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婷 《中州学刊》2006,42(1):167-17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内部和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我们认为,二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问题上,二者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阐释上,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文婷 《北方论丛》2005,(5):114-1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反对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归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观点,从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层面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它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和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是造成当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继承、补充和修正的同时,它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本质性的分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经典马克思主义则对资本主义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两者在批判对象、批判视角、批判性质及其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上既有共性也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4.
刘闻名 《北方论丛》2016,(5):128-1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与当代生态学相关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兴流派之一,生态危机理论则是这一理论最具特色思想的内容.生态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导致生产和消费异化、科技异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等等,这些异化问题最终导致生态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存在着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则是这两种危机的集中体现,因此,如果要解决生态危机,就要从制度本身出发,建立一种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就必须进行生态社会主义革命,通过革命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5.
蔡萍  华章琳 《学术论坛》2007,30(7):66-69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试图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与研究,但是在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定位上存在着一个有待探讨的理论问题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世界观这一思想武器.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世界观,包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然异化的批判、生态矛盾的剖析以及自然和社会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说明等.马克思的生态世界观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就是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学界把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嵌入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传统智慧相融合的时候,有机马克思主义便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包容开放的体系,有机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嵌入式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也是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崭新的实践形式;它向现代性发起猛烈批判,试图用"有机共同体"思想武器摧毁人类中心主义旗帜,呼唤以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革命,这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深度契合,然而却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以维护穷人的权益反对资本主义的贪婪,以解决不平等问题拒斥由剥削面纱掩盖着的民主和正义,对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建立"有机联系"作出回应,积极探索跨越资本主义生态难题的替代方案,无疑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岳勇  李海蛟 《阴山学刊》2001,14(4):65-67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科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生态问题,马克思早期在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论点及其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实践理论中言及,而在<资本论>中又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来阐述,并在生产方式的层面上从"人与人的活动互换"为中介来论述它的社会过程,进而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形态"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包括了维护生态的主张."生态文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这些理论的当代引申和运用,是谋求避免重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把工业文明综合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环节,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从资本主义制度批判、价值批判和技术批判三者统一的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其中价值批判和技术批判从属于制度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生态批判为切入点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自身的价值与局限.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由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导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现象频频出现 ,于是在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便分化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态观的立场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危机 ,并提出一些独到见解。罗马俱乐部所提出的人类困境思想深深震撼着世界 ,它的生态危机意识常常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们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观与罗马俱乐部的人类困境问题比较中会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忠友 《北方论丛》2016,(3):127-13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生态学、系统论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它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深刻地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全面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还描绘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图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根源、价值观转向以及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剖析,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力图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此融合的视角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生态危机,努力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威廉·莱斯、本·阿格尔、高兹、福斯特、詹姆斯·奥康纳等人是其代表,他们展示了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多维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4.
卜祥记  曾文婷 《理论界》2004,(2):153-15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的口号.它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15.
孙慧明 《北方论丛》2009,(2):112-115
福斯特认为,目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原罪",是目前经济体制无法克服的痼疾;技术进步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积累痴迷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为视角,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相结合,并积极融入后现代主义世界观而形成的建设性后现代的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其著作《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可视为建设性后现代的扛鼎之作,书中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宣言,宣言抓住了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模式展开了现代性批判,向我们诠释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关注阶级不平等、摒弃贫富差距悬殊以及人与生态共同福祉的均衡发展的路向。在某种意义上突出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在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上更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政府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立场和田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云 《江海学刊》2004,(2):211-2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象化观念性现实存在,可以从三个基本视角来看,一是把它看做意识形态,二是把它看做理论体系,三是把它看做文化现象.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它蕴涵着"官方立场";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专家学者学术研究的文本符号系统,它蕴涵着"知识分子立场";作为文化现象的马克思主义,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中,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它蕴涵着"民间立场".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民间立场"是原生态的,"知识分子立场"是次生态的,"官方立场"是又次生态的."官方立场"通常从"政治语用学"或"政治解释学"的视域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版本研究"以及"比较研究"则往往是"知识分子立场"的表现.笔者在本文中所提出的"田野研究",是在"民间立场"上借用人类学、民族学术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论,它主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文化现象,揭示内化积淀于民众心理状态、渗透附着于民众生存状态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人们所实际接受、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田野"."田野研究"的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的呈现,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性质和程度上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传播,启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并且为我们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立场"与"官方立场"、"知识分子立场"的视域融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9.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江泽民在"5·31"讲话中首先提出、在"十六大报告"中加以阐述的科学论断.对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重新强调并加以发挥.本文旨在从理论上研究这个论断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特性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的新总结,它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根本原则的新阐释;它为匡正时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偏颇提供了科学的尺度.  相似文献   

20.
赵卯生 《中州学刊》2012,(2):113-117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现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首次提出"马克思的生态学"概念,而且建构起绿色氛围最为浓厚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变革的带有绿色标志的红色理论。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开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阈,试图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生态学之间的内在联结;通过梳理和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以期揭示出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通过论证社会正义运动与环境正义运动内在联合是生态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希冀探寻到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社会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