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荐举与科举     
谢宝富 《领导文萃》2012,(19):42-44
把世卿世禄制除外,中国传统官僚选拔制度大体可归为荐举、科举两类。其中,春秋战国荐举(含自荐)制、两汉察举制、曹操的唯才是举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科举则实行于隋至清末的漫长时期。对荐举的反思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荐举与科举     
谢宝富 《领导文萃》2011,(18):70-72
把世卿世禄制除外,中国传统官僚选拔制度大体可归为荐举、科举两类。其中,春秋战国荐举(含自荐)制、两汉察举制、曹操的唯才是举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科举则实行于隋至清末的漫长时期。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的“以试取第”打破了世袭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局面,其确立的考试选官制度因为公平公正公开性赢得了广泛赞赏,现当代各国的人事管理制度都对其进行了一定借鉴。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借鉴的同时对考试内容和选拔机制等作出了本质变革,当前新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又提出了建立官员问责制、公务员聘任制等改革要求,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对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是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的发展符合当前经济政治改革的需求且极富生命力,真正体现了公开、民主、科学、竞争择优等特点,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全国性的、主体性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这一制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而是对传统的委任制和荐举制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一种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5.
从察举再到科举,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选拔制度历经了从主观到客观的自我完善,选拔依据也由"名"到"文"确立了公平、透明、客观的评定衡器。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科举制作为选拔制度来说确实优于察举制,但"察举制"本身重"名"也是对未来官僚品行和口碑的一个确认,也有其自身制度的长处。科举制本身,特别是明八股文模式,更是把对人才的标准僵硬化、模式化,最终也只有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6.
正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招揽人才,他曾下求贤令。然而,汉武帝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人,并一一召见,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得以施展他们的才华,而汉武帝文治的主要成就也是靠这些人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武帝能够多方建树功业,起点和依靠就是对这些人才能的有效发挥。汉武帝另一个创举就是荐举制。他鼓励大家向朝廷推荐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封建时代选拔官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察举、荐举和科举。察举是由地方官员首先考察,发现人才后向朝廷举荐,即先察后举;荐举是由专门负责官吏人事工作的中正官将各地推荐的人才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向朝廷举荐,即荐而后举;科举是通过分科考试,将考试合格人才向  相似文献   

8.
浅谈汉代对人才察举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察举,是汉代创立的一种经考察、 荐举而后对合乎国家用人标准 的有关人员授予官职的选仕制度。这 一制度滥觞于汉高祖,汉文帝时期初 步形成,汉武帝时期这一做法成为定 制,并得到全面推广。察举是两汉时期 国家选拔人才进行行政管理的主要方 式。根据察举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察举 分为多种科目,如孝廉、茂才、贤良方 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尤异、 治剧、童子、有道、明阴阳灾异、勇猛知  相似文献   

9.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房宁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中政治录用的典范,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老的科举制仍然具有其现...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从隋唐创立到1905年9月2日的一纸清帝谕令废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对隋唐及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间有未中举的范进、孔乙己等腐儒形象,有连秀才都没考上的的蒲松龄、曹雪芹等巨人,  相似文献   

11.
人才流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严重问题,如何避免人才流失,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和平等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是营造人力资源科学建设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何柳 《科学咨询》2009,(20):29-30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从隋唐创立到1905年9月2日的一纸清帝谕令废止,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对隋唐及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间有未中举的范进、孔乙己等腐儒形象,有连秀才都没考上的的蒲松龄、曹雪芹等巨人,同时也有状元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文天祥等名彪青史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目前中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这一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改革现有高考模式,发挥其对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举官僚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秦晖一.从技术层面看科举:一部有效而稳定的文官机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与官制兴革,人们回首发现:“科举竞争”无论是与我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还是与外国古代的贵族制、军...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完戍工作任务时,应及时向上级、同事和下级报告知会,让大家知道其工作情况,便可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评判,是考核其效率的依据;是展现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和机会:是区别、选拔人才的依据;是评价其劳动成果的依据;也是其索取报酬的权利和进行竞争的手段;更是全社会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机制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老板、职业经理人、科学家、专家和计件工人是自觉体现该项制度的典范.他们最不愿意浪费工作时间。该项制度对我国行政企事业单位纠正效率低下的弊病将会是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6.
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加强人才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当前企业人才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中的科学人才观的缺位、人才结构有待优化、人才机制有待完善这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体会,提出了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与建议,认为要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和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方能实现企业人才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7.
考任制是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来择优录取公务员的制度。现阶段,考任制面临着宏观环境和自身设计与运行的缺憾,如考试方法、内容安排缺乏科学性等,因此不能达到其建立的初衷。本文试图对考任制框架进行重新设计,如整合各级考试,建立强有力的并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在选拔制度的框架下调动各种选拔方式的优势或为一种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省直机关公务员公开遴选工作是基层公务员转任的重要渠道,也是省直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山东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遴选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并且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是在制度建设、选任方式、试题命制、岗位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动遴选工作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强化风险意识,做好应急预案,加强相关监督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炳炎 《经营管理者》2011,(5X):331-332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主要领导者,大学校长选拔制度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电力企业因其资源特性形成垄断,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在用人机制方面,内外部虽然建立了员工管理制度,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择优用人机制,在人才使用上还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竞争,虽然,也有少数企业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人才,但形成制度坚持下去的很少。本文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供电企业员工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