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袁宗杰,陈祥骥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艰苦的环境中,以身作则,实践并倡导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历程,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显得异常光彩夺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  相似文献   

2.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的南泥湾精神,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全面建...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转折时期形成的一套工作作风和革命的奋斗精神.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业经验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质.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国解放后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延安精神也成为强大的精神武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外部封锁,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今天为了迅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的时期,是否我们可以不需要延安精神了呢?不是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扬延安精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它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前提,而且彰显着时代精神。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内在联系。用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制度意蕴、方法论意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延安精神与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兼论精神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彭书贵延安精神,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或者说属于精神生产力的范畴。这种精神生产力,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延时期掊育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从广义的...  相似文献   

6.
丁玮 《兰州学刊》2011,(5):222-22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继井冈山之后星火燎原的火种发祥地和培育地,在这里不仅孕育了新中国,同时孕育了一种时代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接主导和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前进历程的伟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回顾和总结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史,我们会随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熏陶,感受到这种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当年延安精神的带动和影响,完全可以说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得到了发扬光大,得到了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时代引领。它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分析和研究延安精神的民主内涵,不仅可以了解延安精神的核心与本质,而且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都形成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是对延安精神联系国统区实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具有共性: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群众路线;又各具时代特色内容: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红岩精神则是“出淤泥不染”、刚柔相济和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浩然的革命正气.  相似文献   

9.
一、南泥湾精神的实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由359旅在南泥湾屯垦中集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当时被概括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三句话。南泥湾精神就其实质而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本,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等内容。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和牺牲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就能抵御任何风浪,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无数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0.
高焕男  邱秀华 《理论界》2006,3(3):232-233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作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体现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胜利的瑰宝,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源泉。以“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指引了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对保持我们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传承的精神财富,更是当前党和国家发展前进的精神动力和精神保障。通过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分析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的表现,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行山区军民铸就的太行精神仍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具体体现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振兴中华的事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精神 ,主要表现为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敢于胜利的实践精神、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精神、共产主义的乐观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 ,这些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缺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有的德育资源经过改造和发展,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如为人民、为集体、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加强修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仁爱"、孝敬父母的美德;诚信、明辨义利的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有利于削弱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抵御外来文化冲击;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与时俱进就离不开艰苦奋斗;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离不开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开展人民战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建立军内民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以心系群众、先人后己、勇敢战斗、威武不屈、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团结友爱等为基本内容的一整套优良作风。回顾这些宝贵经验,对于弘扬红军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团结奋斗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得到了验证,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得到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历史进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历史进程。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百年伟业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国内外、党内外的时和势都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越是这样,越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越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上,做好统一战线各领域的工作,把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人心都汇聚起来、力量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始就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 ,结合中国的实际 ,提出了正确的革命纲领、路线和方针 ,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 ,夺取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使中国有了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以人为本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普遍原则和新时期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但是,这种理念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思想领域的艰苦斗争。在历史上,曾出现了以非人为本的观念和行为,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我为本、以权为本等都具有局限性,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对以人为本的把握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自身执政要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