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2007,(21)
香港回归十周年有许多激动人心的高点,其中令人难忘的镜头之一是记者采访香港特首曾荫权时的一段对话。有记者问曾前权,他是如何从一个布衣成长为特首的。曾荫权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纽约一位63岁的老人,打算步行到几千里之外的迈阿密去。这个决定做出时,没人相信一个老人能步行几千里到达迈阿密。但最终老人却还是一步一步用双脚走到了近阿密。当有人问老人是如何做到的时候,老人说,他每天只关注第一步。走第一步不需要很大的勇气。走完了第一步,再走第二步,第三步,就这样走完了。雷荫权说:"对比自己几十年的工作,自己的感觉和那老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幽默漫画     
《现代妇女》2005,(11):32-32
幽默:不长胡子的原因妻子:"喂,听说男人们秃顶,是因为用脑过度,是这样吗?"丈夫:"是呀!女人不长胡子,正是因为整天喋喋不休,下颚运动过度的缘故。"腰围的折算MODERNWOMEN005/112一位男士到超级商场为他的太太挑选一条裙子。售货小姐问他:"您太太的腰围是多少?"不知道。"男士回答。"不过,"男士凝神了一会儿,又说:"我家里有一台20英寸的彩电,我太太站在它前面时,正好把整个屏幕全给遮住了。"嫌疑丈夫气呼呼地对妻子说:"不知是哪个小家伙偷拿了我钱包里的钱。"妻子不以为然地对他说:"你怎么可以怀疑自己的孩子,也许拿钱的不是他们,而是…  相似文献   

3.
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因为垃圾片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好片才有助于我们的生存。前两天在街上,有一个男人朝我走了过来。那个男人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他微笑着对我说:"您好!"我刚要回答"您好",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阻止了我,我全身发冷。"有点儿不对劲,"我心里想,"这个又高又瘦、长着满脸大胡子的家伙为什么要跟我说‘您好’?我想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遗泽,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代之后就消失了,这其实是民间"富不过三代"的另一种表述。但是,历史上也有不少家族跨越了这样的陷阱,历经数代依然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比如人称"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近代就出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两名外交家、三位大科学家、4个国学大师、5位政协副主席以及数十位院士。  相似文献   

5.
正你们和我一样成为老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我们中南控股集团不仅仅要造就人才,更要创造老板,我是大老板,你们都是小老板,大家都是分享这个时代财富和价值的人!作为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建荣因为标志性的两撇大胡子,在动漫界有一个颇为亲切的昵称——"大胡子伯伯"。如今,吴建荣依然是那个"大胡子伯伯",但他的中南控股集团,已经迎来  相似文献   

6.
美梦成真     
<正>曾经读过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德克诺是一位年轻教师。学生们的调皮捣蛋和冥顽不灵让他头痛不已,恨不得立刻辞职。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里有一位天使对他说:"你的学生中将有一位会成为世界领袖。你准备如何启发他的智慧,增加他的自信心,培养他的思想以及坚  相似文献   

7.
万象世间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 位专家讲演。演讲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 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 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 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 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 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相似文献   

8.
我在美国读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时,被教授污蔑为作弊。因班上还有一位中国女生,大胡子教授说作弊,是指我们两人的问题部分的答案太过相似。那个大胡子教授平时就有点种族歧视的眼光。我刚挂了大胡子的电话,就接到那位女生的电话,我气恼地说:“没有作弊就是没有作弊。中国人思维一样,答题有规范,答案看上去相似有什么奇怪的!”风波很快过去,那位女生得了优,我得了良。  相似文献   

9.
开心五分钟     
惩罚的后果两位老师在议论各自的学生,其中一位说:“昨天,有个学生不洗脸上学,我把他撵回家去了。”另一位老师十分欣赏:“好办法,今天他一定洗得干干净净来上学了吧?”“哪里,今天全班同学都不洗脸了。”破车一农场主夸耀他的农场之大,他说:“我开着我的汽车沿着我的农场绕  相似文献   

