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多年来,学术界对汤因比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他的多元的总体史观或“挑战——应战”的解释模式。但这不是汤因比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更不足以表明其思想的性质。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具有一个超越性的解释框架与根据,这种框架与根据体现了汤因比思想同信仰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了他的历史哲学的神学性质。汤因比思想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分界大体上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  相似文献   

2.
黄明举  吕佳 《天府新论》2005,(Z1):148-149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占有统治地位,法律哲学也为教会及其教义所支配,成为神学的一个科目.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中最重要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和哲学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体系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种巧妙结合.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但仍然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正义观.这些法律思想对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些见解,有其启示作用,不可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3.
意向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核心论题。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向性理论,成为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权威,进而沿着"语言、心智与世界"的路线去解答各种哲学问题。多年来,他把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社会哲学相结合,继续发展了意向性理论。本文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内容进行整体考察,进而揭示了其在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郭素琴 《理论界》2012,(3):85-87
21世纪出现了很多全球问题,生态危机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人类生存的这颗地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越来越多地人意识到需要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给于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等一时间成为备受关注并频繁使用的词汇。在学术界,对生态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各种生态理论也应运而生,其中也包括生态神学。托马斯.贝里对20世纪的生态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所倡导的生态灵修思想在纷繁复杂的生态理论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刍议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国际政治中,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压力集团、舆论的建构以及独立行动等技术参与国际事务,并积极介入国际社会网络。除了有些组织采用西方学界已提出的"回飞镖模式"或"螺旋模式",某些以自由主义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组织,以及多宗教联合的组织还可能采用一种更主动、直接的"杠杆模式"。它们的超越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其国际参与的优势,但作用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自身网络的质量、利用网络的能力、干预的对象以及主流神学思想等。在其积极作用发挥的同时,它们的理念和资金来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陷入发展悖论。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观问题上,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两条进路:第一是表征主义进路,其特征是将科学视为表征,因此,其主要任务是为这种表征寻找一个基础,其主要代表学派是科学实在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第二是实践主义进路,其特征是将科学视为实践,在此基础上,科学的本体论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合二为一,进而,科学就成为了一种情境科学.前者代表了一种规范性进路,后者代表了一种描述性进路.  相似文献   

7.
尚烨 《阴山学刊》2007,20(2):77-81
文艺复兴运动从批判天主教的神性、神学入手,大力提倡人性、理性等世俗化的内容,以示与天主教的抗争。但看似世俗的文艺复兴其中若干思想均来自于传统的天主教的因素,对人的关注、欲望的放纵、理性的渴求,以及资料搜集与学术资助的行为,均在天主教内部予以肯定,这些都帮助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勃兴。  相似文献   

8.
理气关系是王夫之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船山批评朱子学把"理"看作是气之外的另一物,指出"气"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实体,理只是气之理。虽然理气为一体,但船山并没有放弃或取消理的超越性、本体义,而是在一"气"之中作了形上与形下、体与用的区分,体现了其一体二分、"两端而一致"的辩证思维方式。最后,船山提出理气相涵、互为体用,认为理气的本然状态即是"太和"。基于以上认识,船山气论哲学应属于"理气合一"论,而非气本论。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神学在整个人类发展史和现实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展望未来 ,人学有成为显学的趋势。科学、哲学、神学、人学之间有密切关系。我们只有正确的对待它们 ,才能真正做到从人类的全部文明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的语境论进路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哲学是架起哲学与科学的桥梁,其目标是为解决科学哲学的传统进路面临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二元对立提供新的进路。语境论的进路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现有的语境论进路有四种:一是认识的语境论,二是语境实在论,三是语境经验主义,四是语境论的技能获得模型。前三种进路突出了语境分析法,第四种进路有可能为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框架的形成提供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机制。当科学哲学家基于科学家的认知技能获得过程来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的形成与科学定律的提出时,就把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从过去只关注知识的来源与真理的问题,转化为通过规则的内化与超越而获得认知能力的问题;把规范性概念从过去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转化为与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相伴随的不断建立新规范的一个动态过程,从而突出了对意会知识与技能性知识的研究,甚至形成一门知识学。  相似文献   

