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休谟的政治哲学中,正义问题被分为了两个维度:作为规则的正义和作为德性的正义。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休谟正义问题的关注多集中于其规则维度,作为美德的维度却鲜有讨论和分析,未能准确把握"正义是一种美德"的真正含义,也因此引起诸多理论上的误解,因此,进一步的分析和澄清休谟正义观的双重维度对于准确理解休谟政治哲学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人们早一些读懂休谟,政治哲学史或将改写。休谟政治哲学包含大量深刻洞见,却没有被认真对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休谟的科学倾向(试图建立道德与政治生活中的牛顿力学)所导致的理解困难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学界试图以社会科学领域的新进展尤其是演化博弈论重新发掘休谟的政治哲学思想。以演化博弈论解读休谟的政治哲学,一方面可以使休谟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如惯例、财产权的起源等获得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演化博弈论可以为休谟的洞见提供坚实的证明。此外,在休谟对财产权的论述中,休谟认为财产权的效力来源于打破这一惯例所带来的不便。这实际上提示了一条跨越“是”与“应当”的途径——藉由对后果的反思建立规范性。换言之,休谟的文本之中即蕴含着打破“是”与“应当”区隔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休谟哲学常常被诠释为一种具有心理主义倾向的经验论,但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在其哲学研究和探讨中较受忽略,因此,休谟哲学中所隐藏的历史性和历史意识的向度并未受到充分重视。文章旨在通过对休谟文本的再度诠释,揭示和展现其哲学中的历史意识,这也是一种深化和准确理解休谟哲学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4.
首次对休谟哲学进行科学哲学解读的是分析哲学家,但这解读由于对因果关系、心与外物解释的无视而沦为一种流于肤浅的一厢情愿,沿着与分析哲学相反的进路,休谟的科学哲学家身份在别一种维度被揭秘:与现象学科学哲学传统相似,休谟旨在重构科学合理性。这一重构因为休谟独特的观念理论而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场情感和本能取代理性的革命,更是一场由客观转向主观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5.
休谟哲学的目的是反对独断论,主张知识的科学性,实证主义是继承了休谟提出的知识的科学性这一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正> 休谟的怀疑主义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正是休谟的怀疑主义在近代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感觉经验如何上升到理性概念这一重要的认识论课题,从而推动了近代哲学的发展。承认这个事实,对于客观地评价休谟怀疑主义的历史地位,对于总结和发现近代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休谟究竟怀疑什么? 为了同皮浪主义划清界限,休谟自称他的哲学为“缓和的怀疑主义”。不言而喻,休谟并不怀疑一切。康德曾经指出:休谟主要是从形而上学的一个单一的然而是很重要的概念,即因果连结概念出发的。休谟从没有怀疑过因果概念是否正确、有用,以及对整个自然知识说来是否必不可少,他所怀疑的仅仅是这个概念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休谟认为人性的自私、财物中等程度的匮乏以及占有的不稳定决定了正义存在的必要性。在休谟的政治哲学中,正义起源于人类的协议,正义的目的是为了财产占有的稳定性,维持社会秩序。休谟的正义理论带有鲜明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郑飞 《河北学刊》2007,27(1):238-241
“理性不及”观念在哈耶克的整个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揭示理性的局限性而论,其一方面继承以休谟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政治哲学,另一方面又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这无疑会对当代政治哲学采取实践哲学的研究理路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逻辑实证主义是由本世纪初的剑桥逻辑分析派和维也纳学派发展出来的,现今主要在美英两国流行。这派哲学的思想渊源,举其要者,有休谟、马赫、阿万那留斯、罗素和维特根施坦。它的理论内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亦即实证主义的,实质上是休谟哲学在现代的翻版。它的哲学方法则是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样就由休谟的经验论变成了现代的语言哲学。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这一分  相似文献   

10.
"表象"概念与"先天"概念一样是构成《纯粹理性批判》的最基本概念。在该书及《逻辑学讲义》、《注解和片段》中,康德都把表象作为原始概念使用,并且存在对表象的不同分类。康德表象说的整分论实质反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的表象(观念)的类图画论实质,这在近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康德试图通过组合来说明"表象与对象相关"和其他基本问题时,发现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漏洞"。  相似文献   

