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只有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灵活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探索适合江苏区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实现江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实施层面的再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它的运行模式就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施层面有企业层面(微循环),区域层面(小循环)和社会层面(大循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实施的第四个层面:废物处置与再生产业(超大循环)。从而更完善地在这四个层面上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户一企业及游客三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推进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运行,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行政立法、政策引导、监督实施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乡村旅游地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在农户一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在旅游者层面,积极推行"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等等.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战略选择。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此文针对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现状,engceengceguxian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次循环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调控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评价一个地方或者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绩效,也就是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应该由哪些指标来表征,是一个关系到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和实际操作的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初步设计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个分指标体系和28个具体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王晖  邹冬生 《学术论坛》2012,35(12):130-133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旅游产业存在天然耦合性。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十分迅猛,但环境退化、资源浪费、旅游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红色旅游联动模式有益于构建创新型红色旅游产业范式,能有效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化、集群化、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持续农业、绿色消费、废物处理)、"四个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生产之间循环、社会整体循环、物质能量循环)、"三个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机制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循环经济的社会发展机制建构包括:宏观调控机制的建构、激励驱动机制的建构、社会参与机制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促进化工产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共赢。武汉化工区在吸取各种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典型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物质循环、低碳节能、企业集聚的生态化工园区,构建独具特色的巨型混合模式。企业、组团及园区、区域三个层面的低碳与循环发展,分别成为武汉生态化工园区建设巨型混合模式运行的基础、核心及拓展。该模式的高效运行还有待于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调整经济结构;城乡联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科学规划,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重视科技创新,提高技术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循环经济研究(1994-2005年)的基本情况、特点与态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前  荆艳芳 《学术研究》2005,30(9):30-35
一、1999年与2004年:我国循环经济研究的两个特别年份对研究循环经济理论的学者来说,1999年和2004年是两个值得特别重视的年份。1999年我国开始循环经济建设的试点,试点工作按国家环保总局的部署从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展开。据此,国家环保总局在对中国循环经济战略框架、立法和指标体系等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制定了循环经济省、市和生态工业园区与建设规划技术指南。2004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共同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并通过了《上海宣言》,要求把…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应重点建设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循环型社会;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节约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承受的循环经济发展压力是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因素。文章首先指出。政府循环经济发展压力是迫使政府在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时选择循环经济,并且在政府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维持这一作用的各种迫使因素的作用总和。接着,文章分析了迫使政府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压力:资源环境压力、上级政府压力、公众需求压力、同级政府压力。最后给出政府循环经济发展压力测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版《循环经济法》与《德国资源效率计划》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与互为依存的关系。2012年6月,新版《循环经济法》取代94版《循环经济法》。新版《循环经济法》的宗旨是执行欧盟第2008/98号废弃物框架指令规定的义务责任,并基于欧盟标准进一步推动发展德国的废弃物管理制度。新版《循环经济法》规定了新的五层级废弃物等级序列,对于废弃物与副产品概念作出明确区分,并创设"废弃物抑制计划"体系;它在制度层面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德国在实现真正的封闭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程中迈出扎实一步。《德国资源效率计划》的宗旨是实现原料生产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它明确划分了废弃物再利用与循环利用的界限,使循环经济法律目标从废弃物管理转变为国际水准的资源管理,从而革新与扩展了德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10,(1):77-79
将综合集成、优选统筹的思想应用于循环经济系统、灾后重建系统。运用系统综合集成思想,将循环经济系统看成一个复杂巨系统,从循环经济在复杂巨系统各个层面的运作原理分析切入,从大循环、中循环和小循环的不同层次,结合各循环系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循环经济系统的综合集成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最具现实开发价值的资源富集区,也是青海省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国家已将柴达木盆地列为循环经济实验区。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现状概括分析,认为柴达木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定位应是: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促进和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试验区;以重化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优先领域,探索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功经验的试验区。发展的切入点首先是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即工业循环这一层面,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循环经济除了涉及到环境问题以外,还涉及到企业的竞争力、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仅具备环境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证明应用法律手段将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统一协调 应更加关注循环经济立法的研究,以法律手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监督体系。认为在监督体系的构建上,要注意企业的自我监督作用发挥,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的改善,要塑造广泛的社会监督基础,充分发挥公民个人监督的社会推动力,并通过构建环境绩效评估的社会监督沟通体制,以达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活动密集、推进系统和自主性强等特点.新疆的循环经济是从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开展工作的.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新疆应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艳园  王积超 《兰州学刊》2006,(7):134-135,49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经济与非经济的手段和措施,达到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性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玉辉 《理论界》2009,(9):64-65
市场经济体制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微观基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知识化和生态化,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市场,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构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层面主要表现为生态工业园。江西星火工业园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星火工业园以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理念,引进、创建了一大批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星火有机硅厂为核心的有机硅单体深加工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网。实践证明,循环经济园区以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为内容、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同时兼顾两者的长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