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大部分情况下,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师”官的身份是武职军官。这一时期,西周王室对于“师”官及其家族的赏赐次数繁,规格高。对“师”官的频繁赏赐,是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需要,以及“师”官在对外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对“师”官的频繁赏赐,加强了西周中晚期王室的军事力量,促进了以“师”为核心的军人势力的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2.
中国奴隶社会形成于夏代,经过商代和西周的发展之后,进入了它的解体阶段。从西周未年到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代。在这一社会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周王室“不籍千亩”、齐国公室“相地而衰征”、鲁国公室“初税亩”等重要的历史事件。本文打算对奴隶主统治集团变籍田制为税亩制的原因以及税亩制的内客、性质和意义,作一初步的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略论西周时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礼制建设的顶峰,又为封建社会礼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礼仪制度史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周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甚大,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高效率的礼仪教育制度密不可分。西周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开始了,灭商后又进一步系统化、制度化,其形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其特点主要有:王室高度重视,从娃娃抓起,家庭、学校与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情景教育与实践教育等。其中不少做法对当今的青少年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称贾谊为“生”司马迁作《史记》,称贾谊为贾生。下一“生”字,是什么意思呢?郭沫若先生曾有所述及: 贾谊,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永远年轻的爱国政治家,……虽然隔了二千年,依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初年的重要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于教育多所发论的教育理论家。 中国中世纪的教育,多以儒家的教化教育为根本,贾谊的教育思想也莫能外。 贾谊思考教育教化问题,是从对“不知大体”的汉初“俗吏”的批判开始的。在贾谊看来,教化,是构建其礼治新秩序的一个重要环节。秦帝国“以法为教”,全是大棒,没有胡萝卜。在他看来,这不是教化,汉初因循徘徊,黄老政起,贾谊认为这也不能阻止社会一致性的流失。他激烈批评汉初“俗吏”“不知大体”,不能“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向道”(《新书·俗激》),意思是唯务政刑,不知礼乐教化,俗吏治政  相似文献   

6.
贾谊是西汉初期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深通先秦诸子学说,并且吸收了前人思想中有价值的遗产,结合汉初社会现实,形成了比较深刻的社会批判思想。贾谊这一思想的基本线索是:以维护中央集权为基本原则,在“因时而变”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实行从中央到郡县的一系列改革;他主张“移风易俗”、“明君贤吏”,在“重民”的基础上实行比较开明的政治统治。从秦统一到汉初的许多  相似文献   

7.
古谢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南土”的重要封国及辅助力量之一,由于其消亡时间较早,文献记载多有阙如,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其历史地理的基本脉络模糊不清,或异说纷纭,或隐轶不论。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就古谢国历史地理及其变化进行认真辨析,认为古谢国出自中原黄帝部落的任姓宗枝,与周人有着长期的姻亲关系,周初被封于南阳盆地中部的谢邑(今河南南阳市)一带,镇抚蛮夷,藩屏王室;西周晚期,由于谢国实力极大削弱,周宣王以申、吕南下,立国于谢,维持“南土”动荡局势,而谢国则南迁于今新野县以东地带;春秋初年前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候的争夺,古谢国才最终为其邻国所并。  相似文献   

8.
陕西周原考古队1976年在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接着又在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发现一处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群遗迹。这两处建筑基址的发现,引起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历史学者、古文字学者和古代建筑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后来由中国古代建筑史学者对两处西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复原。这是建国以来陕西周原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陕西西周考古研究的最大突破,为陕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论贾谊     
贾谊,是我国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虽然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流传下来的作品编成《新书》的,就有近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各方面,范围很广,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的影响。鲁迅曾指出:贾谊的作品“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这样一个人物,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究竟属于哪家营垒?历史上的一些传统看法,往往将贾谊划入“儒林”。有的甚至认为:“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翻一翻贾谊的文章,特别是《过秦论》中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秦始皇的评论,确也讲了一些颇带儒家气味的话。但是,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贾谊不是孔孟之徒,而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法家。  相似文献   

10.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 ,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把“德”的观念引进社会政治与法制领域 ,蕴含着“敬天—明德—保民—受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西周立法司法、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及其指导下建立的西周法制所昭示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勤政为民、德刑并用、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社会政治发展方向和法制建设模式对以后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谢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南土”的重要封国及辅助力量之一,由于其消亡时间较早,文献记载多有阙如,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其历史地理的基本脉络模糊不清,或异说纷纭,或隐轶不论。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就古谢国历史地理及其变化进行认真辨析,认为古谢国出自中原黄帝部落的任姓宗枝,与周人有着长期的姻亲关系,周初被封于南阳盆地中部的谢邑(今河南南阳市)一带,镇抚蛮夷,藩屏王室;西周晚期,由于谢国实力极大削弱,周宣王以申、吕南下,立国于谢,维持“南土”动荡局势,而谢国则南迁于今新野县以东地带;春秋初年前后,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和诸候的争夺,古谢国才最终为其邻国所并。  相似文献   

