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宝鸡日报》2005年元月1日、5日报道,周长约4200米的西周城墙惊现凤翔水沟遗址。考古队专家称,如此规模的城墙在西周考古中系首次发现,其意义不亚于2004年岐山周公庙遗址高等级西周贵族墓地的发现,对推动西周考古与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关系到遗址性质、年代的探究,受到学术界及公众的关注。仅就已发表的四片考察,可知其中有的肯定属于西周初年,并可能与周公旦有一定关系;有的以“周公”为卜问主体,虽不能证明即周公旦,但也属西周早期。总的说来,卜甲的各方面特点都类似岐山凤雏卜甲,后者正是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3.
据宝鸡日报2004年9月30日、10月18日报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震惊海内外的岐山县周公庙西周大墓群试掘工作已经开始。10月17日地方党政、文物部门及周公庙考古队举行了试掘典礼。这次试掘任务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联合组建的周公庙考古队承担。此次正式发  相似文献   

4.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3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一座铸铜陶窑惊现于世。这座陶窑被考古专家认定为全国首次发现用于烧制烘干铸造青铜器陶范的原位窑。在这个陶窑内,相继发掘出不少陶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周公庙遗址的内涵。铸铜陶窑位于西周大墓东南方向数百米处的铸铜作坊遗址内。  相似文献   

5.
岐山发现周代甲骨文之王 据《宝鸡日报》2004年1月2日报道,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副教授徐天进带领的考古人员,于2003年11月在岐山县凤鸣镇祝家巷北发现两片先周时期龟骨,其中一片有38字,另一片有17字,前者因其文字之多而被称为周代甲骨文之王。这两片龟骨经专家研究确  相似文献   

6.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1日,《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报道。11月30日下午,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出土青铜器——铜簋两件,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铜簋上有20多个字的铭文。据了解,这件铜簋是在周大墓西边的一座中小型贵族墓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商代甲骨刻辞所使用的文字,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汉字的最早形体,它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刻辞以来,前辈学者们作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正确地辨认了相当一部分甲骨文字。对于利用甲骨刻辞中的资料,进行商代历史及其他各学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汉字字形结构的发展变迁情况非常复杂,所以在甲骨刻辞中还有许多文字没有辨认出来,有些甚至是经常使用的常用字。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继续进行甲骨文字的考释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翻开著录甲骨刻辞的书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字。写法很多,现在选择其典型  相似文献   

8.
据《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陕西日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18号大墓出土了目前发现的西周时期最大的石磬,这一发现对研究墓主身份等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32号大墓发掘已经发现了棺椁。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继《甲骨文简论》之后,陈炜湛教授又一力作推出:《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30万字,是关于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的专著,乃作者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作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宜黄公路仙江段考古队在江陵县境内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这在我国南方属首次发现。位于荆州镇郢北村鸡公山取土场的旧石器时期遗址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目前已发掘400多平方米。此处遗址包含有两个文化层,上层为20多厘米厚的旧石器晚期(即最后冰期)地层,距今约2万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周原出土的H11:1、H11:82、H11:84、H11:112四片甲骨的族属,学界大致有三 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卜辞,具体说就是文王卜辞;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商卜辞,或认为是 帝辛卜辞,或认为是帝乙卜辞;第三种意见认为:这些卜辞具有商周两族的甲骨特点,是商 王帝辛为册封周方伯这一典礼所进行一系列占卜的卜辞,受封的周人把帝辛的占卜用周人的 语言记录下来,契刻在周人甲骨上。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分歧是缘于各家对甲骨文文辞的不 同理解。本文讨论了这三种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四片卜甲具有两属性,从辞主方面 看,它是商卜辞,是确实的帝辛卜辞;从卜法传统看,它又是卜辞,周是确实的文王卜辞。  相似文献   

12.
胡文焕《格致丛书》所载《新刻助语辞》有如下六行文字(见书影)。在这六行文字之中,“岂”字、“乃”字和“焉”字分别提行并低一格。通观全书,凡提行低一格的文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词条字头,一是属于解释性的文字。“岂”字是词条,这是没有问题的。“乃”字一行属于解释性的文字,这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焉”字这一行:“焉也”和“曾”是不是词条?  相似文献   

13.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2008年5月,赤峰市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遗址。2008年10至11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全面勘探,初步确认为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自2009年开始,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0年7月9日至10月15日,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2010年发掘区域位于遗址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7′46″、北纬40°08′28″,海拔高程为725-726米。发掘区域内为农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密布农作物。本次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8):20-22
8000年前的骨笛 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有房基、陶窑、墓葬及数千件遗物,其中带有契刻符号的一批甲骨及16枚骨笛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965年12月,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在侯马市晋国遗址的东南部,秦村西北的浍河北岸台地上,配合侯马发电厂基建工程施工时,惊奇地发现一处“盟誓遗址”,出土了大批载有朱书辞文的玉石片,前后累计共五千余件。对玉石片上面黄豆、榆钱般大小,难以识别的古稀文字,大家一筹莫展,无以辨认。  相似文献   

16.
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为制定重庆市云阳县境内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和发掘规划,1994年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云阳县明月坝聚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在该遗址的唐代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瓦当及陶瓷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三件卜甲①...  相似文献   

17.
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秋出土的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刻辞甲骨是继YH127坑、小屯南地之后殷墟发掘史上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这批材料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科学整理之后,著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以下简称《花东》)一书,近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印行出版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刻经活动始于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邺都近畿,至隋唐时期敦煌写经、房山石经大量涌现。对比早期刻经、写经与刻版大藏经《大正藏》可见,早期刻经、写经呈现语句简单、用词朴素、借字繁多的基本样貌,北朝邺都近畿刻经更是展现出使用古字的特点。佛经在后世发展中呈现以增加、改换字词为主的语言演变,所改换的字词多以近义词为主,少有增减语句、省减字词的现象,偶见错漏之处;同时音译词的差异佐证了中古语音的变化;在经文传抄演变中多将借字改为本字,部分借字保持原貌显示了佛经抄写的相承性。对早期刻经与各版本《大正藏》差异及相合情况的量化分析进一步表明,《大正藏》通行本与早期刻经的不同之处多能在其他版本《大正藏》中得到体现。总之,早期刻经、写经二者多相吻合,推进了对佛经翻译原貌的揭示;早期刻经、写经能够补正传世佛经,两者互相印证,是对“二重证据法”的充分实践。早期刻经、写经在文献学、版本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周秦文化研究是我院多年来着力培育的科研特色,也是本刊努力塑造的办刊特色,依托周秦文化故地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刊发有关研究成果,及时报道相关重大考古和研究动态,是本刊"周秦文化研究"栏目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及其进展,人们对西周考古工作也极为关注.今年5月份以来,岐山周公庙遗址大型墓群的发现,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国内许多重要媒体给予了报道,关于"西周王陵"的各种说法也不时提出.为使人们对当前周公庙西周大墓的发现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本刊编辑近日专访了我院历史系教授、周秦史研究专家彭曦先生.现将整理后的采访内容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月,江西广昌县博物馆在该县赤水镇古源村万灵山发现有近千平方米的摩崖石刻,似字非字、似画非画,有关专家称为"天书"。文章认为:此乃远古人神沟通的"岩符",结绳记事的发展、延伸,文字萌芽孕育期的稚拙形式。其寓意当属对自然力、山神、天神的崇拜,是感恩谢神、求神保佑的原始意象记忆。该山当属古越族先民综合祭祀的坛场——聚落形态的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