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蒙古时代中期 (1)蒙文史料进入17世纪以后,出现了各种蒙文编年史。这些蒙古史文献讲的都是西藏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写作形式也都沿袭了西藏佛教源流史(藏语称:却迥)的体裁。蒙文编年史的作者如果是蒙古人,那么有关蒙古地区内部情况的记载便很详细,但也往往互相矛盾,要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蒙古民族的文化发展曾受到印度文化及西藏文化的明显的影响。在13至14世纪,佛教传入蒙古,与翻译出版佛教书籍同时,还从梵文、藏文和畏兀儿文翻译了哲学、醒世作品及寓言集等,并以木刻的方式大量出版。16至17世纪以来,这类译文的数始大大增加了。在18至19世纪,藏语知识在蒙古人中广为流传,藏语不仅成为宗教活动的语言,而且成为学术用语,正如中世纪欧洲的拉丁语一样。Б.Я.符拉基米尔佐夫这样评述这一情况:“正是藏语占了首位,而使蒙古书面语屈居次要地位。”[2,27页]在蒙古,识字的人主要是宗教人士,喇嘛写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3.
1240年编纂的《蒙古秘史》①中含有关于各个国家、城市、河流及民族的历史──地理通名②。然而这一开端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佛教在蒙古人当中的确立,蒙古编年史家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越来越囿于佛教进化论的框框。当一名蒙古作者不得不描述其他国家时,他的兴趣首先局限于佛教的故乡印度,其次是主要的佛教区域西藏和中国。从18世纪后半叶起,在传统的蒙古历史编纂学中形成了新的流派。蒙古藏语文史学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藏一蒙宗教活动家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年)及其追随者的创作即是这一流派的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佛教传入蒙古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古帝国时期;第二阶段是蒙古封建阶级衰落时期;第三阶段是满清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时期,蒙古的封建领主出于政治目的,始终保护着佛教。在此时期,蒙古的王公们开始信奉佛教,游牧部落开始放弃萨满教。曾有一些喇嘛编年史家企图把佛教在蒙古的传播说成是成吉思汗的所为。有关他派遣使者到西藏大喇嘛公噶宁布那儿去的事情常常被人记载下来。不过,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考古与文献的新发现,随着研究佛学的不断深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不一定是始于两汉,也许要推前至殷商时代;其传入中国之途径远非从西域来,而是有多个途径:例如经西藏传往蒙古、东北;经东南亚,从缅甸传人西江、长江流域;经海路,从交趾、徐闻、合浦、广州传人东南沿海等。佛教传人我国后,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融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佛教文化。例如:印度佛教传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又被称为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藏传佛教,一是指在藏地形成或经藏地传播发展的佛教;二是指以藏语、藏文传播的佛教。按照西藏佛教史籍的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大约在公元5世纪。但是根据现有的可靠史料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应为公元7世纪前后的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且有两个途径,一为印度,二为汉地,是由印度佛教、汉地大乘佛教、藏区原有的苯教以及藏地的民俗习惯结合而成的。根据它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大时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诸多派系和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蒙古帝国初期到满族统治期间,蒙古与西藏有着长期的紧密联系,因此,藏语中有着大量的蒙古语借词。许多学者,诸如B·劳费尔和N·罗立赫对此作过有益的探讨。蒙古与西藏的自然关系较好地反映在他们之间的语言交往中。反过来讲,蒙古语中也有藏语借词,大多数用于宗教事务中,特别是在佛教术语中。藏语中的蒙古语借词用于世俗领域,许多是行政用语和称号。如藏语达尔罕(tár-hán)——蒙古语达尔罕(dràhán);藏语札萨克  相似文献   

8.
西藏原始社会里,藏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教——本教。 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公元六世纪末或七世纪初,佛教又从印度传入西藏。 从松赞干布时代开始,西藏佛教受到内地佛教很大影响。佛教在西藏经过同本教的长期斗争,同时又吸收了本教的某些内容,后来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西藏特色的中国佛教支系,即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9.
蒙古佛教历史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或原蒙古人时代虽然从蒙古人来讲接受佛教比较晚 ,但从蒙古地区来讲佛教有着较为久远的传统。佛教在蒙古地区的肇兴由于是在真正的蒙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前 ,或是产生于自古生活在蒙古地区的原蒙古人部落时期 ,因而该时期可称为前蒙古时期或是原蒙古部落时期。佛教最初产生于印度 ,后经过中亚、西域 (突厥斯坦 )和中原及西藏等不同方向传入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落 ,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中 ,并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文化、信仰相适应与融合 ,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因而可以将其专门称之为北方蒙古草原佛教。虽然它同属于流传于西亚(Хоман)…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入西藏,同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波教在长期共存的过程中互相斗争、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到了公元八世纪,在印度北方兴起的以大乘佛教为基础,注重念咒和魔法的密教进一步传入西藏,在西藏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佛教终于在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取得了统治地位。藏族以外的民族把这种宗教称为喇嘛教。  相似文献   

