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特点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至2003年末,长春市71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4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7.78%。农村劳动力1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6.6%。农村劳动力的分布现状是:农业种植、养殖业吸纳66.8万,占34.8%;向第二、三产业转移76.4万人,占39.8%;剩余劳动力4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4%。随着新生劳动力的增加,预计到2005年末,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24万人。 抽样调查显示,长春市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力资源领域,2012年最大的一个讨论命题就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中国即将面临老龄化的社会。老龄化社会就意味着青年劳动力供给在不断的下降。其实从2006年开始,中国24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实际就开始下降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所提供的数据,中国总体的劳动力数量将在2015年达到顶峰,然后就开始全面下降。一直下降到2020年会下降到多少呢?从过去的一亿两千万人,要降到六千万人。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口和抚养比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在2012  相似文献   

4.
农村贫困的影响面、持续性和返贫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我国将农村扶贫标准从绝对贫困标准调整为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的低收入标准。按照低收入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00年年末的9422万人,下降到2008年年末的40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2%。然而,从年度间的贫困动态变化看,由于返贫人口的大量存在,受贫困威胁、非常脆弱、在一年或几年中陷入贫困的人口数要多于年末贫困人口数。而连续几年贫困的长期贫困户与仅在某年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有所放慢。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一)2003年末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7亿人。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人(约1.7亿),比上年增加490万人,增长3%。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比  相似文献   

6.
下岗择业亟待观念更新城镇下岗未就业人员状况调查徐钢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和城镇劳动力调查结果推算,到1997年末,全国城镇下岗未就业人员为720万,比上年末增加186万,增长35%。基本状况如下:一、下岗未就业人员中,有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需求弹性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基于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出1997-2012年中国各地区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及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变化趋势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大体呈现递增的态势,农业剩余劳动力下降明显;各地区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同,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及其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其中京津沪农业劳动力利用率处于高水平,而海南省最低;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对农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力度按大小依次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比上年减少217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全国人力资额现状分析(-)中国人力资源数量现状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尤为丰宜.但中国在数量上最为丰富的资源是人口和人力资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与人力资源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数量充足的人力资源与相对不足的自然资源及社会资金之间的矛盾表现非常突出。据统计,1982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为56,683万人,1990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数量为69,732万人,1992年,全国劳动力资源数量为72,120万人,其中城市劳动力资源数量为17,877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为53,105万人。1982~199…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末全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8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5年末,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 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异地转移为主。在转移劳动力中,就地转移(在本乡镇地域内实现非农就业)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庆市现有农村人口2 300万人,农业劳动力1 300万人,但其中却有400万富余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既是重庆市农村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只有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和发展小城镇战略,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就地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并使之充分就业,这对于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减少29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8%。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减少640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3%。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地区不同户籍群体劳动力市场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户籍群体的劳动力市场状态存在较大差异。与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相比,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与本地户籍劳动力相比,外地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高,失业率较低。按照更为详细的户籍分类来考察,外地农业户籍和本地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普遍较高,失业率很低;本地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最低,失业率最高;外地非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及失业率处于中间水平。计量分析发现,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户籍特征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状态具有显著影响,户籍身份不同所反映的享受城市本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差异确实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状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阶段验证了1979-2007年劳动力的平均教育程度、新增劳动力中的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和大学以下学历人口数与中国城镇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1979-1994年相比,在1995-2007年阶段,随着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中国城镇就业增加值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大学及以上学历劳动力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降低;大学以下学历劳动力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增强;进而提出应调整教育结构,使得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以此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大量劳动力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出现刘易斯拐点争议。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后,并根据中国1978—2012年剩余劳动力数量、工资和工农业劳动生产率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同时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剩余数和工资之间存在着联动效应;工农业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协调是中国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工资上涨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努力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协调变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非常艰巨,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渠道的乡镇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能力却在下降。为此,本文从经济体制的变革、经营环境的变化、乡镇企业自身素质、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的原因,探讨了增强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数字     
《社区》2012,(7):7-7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均比去年末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湖北省人口进行预测,从人口迁移偏好、居民消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湖北省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儿童数量的减少不利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则会降低城镇人口数量,而2024岁人口以及2024岁人口以及2028岁女性人口的迁移意愿较强;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纯消费人口"数量增加,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推进了城镇化水平;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促使企业和单位加快进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出生人口增加,成为劳动力人口巨大的"后备力量",对城镇化建设发挥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促进人口结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间接对城镇化产生积极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完善配套政策,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妇女减轻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评测是人口统计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国内关于普查人口总量数据的质量研究文献较少,对省市级人口总量数据评测更为稀少.本文并没有从直接的人口数据入手,而是利用省市移动用户数量的饱和均值刚性,依据大数定律和夹挤定理对省级区域和地级市层次的人口总量数据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我国七普省级区域的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标准化之后的省市数据质量大多在95%以上;人口净流入省份仍然有较多的"应计未计"常住性人口,人口流出大省则有较多的"已计外流"常住人口;以广东省为例的各地级市人口普查数据质量也大为提高,未来人口数据人为操作余地很小.东部沿海外来劳动力流入将面临持续下降态势,但其面临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压力低于流出地;保持每年1000万新出生人口规模应成为目标;提出应对我国人口及劳动力变化的六点系统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