11.
金延 《文史哲》2007,(4):47-52
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及其途径问题是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近代社会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生活所内含的伦理原则及其意义是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关注的核心主题。对不同伦理原则意义的分析使黑格尔得出国家对社会的超越性、优先性、制约性的逻辑结论。超越契约论解读模式,致力于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统一问题的研究,是黑格尔留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可贵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2.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责任的向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路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理论视点。马克思哲学作为对属人历史的思想创造,在本质上向我们彰示了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管是教科书还是纯粹学术性或者直接经验性的理论模式,都没有将马克思哲学的社会责任维度呈现出来。在对这一状况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强调政治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路的重要意义,认为这一进路可以将社会责任的维度解放出来,这源于政治哲学对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紧张与冲突的可能性消解。不过,这也是一个学术自省的过程,因为现下的政治哲学研究并没有将这种可能性完全释放出来,这自然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一个任务艰巨但意义深远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成为儒学研究的焦点,当代新儒家兴起后,这一问题转化为对儒学超越性的讨论。针对牟宗三的内在超越性经由实体化的心体走向独断论,李泽厚与安乐哲提出了不同观点。李泽厚反对任何形式的超越性,主张以情本体来取代超越性;安乐哲则强调应该消解儒学的超越性本质,代之以开放性的过程哲学。但二人皆有从根本上取消儒学超越性品格之嫌。通过吸收三家的观点,在李泽厚礼由俗出和文化积淀说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该从历史总体的视角来分析儒学超越性问题。在这一视角中,一方面,儒学具有内在超越性的品格,另一方面,这种内在超越性应该来源于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纪平 《兰州学刊》2010,(12):158-161
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对西方传统神学进行了独特的透视。在她的著名短篇《背井离乡的人》中,奥康纳的神学观得到了集中的彰显。奥康纳通过这部作品表明,推翻了上帝的权威之后,部分女性主义神学家将女性的解放寄托在上帝之子耶稣基督身上的观点同样是行不通的,传统的基督已经成了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对传统基督的依赖只能是女性主体性的再次丧失,导致"女人的失语",进而导致"女人之死"。  相似文献   

16.
张云翼 《理论界》2012,(11):114-115
在西方哲学史上,斯宾诺莎是西方理想主义发展脉络中的重要一员,他的一元论哲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在其哲学代表著作《伦理学》中,唯一的实体——亦即上帝——处于其哲学体系的顶端位置。而在《神学政治论》中,斯宾诺莎又提及了神学应当与哲学分离,乃至神学与政治的分离。本文将以梳理《神学政治论》中关于圣经批判方面的章节为主,以图从斯宾诺莎所使用的批判方法中挖据这其中神学与哲学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理性精神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特征,而逻各斯与自我超越性则构成理性精神的两翼。无论是古希腊存在论哲学,还是近代认识论哲学.都深深地浸透着这种理性精神。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与此相呼应,在哲学上,社会历史领域逐渐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由上而先后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历史观。透过这些不同的社会历史观,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内核,即对历史理性──作为理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表现和变体──的肯定。不过,对于历史理性的特点、历史理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机制、历史理性与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充分可能性。根据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要实现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理论目标,至少应厘定相互连接的两条进路:一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起点,重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二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轴心,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问题是一个问题丛集。针对其中不同的问题 ,实践哲学形成了许多异质性的理论进路。本文系统清理了先前实践哲学的几条主要进路 ,即观念论进路、伦理学进路、本体化进路、生存论进路、后现代进路。这些进路各有所长 ,但也有共同的缺陷 :忽视了实践的根本特性———“做” ,遗漏了实践的最本己问题———“怎么”。在此意义上 ,它们均是“解释世界”的哲学 ,而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本文进而提出 ,把“做”的问题、“怎么”的问题或“改变世界”的问题提升到形上层面加以研究 ,应是实践哲学的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20.
雷红霞 《江汉论坛》2007,1(5):86-89
西方近代哲学充满了科学精神与理性法则,其结果竟是与神学互存、互动、互渗.即使在现当代,哲学与神学的发展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向,哲学朝着丰富、多元、开放的思想方面发展,神学朝着宗教对话、宗教多元主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