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中国特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回应性的分析模型,并在这一模型框架下,借助于搜集到的1998~2016年的一些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案例,运用SPSS 20软件,采用LOGIT分析方法,检验了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类型、媒体关注度等对是否有副厅局级以上人员被问责的影响。研究发现,纸质媒体关注度对是否有副厅局级以上人员被问责的影响不显著,而网络媒体关注度对是否有副厅局级以上人员被问责的影响显著。这一探究表明,中国特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回应性有待改进,安全事故行政问责不仅要回应网络媒体,也应当回应纸质媒体。  相似文献   

2.
叶青 《决策》2011,(8):84-84
2011年在中国财政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98个中央部门中88个按规定公开部门预算之外,还要公开三公经费。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陆续公布三公账单。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27-27
11.1亿元:北京2013年“三公”预算最高 截至8月9日,已有18个省份公开了本级政府2013年度“三公”预算(宁夏、内蒙古等省份公开了部分组成部门的“三公”预算)。其中,北京“三公”经费最高,达11.1亿元,最少的为安徽(42家部门),仅为7632.3万元。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16):20-21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做好五方面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24日出席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各地区、各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着力推进公共财政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政府信息公开,继续抓好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公开,力争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刘莎 《经营管理者》2013,(21):63-63
"三公"经费的公开提出,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全面监督,减少了政府腐败现象,在现今社会下,"三公"经费的公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及影响,在全民监督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对财务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三公"经费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6.
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今年两会上传递出信息:中央预算部门将率先晒三公消费账单,让公众有了新期待。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公消费零增长,到中央财政三公支出将公开,反映出政府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代表委员表示,三公消费要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16):24-25
财政部4月18日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79.69亿元,比去年预算执行数减少了1.26亿元。同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80余中央部委齐晒"三公经费"预算账单,总体看来,"稳"多"降"少。中央本级预算减少1.26亿根据财政部数据,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80.95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6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13,(21):133-133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其中规定:要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数额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的原因。细化中央部门2014年预算编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购置费和运行费。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24条财税体制改革新举措,明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山东省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正式开启。《意见》明确四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立透明预算制度,除涉密信息外,2015年全省县及县级以上政府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公开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13):29-29
日前,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部分地区先后公开2014"三公经费"预算。其中,北京市"三公经费"预算9.72亿元,比去年减少1.41亿元,下降12.67%;四川省安排"三公经费"5.98亿元,比去年减少1.2亿元,下降16.7%;广州市"三公经费"合计4.79亿元,比去年减少0.59亿元,下降11%。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三公"经费公开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国务院再次强调"三公"经费公开。由于我国推行"三公"经费公开时间不久,对"三公"经费数据合理性具有保障作用的审计报告也并未广泛公布,有的单位公布的数据甚至没有经过审计。因此,"三公"经费公开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质疑。本文先对现阶段我国"三公"经费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33):28-29
继7月21日.北京在全国率先公布全市市级“三公经费”总额后.8月15日.北京市44个政府部门又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上集体公开了“三公”账单——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及相关说明。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公布“三公”的省级地方政府。统计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10—2021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助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ESG表现,且媒体关注对其直接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在非国有企业、CEO与董事两职分离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进一步引导企业提升ESG表现,拓展ESG的前因影响研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4日,我国开展了年度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情况(简称"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首先进行这项工作的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中央政府为参照对"三公经费"进行公开。这打破了长久以来"三公经费"一直被行政部门视为机密的观念,"三公经费"已经开始就在社会中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当前情况提出对区(县)级行政单位财政资金中做好"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的构建思路和构建内容,以及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三公经费"工作在区(县)级行政单位财政管理中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7-27
继2011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部门“三公”经费之后,2012年北京再次公布了80个预算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汇总数据显示,北京80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共计近8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加5000万元左右。其中,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交管局、北京市教委预算总额均超过了1亿元,  相似文献   

16.
五四青年节前,证监会主席肖钢指出,资本市场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青年人应当为"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笔者觉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举措.要让资本市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关键要筑牢"三公"的市场磐石.所谓"三公",指的就是《证券法》第三条所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离"三公"的标准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18):28-29
正在已经公布的2014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总收入数字的11个省区市中,山东省以187.7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同时也是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187.7亿元,山东"五·一"旅游总收入全国领先财政部日前公开的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显示,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比2013年预算少8.18亿元,下降10.3%,较2013年执行数略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政府及其部门预决算公开普遍关注,其中"三公"经费支出更是民众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餐桌与车轮堪称公务作风的典范,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对审计部门来说,"三公"经费的审查也就成了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针对当前"三公"经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中央多项规定出台后的大背景下审计部门应如何加强对"三公"经费审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安拓 《决策》2012,(1):60-62
"突击花钱"的怪圈年年被提及,却年年愈演愈烈。变革时代的预算改革别无选择,必须在支出控制与结果问责之间进行艰苦而微妙的平衡。各级政府部门年底"突击花钱",已成为我国预算制度的一大顽疾。资料显示,年末的一个月中,各级政府曾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2011年,财政部不得不在余下的近两个月中确定超过3.5万亿元财政资金的去向。  相似文献   

20.
《办公室业务》2012,(16):18
<正>国家行政学院有关专家表示,有些突发事件确实存在欺上瞒下、信息不公开的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专家认为突发事件有两种情况,一种涉及到官员问责,一种是不涉及官员问责的。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通常说的"人祸",不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天灾",比如说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天灾"地方政府不仅不欺上瞒下,而是第一时间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