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承认个体具有道糟的价值‘人的生命本体,是个简单个体性生物学事实。由此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也首先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人类的历史最终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承认人类个体具有道德的价值,就是承认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诚然,人是以群体的方式生活的,任何个人都只能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只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当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把“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精神使命,其中隐含的逻辑是现实世界还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考虑到人类的历史解放始终是马克思其思想之主轴,所以,此处的现实世界应理解为人类仍处于不解放的状态。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人类迄今为止仍然处于历史虚无主义迷雾的笼罩之中,历史虚无主义仍然或显或隐地阻碍着人类解放的实现。基于此,马克思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在批判中完成了对它的超越,进而创建了新唯物主义。其主要体现是:确立真实的历史前提;生成具有社会精神的人;形成自觉的历史意识;从事现实的历史实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这些深刻见解为我们反思与回应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文学史也许是一种最不真诚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对文学观念的泛化理解,努力把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化现象或样式纳入文学史范畴。从而营造出一个被充分“放大”了的繁荣的文学历史,给世人虚拟了一个辉煌的文学史形象。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亦即社会文学生活的角度)去认识文学的历史形象,则不难看出,在人类文学的绝大部分历史过程中,人们的文学生活是贫乏和萧条的,社会的文学资源也是短缺的。所以,我们的文学史应当把文学的历史真相告诉读者,而不应当遮遮掩掩或虚构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的欲望、需求所决定的。认识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重要的社会需求。人类有了解、认识“现在”,即了解现实世界与自身的欲望与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认识既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又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总是渗透到人的各层次、各种类的欲望、需求中去。人类要了解、认识“过去”的需求,是人类要了解、认识“现在”需求的延伸,也是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对于后者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历史欲”或“历史需求”。人类的历史需求是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5.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一部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原始人创造的原始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揭开人类认识自身之谜的始端和契机.而在原始文化,巫术、图腾、艺术、神话等诸现象中,唯独神话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都最为复杂,它不仅与人类以后的文化及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对人的反映也最为集中和突出.特别是在文字还没有进入人类文化圈之前,原始人是依靠神话这种工具和手段,记叙和表现着自己和自己的历史.本文试通过探析原始神话现象,揭示其所表现的人的哲学,以期能从另外一个新视角,对原始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道歉     
我们人类和动物都有眼睛(特殊除外),能看到东西。那么,植物是否有眼睛呢?也能看到东西吗? 植物虽然没有明显的视觉器官,但科学家发现在植物叶子内有好像视网膜的东西,它叫感光器,它就是植物的“眼睛”。依靠感光器感觉光的存在、光的强度、方向以及颜色的比率。植物学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认为植物利用光远远不只是光合作用,它还能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利用感光器不但能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历史研究强调尊重历史事实,所以研究的重点是历史的现实性,即已经变成现实的历史.但历史在其发展进程中,还有很多未变成现实的可能与不可能的选择,它们也是历史,是历史发展的另一个侧面.对于这些未变成现实的各种历史的可能与不可能性,如果不将其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历史将失去固有的丰富多采的特色,还容易陷入历史决定论的泥坑.而如果我们把历史研究的对象从历史事实扩展到未变成历史事实的一切可能与不可能,就会使我们扩大历史的视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和认识现实的历史,为认识现实发展的未来道路提供更完善的参照系数. 一、现实不是历史的唯一选择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不是唯一结果.历史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总有多种可能的选择,产生  相似文献   

8.
论派生性社会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由此,人类各社会的发展,也就会有两种不同的基本形式,即:(1)依靠自身的力量所实现的原生性的发展,和(2)在外部社会的作用下所实现的派生性的发展.原生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典型形式,也是派生性的发展由以发生的历史前提,因而,这种发展,最能显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律.因此,要真正认识这一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律,就必须运用抽象法,“从纯理论的观点,即假定以永远正常的生活条件为前提”,①来考察那些典型的、原生性的历史过程,而对那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对由外力引发的派生性的发展,暂时忽略不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所作的概括,实际就是他运用这种抽象法,“从纯理论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结果.所以,在这一概括中,马克思只是讲到了社会的自我运动,而完全没有提到外来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马克思在这里所阐明的,实际就只是能够最充分地包含和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原生性历史运动的规律,而决不是纯粹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原生性历史运动的规律,由于也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9.
在世纪之交,人们已经看到,一个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飞跃,它正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虽然我们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它,但我们正从头开始建立一个崭新的文明。”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系统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其它许多传统学科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学,在伴随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向新世纪的时候,同样遇到了如何在知…  相似文献   

