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asta软件建立某减速器仿真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减速器中间轴前轴承承受的径向载荷过大,寿命、可靠性均不满足设计要求。通过选用合适轴承类型、改变齿轮参数和齿轮布置等技术措施,分析其对轴承受力情况及可靠性的影响机理,发现选择高性能轴承能提高减速器的使用寿命,优化齿轮参数和合理的布置齿轮位置能有效提高轴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某单对齿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只考虑传动轴变形的齿轴系统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扭矩下传动轴变形对齿轮传递误差的影响以及齿轮传递误差对传动轴单自由度变形的敏感度;通过改变输入输出轴的弹性模量以及齿轮在传动轴上的不同安装位置,分析了传动轴刚度以及齿轮安装位置对齿轮传递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扭矩下传动轴变形对齿轮传递误差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齿轮传递误差对传动轴绕X方向(中心距方向)转动变形最为敏感,对绕Y方向(齿轮圆周力方向)转动变形的敏感度次之;齿轮安装位置在前轴承附近,齿轮传递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下的疲劳寿命试验需求,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系统与加载方法。根据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载荷特征,设计并组建了冲击疲劳试验系统。试验系统采用锁死差速器左右两输出端传动轴的方案,利用液压扭转作动器模拟电动汽车减速器的冲击载荷输入,以减速器主要零部件的应变响应为评价指标。通过改变扭转作动器输出扭矩的波形、幅值及频率对冲击载荷加载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制定了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方法。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和方法能够模拟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中的实际受载并缩短试验时间,为考核电动汽车减速器在冲击工况下的疲劳寿命与制定电动汽车减速器冲击疲劳试验规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角接触球轴承的生热和机械性能对其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课题组基于Palmgren摩擦生热理论,建立了轴承热 结构耦合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不同转速和载荷对轴承温升的影响,求解出轴承零件的温度分布;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得到轴承的热特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内圈转速的加快和轴向载荷的增大,各部件的温度都会升高,其中滚珠的温度升高幅度最大;且转速对生热量和温升的影响更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轴承结构的热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轴承与壳体压装过程中压机的选型问题,课题组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对压装力的大小进行理论计算,采用Inventor三维软件建立壳体和轴承三维模型,应用Workbench软件进行压装过程仿真,得出了过盈装配应力应变情况以及轴承、壳体装配时压装力 位移曲线关系。通过伺服压机的压装试验,分析并验证轴承壳体压装力和位移的理论关系以及压装力 位移曲线实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装过程中力的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可计算出最大压装力,根据最大压装力的大小和压装性能要求来确定压机型号;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工艺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分析结果可为轴承壳体压装动力源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轴承预紧的动态调节,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轴轴承自调节预紧装置。该装置采用对称性结构,可通过调整离心力的输出方向,来满足同向和背对背安装轴承的预紧力调节需求;并且能根据主轴转速变化,利用质量元件产生的离心力自动调整轴承预紧力;通过设计轴承变预载系统,对装置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装置进行接触非线性分析,研究了装置不同转速时的动态预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既能在低速时提供大的预紧力,又能在高速时以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形式自动减少轴承的预载,具有很好的预紧性能。课题组的研究为轴承预紧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结构特性提出了接触载荷分布的计算模型。通过将圆柱滚子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切片",考虑真实工况下轴承滚子、滚道的接触状态,运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了轴承的静平衡方程。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不同载荷形式与游隙对载荷分布、大小的影响,并与经典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型号轴承为例,分析了在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倾覆力矩载荷及联合载荷作用下轴承内部接触载荷分布,并分析了游隙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可分为两对接触对,在不同载荷下接触对载荷分布不一。游隙对滚子接触载荷大小与载荷分布影响巨大,合理选取游隙对轴承承载能力与寿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法对同步传动带中参与啮合的所有带齿进行了强度分析与计算,从而精确地得出在围齿区内带齿载荷的分布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计算分析了影响载荷分布的多种因素,从而提出了提高同步带带齿强度,使带齿载荷均匀分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轴承在压装过程中压装力计算问题,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过盈量、不同轴承和壳体间摩擦因数对压 装力的影响;分析了当轴承、壳体间存在装配偏差以及壳体存在形状误差时对压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过盈量的 增大时,压装力也将增大;摩擦因数对压装力影响比较大,并且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当轴承存在位姿偏差或壳体孔倾斜 时,压装力都将增大;当轴承外圈存在鼓形、锥形、倒锥形误差时,压装力将增大,当存在凹形形状误差时,压装力将减小。  相似文献   

10.
