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后期,世界革命的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俄、中两个封建专制大国,成为各种矛盾的聚焦地,都处于革命前夜。列宁和孙中山,虽然经历不同,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本国革命事业杰出的领导人。在革命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辛亥革命鼓舞了俄国革命,在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转变,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可以说,列宁与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罗大正 《齐鲁学刊》2001,6(4):95-99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在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资助革命事业和声援、支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做出的了大贡献,展示出海外华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3.
列宁离度评价孙中山,誉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毛泽东同志肯定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的先行者;宋庆龄同志推颂孙中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这些都是十分确切的科学论断。张磊同志在所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中力图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4.
<正> 宋庆龄同志是二十世纪世界上伟大的女战士之一,她的一生是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的伟大光荣的一生。宋庆龄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满怀爱国热情,追随孙中山先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她全力支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和广东地方军阀的斗争,热情欢迎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及与列宁所派特使的会谈中,她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她坚决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五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  相似文献   

5.
1916年陈英士在上海殉难后,孙中山期望蒋介石成为第二个陈英士,继承他的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不久,蒋介石即成为国民党领袖,统治中国达数十年之久。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原因众多,但其渊源在于他早年选择了符合历史潮流的立业道路,追随孙中山和陈英士,积极参加反清讨袁活动,表现出他献身革命的思想品格和  相似文献   

6.
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与最初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是列宁东方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理论的创新,是东方落后民族与被压迫国家革命的纲领,是马克思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何时接受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传统的看法是1922年初远东劳动代表大会,中共代表团将其主要精神带回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本文以<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为证据,诠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传入我国分为两个阶段,1921年初到1922年远东劳动代表大会前,列宁的新理论已经传入我国,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作了最初的探索.1922年初到中共二大,中共对列宁的新理论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标志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的学说对统计科学和统计工作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在许多著作、书信和指示中,直接地科学地提出并解决了关于统计的许多根本问题。列宁对统计资料十分熟悉和爱好,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十分喜欢统计,而且我素爱进行最精确的计算。”对列宁来说,统计乃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这个武器是为无产阶级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服务的。为使统计能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8.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为改革中国之恶政治,实现民主共和制以振兴中华的毕生奋斗中,悟出了“办党”对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在孙中山所领导革命事业遭到惨痛的失败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一个坚强的党,才能造成“真中华民  相似文献   

9.
建立革命的政党,为创建、捍卫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是孙中山毕生努力的方向。孙中山建党事业是他伟大革命事业的重要部份,他的建党思想也是他伟大思想的重要部份。 中华革命党组建时期的建党思想包含着对同盟会、民初国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建党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谈到马克思学说的遭遇时说过:“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各被压迫阶级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的遭遇一样。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在他们逝世以后,便企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象,卽所谓把他们偶象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灭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列  相似文献   

11.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属于同一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有过直接的理论争论。其中,列宁是从政治方面来给民族自决下定义,而卢森堡是从经济方面来理解;列宁坚持一切被压迫民族有实现民族独立的自由,而卢森堡认为民族利益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列宁从批判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来主张民族自决,而卢森堡从批判被压迫民族中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反对民族自决。另外,卢森堡与列宁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卢森堡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未提出快速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未提出立即消灭资本主义的主张.1918年4月,他也未提出这类思想,不仅未要求立即消灭资本主义,而且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可是在1918年1月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他提出了"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论断,似乎提出了快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这样人们在认识上就难以理顺十月革命时期至1918年4月列宁思想的发展线索.列宁在全俄苏维埃"三大"期间提出的若干论断,似乎成为理顺这一时期列宁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障碍.本文就正确理解全俄苏维埃"三大"文献的精神,排除人们认识上的障碍,阐述了一系列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一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顽强奋斗,矢志不渝,而晚年北上之行,可以说是孙中山革命征程的最后阶段。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大革命高潮的来临而积极谋求与国民党合作,见证并亲身参与了这一历程。中共对于孙中山北上的态度,由最初的质疑到很快转变为全力支持,这与孙中山北上目标和原则由模糊到清晰密切相关。虽然孙中山先生最终壮志难酬,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就病逝他乡,但他的北上之行促进了革命思想在北方的传播,对于"唤醒民众"的意义非凡,最终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来临。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以孙中山思想的继任者自居,却抛弃了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他在1935年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1943年发表<中国之命运>提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方案,都流于空谈.他还在<中国经济学说>中提倡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抵制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具有随意性.蒋介石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官僚资本,以巩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16.
在辛亥革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领袖和英雄,其中孙中山、黄兴、蔡锷是最为耀眼的风云人物。孙中山是民主革先行者、辛亥革命的思想指导者和主要领袖。黄兴在辛亥革命全过程中卓著贡献,成为与孙中山并称的领袖人物和共和国开国二杰之一。蔡锷则在辛亥革命高潮和余波阶段树立了丰功伟绩,成为杰出的民主革命将领、护国英雄。他们都永垂史册,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7.
晚年孙中山高度重视宣传在革命和建国中的作用,对宣传的概念和内涵、宣传与革命的关系做了深刻的论述.报刊宣传与党员宣传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两种宣传方式,他对两种宣传方式的作用都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报刊宣传向重视党员宣传转变是晚年孙中山宣传思想的显著特征.孙中山还注意探讨宣传技巧,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不仅应被视为其革命建国思想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近代政治传播史中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出生于新加坡的杰出海外华人林文庆博士曾为中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几乎已经被中国历史所遗忘.虽然林文庆一向提倡和注重教育救国,并不认为革命是当时中国的首选,但由于他与孙中山之间深厚的个人情谊,使他在不自觉之中亦逐渐参与到了革命活动中.在很多时候,与其说林文庆是在参与辛亥革命,倒毋宁说他是在帮孙中山的忙.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外国人士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些甚至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宫崎寅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宫崎寅藏,号滔天,日本九州熊本县人。他很早就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同孙中山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对宫崎寅藏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相似文献   

20.
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时代思潮与其自身思想变迁相结合的产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海外宣传活动使这一觉醒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孙中山革命理论的完善和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也是相互促进的,觉醒了的华侨是孙中山开展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