10.
直播访谈节目是直播节目中,一种最容易做,然而也最不容易做好的节目形式。说它容易做,是因为它可以在几十分钟的节目时间当中,找一位嘉宾海阔天空地漫谈。说它最不容易做好,是因为,直播访谈节目要做得内容充实、可听性强、有光彩,需要节目主持人有高度的把握话题和访谈内容、驾驭场面的能力;要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把访谈的核心内容、受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访谈对象最为受众所关心的方面,传播给受众。同时,达到别的稿件经过一天或者几天的采写制作所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引导效果。由此可见,成功的直播访谈节目,实质上就应该是一篇…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早就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2页),说明辩证的思维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只不过一开始它只是一种“自在之物”,并未为人们所反思、所研究罢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当然也不例外。它曾随着人们变自然界“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随着人们认识由“自在”到“自为”的发展过程而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辩证逻辑作为一门研究辩证思维(或者说作为历史地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社会学是将人人皆知的事情说得谁也听不懂。其实,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人们社会行为的科学。它指导人们如何超出个人的范围去观察社会,并直接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相互作用,去“认识个人经历与广阔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区分“局部环境中的个人困扰”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问题”。它从社会的高度看人,从人的深度看社会,将人人皆知的事情说得更深透、更清晰明了。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须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很好地把握它,并进而取得一定的成绩。以学习社会学而言,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以往人类文明所建树的种种学说作过如此深刻、如此周密的研究,也从来没有一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紧密地关系着亿万人民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尽管面临着一大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但它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回答,去解决。它象一个巨人那样,脚踏着布满荆棘的大地,背负着全世界无产者和一切进步人类的希望,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既要继承过去,面对现实,又要开拓未来。现实是过去的未来,而未来又是明天的现实,或将要到来的现实。因此,研究未来问题决不是空洞、抽象的主观空想或臆造,而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对未来的科学预见,就必然要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被动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审时度势,才能变革图强;因有因势利导,才能夺取胜利,开拓未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揭示了研究未来问题的重大意义。自古以来,人类在改造世界,特别是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在正确地认识未来,科学地预测未来,积极地创造未来方面,不断地积累着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未来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的产生是19世纪30至40年代的事情。这当然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关。但人们重视研究未来学是一回事,而如何研究未来学又是另一回事。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人类通过斗争而必将达到的未来前景。于是,历史变为  相似文献   

15.
论实践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实践负效应刘宝三(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提起实践,人们都认为它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离开了实践,人类就不能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自然就不可能人化;人类不可能进化;社会不可能进步。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也是...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人生——史学的社会作用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史学“有大效用于人生” 史学的社会作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以往最普遍、最流行的答案有六点:(1)为世人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4)为现实政治决策提供历史依据;(5)为人们提供历史知识;(6)启迪人们的智慧。笔者认为,史学界的这一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史学的社会作用究竟是什么呢?史学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有益于人生上。 人类一切认识活动的目的是要认识人自身,在各门社会科学中,“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更应该成为“一门总体人学”。因为,史学是关于历史的学部,而历史与人密切相连。首先,有了人,才有了人类历史。自然界也有一个发展过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正陆续全面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最为实用、最具效能的知识创新体系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并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发挥出比20世纪更深广、更重大的决定性作用。然而,面对巨大的科技力量我们尤其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科学技术本身只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怎样看待、驾驭和使用它。纵观20世纪的整个科技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极大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关思甲 《理论界》2013,(12):114-117
“如何摆脱认识的局限性”,不仅是一个学术范畴,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它是个人一生乃至人类存在的特有追求;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维护人民的利益,造福自己、造福人类。本文基于当前中国认识混乱的局面、及其衍生的诸多不良社会风气、甚至造成的隐患,从投入一产出角度运用多学科探讨认识局限性的成因、产物及解决措施。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仅有个人的原因,还有社会的成因,但却可以在有限的区间内扩展;远比市场上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更趋复杂的认识所生产的言行充斥着劣货,无怪乎现实中人们各执一端盛行;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判断正确认识的唯一标准,在摆脱认识的局限性上,规则制定者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戏曲中有相当数量的鬼戏,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曾长期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但在“左”倾思想统治文坛艺苑时,却遭到全盘否定和彻底批判。本文认为鬼戏属于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幻想与艺术创造相结合的产物,它包涵着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其中的一些精品杰作,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矛盾,暴露了剥削社会黑暗、腐朽、罪恶的现实,批判了人世间的不平等,并通过对鬼魂形象的冥问世界的描绘,宣扬正义,讴歌美善、鞭挞丑恶,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作用。而且,鬼戏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的积淀,不但可以为研究文化艺术史提供某些思想艺术资料;而且也对哲学、宗教、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无可取代的参考价值。总之,在克戏研究中应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或,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力求公允。  相似文献   

20.
生存认识论     
认识论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必然过程的产物。以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人们的整个认识能力还不高,所以认识论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人类认识的巨大潜力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所形成的认识论也有诸多错误或不足。今天,人类研究认识论的条件大大变化了,认识的水平也在提高,因而认识论将获得一个新的大发展,并有可能真正揭示认识的本质。本文现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