12.
“畴学”是西周世禄世官的政治制度、学术官守的学术管理制度及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本文探讨了畴学这一颇具特色的教育形式 ,认为畴学具备专科教育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可视为中国古代专科教育的萌芽。畴学不仅为西周中高级技艺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保存做出重要贡献 ,对春秋以后专科教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0年9月黄县(今龙口市)庄头村出土的一批西周前期有铭铜器中,其中四件有铭文,系同一墓葬出土.铭文涉及的“芮公”、“熊奚”、“小夫”等铭为胶东半岛首次发现.它不但为研究胶东半岛的历史提供了新资料,而且也为探讨西周前期半岛古国与周王朝以及与其他属国间的关系也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世情小说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现存的十几种版本都题为“西周生辑著”。“西周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三种: 一种说法认为是蒲松龄。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杨复吉。《梦阑琐笔》载:“鲍以文云:留仙尚有《醒世姻缘》小说,盖实有所指,书成,为其家所讦,至褫其衿。”蒋瑞藻在《小说枝谭》中引用了这一记载。胡适在1931年写的《<醒世姻缘传>考证》里又补充了新的论据。1984年齐鲁书社出版的《醒世姻缘传》,有徐北文先生写的《<醒世姻缘传>简论》。  相似文献   

15.
贾谊(公元前二○○——前一六八年)是西汉初期的一位青年法家,他是著名的政论家,又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西汉初期儒法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贾谊二十余岁,就被汉文帝刘恒选拔到朝廷当博士和太中大夫,参与了中央政权的政治活动,为汉文帝实行法家路线出谋划策。贾谊极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裂复辟,为巩固西汉初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贾谊的思想及其主张加以研究,给贾谊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分析总结贾谊积极参加的汉初“削藩”斗争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政治讽谕诗主要收录在《大雅》和《小雅》中,按照《毛诗序》的说法共有53首。这些诗歌主要产生在西周末年厉王、幽王时期,作者主要是当时的士人,包括“卿士”、“上士”、“中士”、“下士”。这些作者虽然爵位级别不同,与周王室的关系有远近之别,但因为他们绝大多数身为王臣,或多或少都与王室王事发生关系,有知识,有才华,头脑比较清醒,思想比较敏感,政治见识较之常人更深远,容易发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潜在的矛盾和危机,所以他们创作的这些作品,也就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忧患意识。《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出的周代士人的忧患意识,虽有个人的忧生之嗟,但更多的则是对国计民生的忧虑,不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身处乱世的危机感,而且也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切而升华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忧国忧民、力求突破现实和历史的局限,积极进取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它不仅对后世士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公羊学派的“大一统”理论认为 ,“中国”、“夷狄”之别在乎“尊尊” ,“尊尊”既是伦理概念 ,也是政治概念。当王室衰落 ,是“中国”而有“夷狄”行 ,如“夷狄”能匡王室而尊尊 ,则“夷狄”亦新“中国”。身为“夷狄”的满族贵族在明末入主中国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洪承畴则顺应了这一趋势。他在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西周金文与召公身世之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召公奭是商末周初著名历史人物之一,然而关于他的身世,却是自汉以降二千多年来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召公奭仅是“周之支族”,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较远。本文通过对相关古典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特别是通过对西周燕召铜器铭文中“日名之制”的分析,认为召公奭并非如某些文献所言为周文王子,困为“日名之制’是殷人使用的制度,周王室是不采用的,召公氏族虽与姬周同姓却是“周之支族”,此族本与姬周本支同居西土,后从本支分离出来迁居于东方“召”地,“召”随后演变为此姬周别支之氏族名、国名。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谱系研究主要有传统谱系学与后现代谱系学两种方法资源。对传统谱系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学术分析发现,传统谱系学有助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学术研究的周全性、系统性、历史性。在现当代文学谱系研究中,“形象谱系”与“知识谱系”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思路最多。“形象谱系”研究形成了建构形象谱系、分析谱系构成、挖掘形象谱系的社会历史信息等研究思路。“知识谱系”研究则形成了考证影响谱系、挖掘精神传统、审视知识依据等研究思路。这些研究,既可以深入认识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根源,又可以在广阔纵深的谱系视野中揭示谱系传承中的时代变异和个人创造,获得独到的学术洞见。面对后现代谱系学的质疑和解构,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融会两种谱系学的努力。这种融会,大都以传统谱系学为根基,并将后现代谱系学引为审视文学谱系建构的学术自觉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20.
出于对秦朝灭亡的反思总结,贾谊提出以“仁义”“礼义”作为根本要道来治理汉朝,真正开启“治天下”的道路,彻底改变西汉开国以来的“取天下”格局。为了切实可行地达到这一宏大的政治目标,贾谊建议有罪官员自杀以免除刑罚。有罪官员的自杀有利于培养其气节廉耻感。作为国家中坚力量的官员有了廉耻感,不但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治理,而且有利于优美、淳朴、厚重社会风俗的形成。良好的风俗有力地“托”起了政治,使政治不复堕落败坏。在贾谊主张有罪官员自杀的背后,潜藏着他重建儒家政治秩序的长远目的,这一目的在贾谊之后得以逐步地恢复和实现。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哲学问题,要能够深入理解其价值与意义,必须超越现代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