10.
倾斜的雨伞     
董美维 《老年人》2004,(3):30-30
外公有一头“白加黑”的卷发,还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我一淘气,他就会用胡子扎我的脸,外婆说他是“怪老头”。我爱听外公讲故事,什么“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外公每晚只讲一个故事,当我还想接着听第二个故事的时候,他就要我睡觉,早睡早起,我不想睡,外公也不多说,自己便上床去睡了。我拼命地推他,捏他的鼻子,他就是不醒,甚至还打起了呼噜,你说怪不怪?这样一来,我只好跟着他一起睡觉,慢慢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住在外公家的那几年,我整天在院子里玩耍。有一…  相似文献   

11.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讲收藏,说了许多他探案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有一次,他正满世界找一种胭脂红的瓷器,特少,偏偏有一女的,给他送来了两个,开的价与他的心理价位一样,12万,全都与马未都当时的状况相吻合。这是熟悉他的人给他做的局。马未都并未识破:他太想要那两个胭脂红的雍正小碗,就没想到其中有诈。正要成交时,那女的说她家里还有3个。马未都心里咯噔一下:两个都非常难得,她家怎么会有5个?他马上把掏出的钱又揣回了自己口袋里。  相似文献   

12.
轶事     
《社会观察(上海)》2004,(3):M001-M001
■马寅初读书讲效率,他说,“我可以肯定地说,1+1决不等于2”,“我这指的是看一小时的书,接着再看一个小时书,绝不等于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因为前一个小时与后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不同。”——摘自《学林散叶》■法学家吴经熊早年留学,精通德法英和拉丁语。但听他讲外语后,便可知他是宁波人。他人以其发宁波音戏谑。吴正言厉色说:“此乃宁波人之忠于故乡风土也。君不见贺知章之《回乡偶书》乎!  相似文献   

13.
学会放弃     
正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皮球掉进洞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请回答。"上课  相似文献   

14.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1,(5):61-61
正语言两位学者坐在窗前喝水,有个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过。其中一位看到他的同事那种痴望的神态,便揶揄他说":老弟,她也和我们一样,75%是水。""是的。"同事说,"老兄,可是你看看人  相似文献   

15.
如果在你面前摆着两个戒指,一个是蓝宝石的,一个是绿宝石的,你选哪一个?你也许会说,那我两个都要。对于钻戒,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我要告诉你:蓝钻戒与绿钻戒代表的是一种婚姻的运作形态呢?一次,与一位朋友正在馆子里吃晚饭,7点左右,朋友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把手机递给我,让我告诉他的夫人咱们几个正在外面吃饭。我大惑不解,朋友说这是夫人在"查岗",我讲与他  相似文献   

16.
休闲广场     
《老年人》2015,(1):42-43,40
四个"老婆"有个富商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聪明伶俐,整天陪着他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一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忙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整天东奔西跑,富商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一次富商要出远门,他决定让一个"老婆"陪伴自己。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  相似文献   

17.
正我留学哈佛时遇到一个留学生,那名学生在万科做过,当时正在哈佛读博士。有一天,这个学生对我说:"王总,我想上《非诚勿扰》。"我知道《非诚勿扰》是个找对象的节目,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档娱乐节目,我说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我第一反应是惊讶,哈佛博士生要上《非诚勿扰》找对象。结果他跟我讲了理由,他说他毕业之后准备回国创业。我说你回国创业和上《非诚勿扰》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8.
正胡适先生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19.
罗西 《职业》2005,(7):39
公司原来的人际关系复杂,人才"挤挤",谁也不服谁.不久,换了一位总经理,姓王.新官上任,他召集员工开会,笑容可掬地说:"对不起,我年纪比你们大,所以先当经理了!"如此开场白引得大伙哈哈大笑.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甲庙的和尚们天天吵架,活得很累;乙庙的和尚一团和气,同甘共苦,都很快活.甲庙的住持不解,前往取经,问乙庙里的小和尚:"你们为什么会团结得这么好?"小和尚回答说:"因为我们都经常做错事!"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台一个“鉴宝”节目现场,一位老先生拿出一幅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的画。他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他的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出自名家之手,价值连城。多少年来,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不敢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这次,他想知道个究竟,因此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看看这幅画到底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