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典权让与和转典都是典权人的权利,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典物的最大限度的利用。而典权让与与转典的法律性质究竟有何区别,时出典人的法律后果如何,如何设计出一个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又能保护出典人等各方典权法律关系主体利益的典权让与和转典制度,这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我国物权立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刍议典权     
典权是我国的一项固有法制度。现存完整的规范典权的法令发布于唐中叶,明清两朝律典有关典权的基本律文的内容完全相同。典权为用益物权,有担保的因素,还有债权的性格。典权的风险负担需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在立法上加以规定。在我国,典物因不可抗力灭失,典权人的典权和出典人的回赎权均告消灭,而典物重建是典权人的权利。我国大陆的典权实践基本上遵行民国时期的有关民法规则。中国典权制度的未来发展完善取决于典权的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 ,房屋典权是我国现有的、惟一的典权形式。它属于典型的用益物权 ,它具有用益性、占有性、独立性的法律性质。但由于我国立法等方面的原因 ,房屋典权的用益物权特性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研究房屋典权 ,必须明确其涵义、剖析其法律性质 ,对于房屋典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乃至于对我国的物权立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特有的物权制度的典权,其性质应为用益物权,通过我国的抵押权和法国、日本的不动产质权区别与典权相比较,分析它们的差异,进一步阐述典权的用益物权属性,最后指出我国物权立法有必要重建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充分认识典权制度价值的基础上,基于典权的独特作用,对我国民事立法中如何确立典权制度提出了立法设想.认为典权是一种特殊的他物权,应当在立法中独立于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规定;还针对我国现实情况从典权标的物的范围、典权人及出典人的权利义务、典权的取得与消灭、典权的期限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古老制度,与其它类似制度相比,其融资安全性更高,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利用,能满足融资者保留不动产所有权的愿望,并在保护弱者、平衡各方利益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认识典权制度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典权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特殊他物权,应在立法中作出使其独立于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规定,并在我国民事立法中科学地确立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典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典权是我国独有的不动产物权制度 ,历史悠久 ,体现了中华民族济贫扶弱的道德观念。解放后 ,我国曾一度废止了典权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典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本文拟从典权制度的历史沿革这个角度出发 ,阐述在我国尽快建立典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以来,所有权呈虚化倾向,所有权绝对性受到抨击和动摇。因此物权立法出现他物权优位化。其中用益物权的地位尤为重要。关于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用益物权制度学界分歧较大。针对现行用益物权制度的主要缺陷与不足,提出了完善用益物权制度的几点构想。我国用益物权的体系应由地上权、地役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典权、居住权、空间权、特许用益权八种具体用益物权的类型构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用益物权体系存在四个缺陷:一是生造法律词语,人为地割裂了法律文化的继承性;二是“使用权”涵盖太广,且用词不科学;三是地上权、地役权、典权等用益物权形式立法缺漏;四是以经营权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欠妥。在制订物权法时,应当:(1)将现行的“使用权”一分为二,即地上权和自然资源用益权;(2)创设地役权制度;(3)建立统一的承包经营权;(4)将典权纳入立法并扩充其范围;(5)既然国有企业应享有法人所有权,那就应将经营权从立法中抹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益物权在传统物地中主要是关于不动产(土地及其定着物)的他物权,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就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体现现有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反映我国优良文化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立法经验、讲究立法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构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应有内容。对于地上权、农地承包权、典权、居住权和地役权等具体有益物权形态的名称采用、范围、权利和义务结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典权是我国特有的制度 ,但其中关于回赎存在一些问题。对典权制度中回赎期限、回赎中的原典价及转典中的回赎作了分析 ,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典权废除论”往往从典权所谓的固有缺陷出发来论证典权制度的没落和消亡,没有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不是典权制度先天的不足或者缺陷,而是本土制度在西风东渐的立法体例下,如何很好衔接和融合的问题。由于典权具有相当的特殊性,试图用国外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纳入其体系之下,总会显得生搬硬套与牵强附会,我们肯定典权在现有物权理论和立法实践中的困难,也考虑到现实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在商事特别法的方式下对这一古老制度进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典权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法典的编纂 ,为中国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其中尤以典权制度最具中国传统特色 ,如何有效融入现今民法体系 ,并合理保留其原有概念 ,向来为学者间争议之焦点。就此 ,笔者为全面深入探索中国典权之存在价值及真意 ,藉由中韩两国三地典权制度相互比较方式 ,剖析典权的意义、法律性质、取得、期限 ,效力、消灭、社会功能及现状等方面 ,总结推论出真正适合中国内地国情的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他物权体系的建立对于经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第二、三部分主要探讨了他物权体系我国用益物权体系应有的内容。对于地上权、农地承包权、典权、及担保物权体系中的特殊抵押问题等形态的名称采用、范围、权利和义务结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乡村社会典赎流行和经济发展之需要,南京国民政府不仅对不动产典权制度作出了设计,而且治下法院对此类案件进行了审判。这一设计虽体现出不切实际的预先设置,但也体现出为适应社会变迁而作出的某些调整和对社会贫困阶层的道德关怀。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审判中,南京国民政府治下法院不仅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对乡村社会不动产典赎案件进行判决,而且灵活地作出了较为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典权是我国一项独有的、古老的不动产物权制度。在现代,典权却面临着存与废的选择。本文在历史分析和现实比较的基础上认为:在新形势下不应否认它的存在。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改造,使其适应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我国典权制度刍议耿焰依据传统民法学的观点,典有两种含义:一为典当,一为典卖。典卖实为一种买卖行为,典权就是由典卖逐步演变而成的。所谓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并对其行使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中,将自己财产提供给他人进行使用和...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理论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有其潜在的制度利益。但是,由于既存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难以与物权行为相兼容、契合的因素等原因,我国物权立法采物权行为理论的障碍在于制度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已经生效,接下来的民法学研究亦须相应地进行转型,即从立法论转向法教义学研究。一方面通过解释法律使其能够很好地得以适用,另一方面须透过法律续造推动法典的再完善。民法教义学的起点是对于法典文本自身的正确解读,从宏观上对于民法典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认识应当是第一步。《民法典·物权编》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在体系结构上存在重大创新,而且在具体制度方面亦有诸多进步,主要包括增加了居住权、构建了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模式、增加了添附制度、完善了担保物权制度等。当然《民法典·物权编》亦存在时而抽象过度、时而抽象不足、用益物权类型相对贫乏、物权变动模式过于复杂且缺乏逻辑一贯性、具体制度缺失等需要进一步通过法学方法论予以解释和续造之方式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试从典权制度与我国其他一些相类似的法律制度的区别来说明典权制度是一条解决公有制条件下私权主题进入农村土地市场难题的有效路径,在赋予农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更好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