11.
藏语名在蒙古牧民及猎人中间流行,无疑是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大地传播的后果之一。西藏红(帽)教代表人物最先接受了对蒙古可汗的邀请,其中有人甚至升任国师,便不遗余力地在封建贵族中传扬宗教。后来黄(帽)教崛起,蒙古人虽不懂却用来念经的藏语紧接着传入了我国。  相似文献   

12.
佛教绘画及法舞、法乐是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段为其信仰服务的宗教艺术。它起源于印度和西藏,伴随着藏传佛教及其寺院的建立,而传入蒙古地区的。由于受到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影响,受到蒙古族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佛教艺术形式,在蒙古族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传入中国的佛教主要分汉地佛教秘藏传佛教两大支。在汉地,东汉时期佛教就已传入,到隋唐以后形成各宗派。在西藏,公元7世纪佛教开始传入,到公元11世纪形成各宗派。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颉颃、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形成了与印度传统佛教迥然不同的新学说、新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推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本文就佛教在西藏和汉地的传播作一比较,尚祈学术界指教。  相似文献   

14.
因明学是古代印度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认识理论。因明随着佛教的传入以佛教典籍的译介方式传入蒙古地区并与蒙古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蒙古因明。蒙古因明属于藏传因明,它是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藏传因明。但它不完全等同于藏传因明,它是蒙古族学者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解读、研究的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因明,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分支。  相似文献   

15.
佛教,相传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由北天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佛教又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佛教的一部分派别与印度婆罗门教的部分教义相结合便形成了密教。它主要宣扬“三密相应”、“即身成佛”。这一佛教派别,产生于印度后期佛教之中。公元八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与西藏原有的本教相结合,逐渐形成西藏密教的传统,称为“藏密”。传到日本,成立真言宗,称为“东密”(台密)。与“密教”相对,佛教对密教以外的各派别统称为“显教”。这就是藏传佛教的“显”、“密”两系。也就是“喇嘛教”的两系。  相似文献   

16.
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的蒙文馆藏共有560件蒙文手抄本和木刻本,其中10件保存在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院。从文献的数量看,哥本哈根皇家图书馆是除苏联、蒙古和印度之外拥有蒙文文献最多的一处,但是,后者的藏书仅限于蒙古语佛教著作。由于哥本哈根大学已故中亚语言学教授格伦贝茨的努力,哥本哈根的馆藏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蒙古佛教、世俗、半世俗和宗教文献。这些蒙文文献内容形形色色,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佛教作品47件,有关教义  相似文献   

17.
蒙古文化研究丛书《宗教》 ,宝力高教授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8月出版 ,约72万字。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论述了蒙古族萨满教 ,内容主要是蒙古族萨满教的产生、职能、法器、服饰、行为、神灵系统、萨满教风俗和萨满教文学等 ;下册论述了蒙古族佛教 ,内容主要是佛教起源、印度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入和传播、“三宝”、佛教教义、佛教部派、宗教改革、寺庙经济、神佛系统、佛教文学、佛教文献、佛教文献翻译、佛教史学和佛教风俗等。在本书中 ,作者通过对蒙古族萨满教和佛教的深入研究 ,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蒙古族的宗教文化、哲学神学…  相似文献   

18.
(一)从近二十年来文献的刊布情况看,蒙古编年史的总数要比原先估计的多得多。从十三世纪第一部编年史《蒙古秘史》问世到十七世纪前,概未有其它历史著作问世。通常被称做“编年史”的这种叙述历史的方法,在十七世纪又得到了复兴,并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蒙古文学中确立下来。十七  相似文献   

19.
蒙古人很早以前就翻译过印度、西藏、中国和阿拉伯人的著作,而翻译西方作品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另一方面,蒙古语对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曾起过“媒介”作用。譬如起源于印度的潘查丹达尔故事集,就是通过西藏传入蒙古,具有了蒙古特色和典型风格后才流传到欧洲去的。现代蒙古的优秀文艺作品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以80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一支不仅能用自己祖国的语言——蒙古语创作,而且能用俄语、德语、保加利亚语写作的作家、学者队伍  相似文献   

20.
印度逻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所谓古因明阶段(始于公元前三世纪),新因明阶段,又称佛教逻辑阶段(始于公元六世纪)及新正理时代(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逻辑随佛教文化输入我国,分别于七世纪由佛教学者玄奘引入我国汉族地区,于十一世纪传入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