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 鲁迅的一生,是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革命主将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对鲁迅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曾给予崇高的科学评价,他指出:  相似文献   

2.
今年二月,《书林》第一期以显著地位刊登了沈鹏年同志的文章:《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毛泽东到八道湾会见鲁迅》.大意是说,在“五四”运动之前,经周作人推荐,鲁迅就读到了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等文,因而引起了他对毛泽东的关切:“五四”运动之后,鲁迅又读到了毛泽东寄赠的《湘江评论》,认为该刊连载的《民众的大联合》“是值得重视的一篇好文章”.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下旬,毛泽东率湖南驱逐张敬尧请愿代表团到达北京.次年四月,鲁迅终于在八道湾寓所跟毛泽东会面.两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地畅谈了半天”.以上情况,都是鲁迅研究史上前所未闻的事情,自然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兴趣,加之有几家报纸又相继以“摘要”的形式转载,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六年,冯雪峰同志在为《鲁迅短篇小说集》捷克译本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鲁迅作为一个艺术家是伟大的存在,在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在艺术的地位上及得他的。但作为一个思想家及社会批评家的地位,在中国,在鲁迅自己,都比艺术家的地位伟大得多。这是鲁迅的特点,也说明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后来,毛泽东同志在对鲁迅的一生作出崇高评价时,强调说,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同志和冯雪峰同志对鲁迅的评价,极有见地,鲁迅是当之无愧的。也许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革命史上,只有鲁迅,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我们特别敬佩鲁迅的地方,也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作家,或后来者,不易达到并应该永远效法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论鲁迅对“左”倾文艺思想的批判吴家荣“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①毛泽东同志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鲁迅精神的实质,这就是革命的坚定性。的确,从新文学运动的诞生一直到1936年他的去世,鲁迅始终是正确文学方向的代表。他...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到现在,已整整五十年了。回顾这段历史,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不能不想到苏区文艺。它是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年代里诞生的革命化、大众化的战斗文艺。 文艺为革命战争服务 苏区文艺最可贵的革命精神是自觉地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服务。一九二九年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瞿秋白同志来到苏区之后,在他主持制订的《俱乐部纲要》、《苏维埃剧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同志给了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及其杂文的战斗意义和艺术价值,瞿秋白同志在中国第一个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折。然而,最早开始对鲁迅作品作了正确评价并阐明应当如何研究鲁迅的,则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早在1921年,茅盾同志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中就说:“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12卷8期)1922年当《阿Q正传》刚刚发表四章,茅盾同志便立即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13卷2期《通讯栏》)1923年,他又写了《读<呐喊>》,对《呐喊》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全面的评价,最后写道:“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文学周报》91期)表示了对鲁迅崇高的故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后,鲁迅受“新月派”文人陈源之流的恶意歪曲,茅盾  相似文献   

7.
新出版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说:“当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胜利地到达陕西省北部的时候,鲁迅和茅盾一起发出的贺电里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早先的回忆录、传记、论文,涉及这事的时候,都说是鲁迅和茅盾联名发出的。但是,茅盾同志曾就这一史实作过这样的答复:“史沫特莱把长征胜利事告鲁迅”,“鲁迅把此事  相似文献   

8.
<正> 邓小平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是他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基础。他特别注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就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1页)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倡全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中收入的四十七篇论著,虽然没有专门谈论哲学问题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哲学界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哲学命题继续展开深入讨论。现将部分观点综合介绍如下:一、“两变”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两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表述。他们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两变”命题,是对  相似文献   

10.
陈毅和鲁迅     
“并世不识面,文藻实我师。”这是陈毅同志在1955年2月初参观了上海的鲁迅故居之后所题的诗句。句短意赅,是陈毅同志热爱鲁迅先生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和鲁迅关系的真实写照。 早在1924年,陈毅同志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时,经由著名文学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王统照先生的介绍,加入了这个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团体。基于“为人生”的共同文学见解,鲁迅先生与这个进步文学团体保持着经常的密切联系。1925年3月,陈毅同志发表论文《我们的生活》,在回顾五四文学革命战绩时,陈毅同志特别称道鲁迅先生的小说和郭沫若同志的新诗。同时,陈毅同志提出了“不是在向大众撤谎”的文学见解。这正与鲁迅先生的主张不谋而合。鲁迅先生在同年七月写的《论“睁了眼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魏绍馨同志在鲁迅研究领域相继发表了《“学洋务”过程中的思想矛盾——关于鲁迅早期思想的对话之一》《“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议》《鲁迅小说研究视角的转换》等文,对一些有关鲁迅的问题提出了“新议”,其探索精神令人钦佩。但读过他这几篇论文后,觉得他始终贯穿着这么一个观点:鲁迅早期(本文特指辛亥革命前)是反对、漠视政治革命的。由于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鲁迅前期功过是非的客观评价,故敢就此发表一点异议,以就教于魏绍馨同志并诸方家。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经提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文”、“声文”、“形文”是一脉相承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色彩美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声音美则可以动听入耳。文学作品正是凭借色彩点染和声音描摹采加强表达效果,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本文从这两个艺术视角来谈谈鲁迅小说散文的审美意义。色彩点染 如绘如画鲁迅“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赞语。我们读鲁迅小说散文,常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以鲁迅为伟大奠基人的中国新文学,在七十多年的光辉里程中,广采博取,接受了多种外来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五四”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新文学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愈来愈增强。本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等文献相继发表,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文艺运动相结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已经形成。此后,新文学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以崭新的姿态向前发展,并随着革命进程,逐步由民主主义文学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学。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视角,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新文学的指导作用,联系历史事实,从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样,《讲话》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中国革命的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讲话》发表已经四十周年了。四十年来在《讲话》根本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文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无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左”的路线干扰、破坏,我们往往在政治上宣传《讲话》多,科学地研究《讲话》少。这就给文艺事业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正因为缺乏科学的研究,在“十年动乱”申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才能随心所欲地歪曲、篡改《讲话》的根本精神,大搞“阴谋文艺”,给文艺战线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正是针对此种情况,胡乔本同志最近指出:“六中全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科学地阐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说到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我认为,这个题目的内容很丰富,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而我们现在可能还没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诞生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建设与改革任务,不仅文化战线的同志要义不容辞地学习鲁迅,而且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干部,都要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江泽民同志这番话,对于中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现实的和深远的指导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吸收文化,是文化渗透企业,是企业的管理和文化结合,以文化带动并改善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陶冶、转变职工精神,提高职工素质的功能。中国企业文化则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以新文化为主要背景,融合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应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受到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年三月二日,鲁迅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所作的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中指出:“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鲁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从事文学活动的三十年中,尤其是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之后,呕心沥血,培养文艺青年,造就文艺新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示:“在‘五四’以来的文化战线上,文学和艺术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又指出:自“五四”开始,“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和发展。它的实质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和解决在我们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之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是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好的”。1981年,我们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站在中国历史发展前列、站在世界历史高度的伟人。我们纪念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就是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沿着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和探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一)必须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 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9.
邹先松同志在《我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一点看法》一文(见《学术研究》1980年第2期)中提出一个基本观点:“两变”不是认识论的科学命题。现在我就邹同志提出的几个论据一一加以分析,发表不同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两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吗? 邹同志认为“两变”不是认识论的科学命题的第一个论据是:“两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我认为这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的思想的基本意思是:(1)客观物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用人标准与当前的干部选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把干部作用看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贯彻了一条“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他曾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26页) 什么是德才兼备的干部呢?毛泽东同志认为“德才兼备”的干部必须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的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77页)在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同志的人才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培养造就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大批优秀干部积极参加领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