11.
罗素和金岳霖关于归纳问题的研究,堪称中西哲学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金岳霖受到了休谟哲学和罗素哲学的很大影响。如何回应休谟所提出的归纳问题?这是理解金岳霖的全部哲学活动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先重构了休谟关于因果关系和归纳推理的怀疑论证,再从休谟怀疑论、因果律、归纳原则、经验公设等主题深入评析了罗素的归纳证成方案,然后从对休谟知识论的批评、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归纳原则的永真性、归纳原则的先验性等主题仔细探讨了金岳霖的归纳证成方案,最后仔细比较了罗素和金岳霖在归纳问题的研究上的异同,并得出结论说:他们俩人的归纳证成方案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政治哲学是伴随着宗教批判的基本结束,作为现实批判历史任务的使命承担者出场的。这一哲学出场的特殊语境促使马克思展开了对哲学现实意义的思索,进而提出了消灭思辨哲学的观点和超越"作为哲学的哲学"的命题,得出了实现哲学的革命不能局限于理论的批判,而应立足于现实,在现实中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用革命的实践的方式来进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6,(12):95-102
法治思想是休谟政治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长期没能得到足够重视。休谟为法治提供了基于人类行为特征的法哲学论证。他认为法治的正当性基础在于,它是人们在演化博弈过程中对集体合作困境破解的结果。政府的使命就是捍卫和实施规则。在法哲学思考以及对英国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休谟对法治保护私人产权、限制政府权力、具备形式要素等三重内涵进行了阐释。休谟的法治思想在世俗主义的基础上对法律至上原则予以重申、顺应了商业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时代主题,为底线法治实质主义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辩护。休谟是现代保守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先驱,其思想是人们深入理解法治观念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东渐俄罗斯,在解释和改造苏联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民族化的理论架构。苏联哲学在"国家哲学"的场域中,遭遇到来自传统的、政治的和不同学派的干扰。这些因素对苏联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苏联哲学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的需要,丰富了哲学理论宝库,促进了世界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对传统的唯理论进行了反驳,对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范围提出了怀疑,被哲学家们称为休谟问题。休谟问题是后世哲学尚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从而促使众多学者试图解决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方案被公认为是对休谟问题的合理解决。笔者从这一现象出发,认为休谟问题正确揭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特征,可以称之为休谟定律。在现在的认知背景下,休谟问题是不可解的,试图去解决它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颜景虎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5,4(5):123-126
休谟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休谟哲学从对经验主义立场的肯定到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对理性认识能力的怀疑,这一哲学思想的变化对自近代以来的认识论哲学的怀疑论思想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它开启了康德哲学对理性的重新考察以至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历程。同时,体谟的怀疑主义思想对胡塞尔开启的现象学运动,对欧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哲学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连富 《北方论丛》2015,(2):121-128
托马斯·里德是第一个正视休谟哲学并在哲学上做出正面回应的哲学家,他正确地看到了休谟哲学当中的经验主义,但却未必正确地理解了它。正是由于这种片面性,里德仅仅把休谟看作洛克、贝克莱意义上的经验主义者,并且看作完全消极和破坏性的怀疑主义者,而没有看到休谟哲学背后深层次的自然主义,因此也没有看到休谟的“经验主义”与洛克、甚至贝克莱的“经验主义”之间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荣祥 《理论界》2008,(8):89-90
鉴于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在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洛克、休谟和康德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论及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就洛克、休谟和康德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做一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北方论丛》2016,(1):122-125
当代政治哲学陷入了判断者和行动者的两难困境,其原因在于:一是它通过商谈的方式达成共识;二是它在政治哲学评判时所遵循的伦理标准和共通感。元政治学解决了政治哲学的这一困境,它独辟蹊径地以数学本体论为奠基,实现了将政治作为真之政治的目的。而实现真之政治需要做的是协调政治与国家、政治与主体和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最终清除一种政治的幻想,走出一条通向真之政治的可能性道路。  相似文献   

20.
徐志国 《北方论丛》2012,(1):138-142
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正义作为一种规则在社会中又是极其脆弱的。正义的脆弱性决定了研究正义实施问题的重要性。休谟的政治哲学包含深刻的正义实施思想,他认为,个体在合作博弈中追求长远利益的动机,及正义之道德情感构成了正义规则自我实施的重要动力;而政府权威的"第三方强制"则构成了正义规则实施的外在因素。休谟的正义实施思想对于我们理解正义规则在社会中的实现及稳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