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从客观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入手,论述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的视角,提出从时代化、民族化、实践化、多样化等方面探寻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宏观策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创新,丰富实践载体,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价值认同是指在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人类的一切思想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 ,归根到底都可以概括为价值认同。本文所指的价值认同 ,主要是指在价值观标准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尤其是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观标准要求相一致、相统一的状态 ;对于革命军人就是要牢固树立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客观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认同教育的定位面对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有效开展价值认同教育 ,首要的是科学定位 ,从新情况、新要求出发 ,寻求新突破。当前 ,要正…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道德意义关涉现代性认同难题,指向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价值认同。不论是在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的意义上,还是在面向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中国阐释和中国发展的意义上,我们都必须以中国现代性为根本,来理解中国价值观的德之功能。历史地看,中国语境中的国家之德的根本诉求,在于确立一种从"家国天下"到"文化共同体"的情感的认同,以及从"直接的现实性"到"具体的现实性"的精神的认同。国家之德,在认同之道,在推进一种认同中的伦理觉醒。这是对中国价值观进行道德解释的核心,它落脚于公民的认同,呈现为总体化认同,指向伦理的觉醒,瞄准现代性价值认同难题之求解。尊重他者,包容差异,承认多元,是通向文化的、民族的、总体化的价值认同及其历史性重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迷失与价值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价值迷失,突出地表现为:价值标准的多元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腐朽价值观的侵蚀;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的失衡等等.针对这些迷失现象,文章剖析了其成因,试图通过培育价值理念、强化主导价值等手段来重塑转型期社会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困惑,主要来自于社会转型期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导致的社会问题。当代青年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中国共产党,还要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投身实践。  相似文献   

6.
多样价值观态势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化使价值观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 ,这种多样化表现为平面化、层次化、丰富化、复杂化。价值观发展的多样化蕴涵着主导价值观确立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主导价值观作为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 ,既具有对其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又具有对社会发展的秩序功能和动力功能。从价值观的多样化出发确立我国的主导价值观要坚持主导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与宽容性的统一、现实价值与目标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普遍价值观念与国家主导价值观念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进文化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高风险的时代困境和新媒介的工具效应导致当代青年价值观取向上的多元化、个体化、世俗化;在价值观认知上对传统价值审美的颠覆、对价值虚无导向的推崇和对主流价值认同的迷茫;在价值观实践上对功利主义的追捧、对个人主义的标榜和对消费主义及拜金主义的膜拜等后现代症候的出现。高校应面向现实、面向青年、面向实践,培养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自觉,从硬认同、软认同和潜认同三个层面加强对自媒体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是合法性呈现与公民遵从信任的双向过程,是自我价值确证与他者世界承认的互动过程。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成员对共同家园未来蓝图的"最大共识"与"精神高地",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无疑离不开中国梦的导向引领。社会转型期政治认同呈现保护带松散化、弱化风险明晰化、内在张力失衡化等式微境遇,基于政治认同制度基础、政绩基础、理念基础的三大生成要件,以中国梦引领的制度共识推进政治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生成政治认同的制度动力;以中国梦引领的利益共识推进政治绩效的有效性提升,生成政治认同的物质动力;以中国梦引领的价值共识推进政治信任的达致,生成政治认同的观念动力,三者形塑并回答着政治认同强基的何以可能与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频发的"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反映了当下公众价值取向上认同与质疑、动机与效果、参与与规避的矛盾与冲突,是形成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表征.治理诸如"非直接利益冲突"之公共危机,应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出发,以信心与参与、信任与合作、共生与责任为着力点,培育公共精神.这一研究表明,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注重培养独立人格,凸显多元共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共享文明"可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可能的概括和表述。因为,这一表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必备的理论要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价值追求与理想诉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政党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的一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应有的形式要求:体现本质、简要鲜明、易知可行。这一概括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时又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多种矛盾交织,价值现趋于多元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传播造成很大阻碍,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的实现.面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危机,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社会认同理论,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机制的设计,把逐渐提炼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转化成个体的价值自觉及责任伦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消解多元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才能使科学的理论成为实践的价值导向。科学把握理论内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的基础。注重大学生的价值发展、合理需要和自我教育是实现认同的关键。高校应通过深度解析理论内涵、强化历史情感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构建立体教育环境等多种途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众的主流价值认同危机在当下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充分重视大众认同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其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长期实践、反复操演实现的,尤其是对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环境、认同路径等方面的认识和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明确的话语表达形式,它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特点,它是儒学优秀道德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述,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奠基于儒学优秀道德文化资源,完善儒学"仁"思想中的国家论、"义"思想中的人格说、"中"思想中的品格说,并发展以"和"为世界观的道德文化体系,从而寻求儒学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理论契合与外在践行路线.坚持传统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文化性的辩证统一,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蓬勃的文化生命力,真正打造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价值认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  相似文献   

15.
在失地农民规模急速增长背景下探讨其身份认同问题并推动其向积极认同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历程理论为之提供了可能的分析视角。各代际群体在土地依附、乡土记忆、互动空间等要素上呈现的不同组合样态,决定了失地农民在身份认同的结果上并非是普遍"危机"的状态,而是宏观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分化,呈现出老年群体身份认同的"内卷化"、中年群体的"边缘化"和青年群体的"市民化"特征。这为政府部门制定失地农民市民化政策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来看,在已有的关于个体行动与认同的探讨中,诸多先行成果在研究思路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化约主义倾向和逻辑上的缺失。行动研究主要体现为过度社会化和低度社会化两种化约化。同时,在引入"嵌入性"的理论框架对此进行完善后,行动中的认同因素就须进入分析的逻辑。社会认同研究则表现为对其形成机制和内容探讨的过分简化,以及仅以态度为取向的化约化。基于此,作者认为在已有的宗教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宗教信众行动的分析有必要引入社会网络结构、认同凸显等变量。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价值观认同是科学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的关键环节。以利益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要着力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形成价值观认同、务实自觉认同的物质基础、约束价值观分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深层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作为认同的基本向度,民族文化的价值观认同为我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方法。民族成员价值观认同的可塑、其政治动物的本性以及共同体权威与价值观认同的互动,是我们理解强化认同何以可能的基础和条件。在现实性上,个体成员社会性表征的固化和民族性内涵的表达,养成与共同体推崇相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以便生成理解认同的群体视域,是强化认同实现的要求和标的。就此意义而言,所谓价值观的强化认同,无非是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场阈中对个体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引导和强制推崇。  相似文献   

19.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这项任务和课题的必然选择.基于一些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价值和利益矛盾尖锐、核心价值观难以在社区成员中形成稳固的情感认同、忽视"网络社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现实分析.提出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理论、情感、道德、实践等方面着手,做好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工作.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传媒在建构和传播"食品安全"图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食品安全传播中的实化和细化。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食品安全传播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变化。文章旨在对我国转型期食品安全传播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我国转型期的食品安全传播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食品安全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