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东外史》是中国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因为书中充斥着对留日学生嫖妓的描写,自诞生以来备受误读和诟病。其实作者描写中国留学生嫖妓,是为了炮制一个日本卖淫国神话,隐藏着把日本妓女化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性政治意味。作者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感情,和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唐朝,是由日不人创造的。 唐朝肘,日本政而为了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采中国。但“遣唐使”是外交使书,不能久留,无法瘀等地探讨中国的文化,所以日本国而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同时派采了“还学主”和”留学生”。所谓”还学生”是指不fo外交,赛门学习的青少年,但他们在“遣唐使”回国时须一同返回日本,而”留学生”则不受此限制司以较长时间留在中国学习。 此后,凡是留展在外国学习的学生倡统称为“留学生”.名词典故——留学生@米娜  相似文献   

3.
最近,从日本传来有关留学的不祥消息。由于日本抬高留学门槛,中国学生留学日本将遭遇“大风降温”,日本负责移民的机构已经拒绝了90%的中国学生居留日本的请求,这些学生都是被日本语言学校录取,计划在2004年赴日本学习的。这意味着大量准备去日本学习的中国学生被挡在了日本国门之外,日本“收紧”中国留学生的政策非常明显。五道门槛卡住学生大多数来自日本的消息说,为提高留学生质量,防止留学生犯罪,日本政府将采取措施严格审批留学生签证。据东京出入境管理局人士透露,从2004年4月起,日本法务省将对要求赴日“留学”和“就学”的人采取下…  相似文献   

4.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草创之初影响深远的小说家。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张资平形成了自已的自然主义文学观:重视科学的描写、暗面描写,强调人的“自然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观和创作手法上对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张资平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爱描写的高峰,其露骨的描写也震撼了中国文坛。名利欲影响了张资平文学创作的每个阶段,也是最终导致张资平恋爱小说走向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日本留学生在日本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古代日本曾大规模地向中国隋唐派遣学生(僧),留学生通过长期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对中国的文物制度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归国后主张仿效中国进行改革,最终促成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大化改新”,并将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7.
橘逸势是9世纪时日本国的著名书法家。他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从日本来到唐京长安城,原打算在这里留学20年,但由于语言和经济两方面的困难原因,他没有像其他国家的留住生(留学生)那样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而在长安他“历访明哲,受业学之。”尤其是他在书法和音乐方面,“且温且习”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长安的诗人学者称他为“橘秀才。”一年后橘逸势回到日本,尽管他在仕途上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他和其他遣唐留学生一样为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他出生在1966年10月,那是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年头。出生於那个“伟大”年代的他,被父母取名叫“陈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已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而在“文革”风雨中度过童年,却有幸赶上重科技、重经济、重发展的伟大年代,从浙江金华到哈尔滨、上海,到日本国;从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博士生,双料博士:生,看起来一路春风的陈伟,还真的和同伴们一块儿,做了几件称得上“伟大”的事情。“中国,卡卡卡”抢点“日本,啪啪啪”,1995年世界杯女排大赛上,他和留学生们摇旗呐喊,将快要输掉的球“喊了回来”日本东京,代代木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白衣”和“红妆”两种服饰的描写包涵着对行性的修辞意蕴。作为孝服标志的“白衣”往往隐喻着“素洁”,而一贯作为吉庆象征的“红妆”则暗涉着“热烈”。同时,在《金瓶梅》和《红楼梦》等世情小说中,红、白两种服饰还暗涉着高低贵贱。另外,就审美色调而言,“白衣”通常给人以“冷艳”之感,而“红妆”则给人以“丽”之感。所有这些描写大都不是作者的信笔所至,而是在特定民俗作用下的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10.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