滚珠花键副是一种新型移动副,用于低阻力传递大扭矩。在扭矩作用下,花键副轮齿将发生变形,从而引起在不同齿之间以及在同一齿的齿宽方向载荷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应力集中,降低花键副寿命。文中利用有限元法对花键副轮齿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进行研究,提出消除载荷集中的轮齿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牙轮钻头轴承的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钻头的寿命。为了弄清三牙轮钻头轴承的失效形式、原因及机理,进一步提高三牙轮钻头轴承的寿命,分别对现场失效的三牙轮钻头轴承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密封系统失效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轴承所受载荷过大且分布不均,温度过高导致材料表面金属强度和耐磨性降低,以及轴承与牙轮之间配合间隙过大,工作时晃动导致受力不均等原因也是造成牙轮钻头轴承的快速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轮毂轴承的预紧力会影响其工作性能和工作寿命,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开展轮毂轴承预紧力对其固有频率影 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某型号轿车轮毂轴承,搭建了轮毂轴承的正弦扫频激振试验系统,对不同预紧力的轮毂轴 承进行试验,得出结论:轮毂轴承的预紧力对其前3阶固有频率没有影响,第4阶固有频率随着预紧力增大逐渐增大,且 增大趋势随着预紧力增大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汽车变速器轴承载荷分析复杂、校核计算过程繁琐、精确度低的问题,以某轿车的两轴变速器结构为基本形式,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NET开发环境下,运用ASP.NET技术与C#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汽车变速器轴承校核系统.系统内存了各档位轴承受力模型,通过对所需校核模型的选择,可方便地确定轴承的当量动载荷,完成所选轴承的寿命校核,并为变速器系列产品的自主开发创造了方便快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UG中建立掘进机截割减速器的三维简化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掘进机截割减速器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得出不同工况下第一级行星轮所受最大力。利用Nx—Nastran软件及动力学得出第一级行星轮所受最大力对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变速轴承的产品质量,本文对其关键部件齿圈的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据此确定了有关设计原则,同时导出了相应滚子的半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发动机缸体主轴承壁部分的应力情况,采用整体模型对发动机主轴承壁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考虑螺栓预紧力、轴瓦过盈量以及油膜载荷的影响.并且模拟实际加工中修孔的过程,使分析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缸体以及主轴承盖上的应力均小于限值,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经过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趋势一致,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小两级载荷,对国产某汽车变速箱倒档圆柱齿轮单齿弯曲疲劳强度进行了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表明该齿轮单齿弯曲对数疲劳寿命在高低载荷级下均呈正态分布,在高低载荷级下的成活率分别与其弯曲疲劳寿命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以及不同成活率下的p S N曲线和齿轮单齿弯曲疲劳极限.为进一步研究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提供了基本曲线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用能量法对同时承受端部集中载荷与分布载荷作用下柱体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考虑了:①分布载荷为始终沿轴线方向的“非保守型分布载荷”和始终沿初始轴线方向的“保守型分布载荷”;②端部集中载荷与分布载荷是彼此独立的和成比例的,以便使本文的推导及求解更加符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得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求解公式的收敛的,且收敛速度相当快。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纺杯轴承的卸载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龙带对纺杯轴的压力和驱动摩擦力,使轴承载荷大大降低,从而为使用空气轴承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卸载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最佳安装角α的值,可行性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预测某矿用三轴重型自卸车车架的疲劳寿命,在Hypermesh中综合运用壳单元,实体单元,梁单元,焊接单元,刚、柔性连接单元等多种单元建立完整车架有限元模型,分析强度之后对其进行频响分析,得到车架载荷输入与结构应力之间的传递函数;在Nastran中生成车架MNF中性文件,在ADAMS/CAR中建立整车刚柔耦合模型,得到相应的载荷时程曲线,将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结合频响分析结果,准确地预估车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