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原产于战后意大利、走红于当代欧美学术界的一个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持之以恒的学术旨趣就是强调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坚信劳动相对于资本独立一极的本体地位,工人阶级相对于国家、政党、工会的自主地位,以及工人阶级自我组织和自我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性力量,从而致力于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背景,指认适应时代要求的革命主体,以对抗资本的逻辑和统治,其学说因此可以概括为"政治主体的建构学"。这门政治主体建构学说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尤其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前提预设是资本与劳动的二元对立逻辑,核心内容是革命主体角色的重新确认,旨趣依归是设计革命策略颠覆资本的权力。在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政治哲学解读、对资本与劳动辩证法的重新诠释、对全球化资本主义现实的剖析、对新阶级主体及其革命策略的探讨等方面,"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颇具特色;但它过度诠释马克思的"政治向度",塑造出一个对抗至上、永恒革命、完全政治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危险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矛盾和谐辩证法与列宁的矛盾斗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两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列宁分别于19世纪和20世纪依据自己对黑格尔矛盾辩证法的不同解读构建的辩证法体系。马克思与列宁的辩证法虽然都属于矛盾辩证法,但由于马克思与列宁所处的时代及所属的文化传统不同,两种辩证法在理论视阈、矛盾结构、价值取向与发展观、解决矛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马克思的辩证法展示了辩证运动的正、反、合的逻辑进路,在19世纪发挥了动员世界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作用,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头。列宁认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表明其并没有封闭辩证法面向未来生活的大门;但由于开放性潜质与矛盾斗争的理论硬核互相冲突,使得列宁的辩证法缺失辩证法的和合元素,因而放大了对立面的斗争在矛盾运动中的作用,成为一种在理论上有偏颇但却极富实践精神的行动的辩证法,在20世纪为俄国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克敌制胜的方法论武器,堪称革命的代数学。  相似文献   

3.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著名理论,多年来成了我们剖析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锐利武器.这一事实启示我们:同唯心主义一样,形而上学也有其认识论根源。阐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根源,就是锻造反对各种形而上学观点的思想武器,这无疑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按照张一兵教授自己的话说,《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的理论目标在于寻求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完整视域: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又能在此基础上重新高扬历史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川'脚'。  相似文献   

5.
<正> 学习辩证法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研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与范畴,另一条是研究辩证法的实际运用,特别是研究革命导师如何在革命实践中运用辩证法。这后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这篇论文里强调了后一方面。他并且号召人们要特别注意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历史著作中学习辩证法。列宁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许多著作(也许可以说是全部)里都渗透了活生生的辩证法。今天,我们在研究列宁著作时也应当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论“度”     
“度”是哲学史上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在古希腊和我国古代都曾留下许多研讨这个问题的非常有趣的材料,博学多才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为接近科学地解决这个哲学难题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伟大的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曾专门研究和吸取其中许多精辟的思想,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对这个问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和论证。今天我们重新提出学习和研究这个问题,决不是出于对古代哲学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晚年多次使用的一种比喻说法,它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活动加工的被动对象.该现象的存在表明了超越自然和历史两个相对独立领域的更普遍的辩证关系,说明了人类活动之主体意志的永恒界限.在理论上,它亦说明了由卢卡奇开辟的从"历史辩证法"角度贬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传统的缺陷.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观点的解读,我们提出一种强论证,即恩格斯不仅在逻辑上忠实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为其深化从而完整地建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明了方向和打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在对各种主观性思想进行详尽批判的基础上,取消了"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分,明确了真正的无限性,以"实体即主体"的原则确立了关于事物自身活动的客观思想的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功绩,另一方面又以对现实的开显为己任,把黑格尔思辨的主体——绝对精神——变革为人类活动的历史主体——社会,以感性的对象化超越思想中的对象化,研究作为思辨哲学存在前提的"现实".马克思辩证法使现实得以开显的两种方式即批判和革命:理论上的批判为实践上的革命寻求必然且合理的道路,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爆发的革命让具有未来指向性的现实获得实现.  相似文献   

9.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核心的原理,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明确提出和阐述的。列宁立足于新的时代和辩证法科学体系的高度,从辩证法的理论结构上,使对立统一学说与否定之否定学说完全分化开来,明确地确立了对立统一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列宁最富于独创性的哲学贡献之一,它经受了时代、实践的检验。在当代社会实践和科技革命中,这一学说一方面获得了巨大活力和重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遇到了一系列争论问题。列宁的这一学说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本文试图从列宁的对立统一学说的形成过程,来说明列宁论述的这一学说,是对整个辩证法史的科学总结和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矛盾论是经典辩证法的最高成就辩证法作为哲学探讨的基本内容,从其萌发到马克思对其革命改造的完成,前后共经历了三种形态,即长期探讨中的非系统化、非体系化形态,黑格尔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唯心辩证法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体系化的唯物辩证法形态。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在黑格尔的系统化、体系化的辩证法基础上,克服了它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形成了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