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运用体现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对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一桶白葡萄酒》进行文体分析,从及物性这一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作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和该系统在塑造人物、组织情节以及表达深刻主题方面的作用,从而揭示出这些文体选择所传递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众多的毁灭型人物形象,象征着旧时代的必然灭亡。从人物类型和时代功能上看,毁灭型人物形象包括被旧时代摧残的毁灭型人物、象征旧时代灭亡的毁灭型人物和意图摧毁旧时代的毁灭型人物。从毁灭方式和性格特征上看,毁灭型人物形象包括自我的毁灭和他人的毁灭。塑造真实而生动的毁灭型人物形象,需要将时代特征与审美特征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论新时期小说的普通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大量普通人物形象。普通人物就是过去一度受到批判的所谓“中间人物”。普通人物形象在新时期各文学创作思潮中分阶段地发展,并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肯定普通人物形象并不是提倡“反英雄化”。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比如,运用氛围渲染烘托人物;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运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等等.可以说,<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为后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微型小说创作者必须准确运用个性化语言 ,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善于驾驭人物话语中的心口错位及模糊语言 ,揭示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思想特征。微型小说的人物语言不仅要耐人咀嚼 ,而且要使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 ,更生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歌剧《断头台上的修女》中主要人物布朗士和康斯坦斯为研究对象,从两个人物形象塑造对比的角度,运用戏剧分析和音乐分析的方法,得出本剧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戏剧和音乐的紧密结合、是新古典主义特征中回归传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作家在新时期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突破。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提炼出世纪末城市写实主义小说女性人物系列,全面考察了这些带有文学新质的当代文学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精神变异给人物形象带来的影响,强调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的新的价值理念和美学演变。城市写实主义小说既表现了人物身上中华民族传统性格的传承和冲决传统角色限制的失败,又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在人物身上的烙印。本文归结了这个新的人物形象系列在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并希望引起更深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哈利·波特》在风行世界、好评如潮的同时,也受到了如禁止出版等不公正的待遇。其不公正的待遇与其小说或是童话的文体界定密切相关。从审美品格来区分,魔幻小说是小说,具有写实性;而童话具有非写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区分,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圆形人物;而童话偏于类型人物、扁形人物的塑造。考察《哈利·波特》的非写实性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特征,我们不难界定《哈利·波特》的文体本质为中国的童话,英国的FairyTale。  相似文献   

10.
在记叙文写作中,神态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牵涉到人的整体形象,如眼神、动作、肖像、服饰以及某些生理特征等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饱含着作者的爱憎感情,通过人物的一颦一蹙的变化透视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力于探讨语言符号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即运用文体学文体定量分析法和篇章语言学的主位—述位及其他语言学理论来描述小说语篇中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对成功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实例语篇的择词、结构和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各种修辞的运用,了解小说叙述描写语言对人物性格的阐释,语篇在发生、发展、高潮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逐步深入与完善以及修辞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美学效果。总之,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分析其在小说语篇中的具体运用,揭示运用语言手段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入挖掘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写记叙文离不开刻画人物,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抓住人物的容貌、衣着、身材、神情等进行描写,就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描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成功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烘托文章主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可以做到使人物形象丰满,令人难忘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一改以往较为平白直露的叙事风格,尝试运用全新的叙事策略,成功塑造出一批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从传播学、叙事学的双重视角探讨新时期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叙事中的人物塑造策略,归纳其善于综合运用正反面人物均衡叙事的人物塑造法、真实饱满的人物塑造法、情节推动下的人物塑造法以及特定环境碰撞下的人物塑造法等叙事策略,来凸显和塑造出生动立体、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曹雪芹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在周围"冷"、"热"环境的正面衬托或反面映衬下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语篇分析中,可以使文本分析更加科学、客观。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理论一,对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中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从而说明作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和运用对塑造人物性格和实现主题意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形象既有艺术的概括性.又有生活的现实性,形象鲜明,性格统一,人物之间很少雷同.小说人物塑造艺术高超,作者善于使用曲笔,善于扣住性格特征,步步深化、完善,在人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时,小说成功运用了写实、白描,以及多层显现、由表及里,关键之处最后点出等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8.
运用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理论的概念功能的语义系统,即及物性系统理论来对高级英语教程第一册中约翰.斯科普斯的《震撼世界的审判》一文进行分析,揭示了作者对及物性系统的选择运用和权势关系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种分析模式具体描绘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国古典小说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风格:以形传神,透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曹雪芹这位以《红楼梦》而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不仅继承了这一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最成功的艺术手段,而且发展了它,将其推进到最丰富、最完美的艺术境地,使之放射出更璀灿、更绚丽的艺术光彩。本文所要着重探索的,就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丰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所达到的搜神夺魄、烟波无限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6,(4):108-110
小说和人物通讯虽然分属文学和新闻两个门类,但是它们同属叙事文体,都以人物形象塑造和事件讲述为中心,都以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为主要表达手法,所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讲述故事和拟题的技巧等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人物通讯的写作中,使人物通讯的人物"活"起来、事件"动"起来、题目"靓"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