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开国气象可谓壮观,他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一向高傲的秦始皇必定要令自己的陵寝气势恢宏,空前绝后。今天,当人们面对骊山秦始皇陵这座巍峨的帝王之墓时,不禁要对它的奇特走向感到疑惑:为什么秦始皇陵会坐西朝东呢?这与后世的普遍方位坐北朝南显然大相径庭,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在常识中,我们都知道房屋等建筑坐北朝南是汉民族的习俗。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  相似文献   

2.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西关睡虎地发掘了一座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秦墓——睡虎地第十一号秦墓;发现了一大批秦始皇时代的法律和文书等竹简一千一百余枚,及其它重要文物七十余件。这为研究秦始皇统一前后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210年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王赢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开始修建,前后共花了39年时间,修陵顶峰时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当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贾谊:《过秦论》),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可是,秦王朝自秦始皇统一继二世胡亥(子婴为秦王仅四十六天),仅仅维持了十五年的短暂统治,最后复灭于农民大起义的汹湧怒涛之中。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前几年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认为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如新版《中国通史》第一册中认为,战国后期,广大农民阶级由于受尽战争的痛苦,反对割据,要求统一,而地主阶级面对着这个巨大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恢复宗族制度分而治之,只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以便他们的统治。所以秦的统一,客观上符合农民  相似文献   

6.
吴敏朝 《今日南国》2007,(19):78-79
九月秋江,江水清清。我们一行4人出差至兴安县,工作之暇,热情的主人邀请我们游览了以悠久的历史、科学的建筑闻名于世的灵渠。灵渠,又名秦凿渠,或称陡河,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接着向岭南地区发动了战争。"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他用了50万攻无不克的精锐部队,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网上冲浪     
打开秦始皇墓之争众所周知,著名的陕西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墓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大面积的皇陵都没有开发。10月6日,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是打开始皇陵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统一岭南的进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从公元前二三○年起,花了十年时间,统一了关东六个诸侯国。此后,又挥戈南下,以高屋建瓴之势,统一了岭南。对于秦始皇统一岭南的看法,历史上儒法两家存在着严重分歧。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研究,对于深入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总结历史上路线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经验,维护祖国的统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致是相应合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从此,中国才具有更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形态,其疆域所至,不但袭承了唐、虞、三代以来集中活动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而且以严格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政权,推及于古代被称为"四夷"的广大领域,使中国成为大致具有后世中国疆界之雏形的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的统一,真正做到了政治、疆域上的统一。由于  相似文献   

10.
《古博浪沙》石碑位於原阳县东关秦时张良狙击秦始皇处。秦始皇统一中国後,采取不少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他的暴虐统治也使生产遭到破坏,不断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他东巡至博浪沙,韩国贵族後裔张良结力士暗怀大铁锥隐於道旁。当秦始皇车辇到跟前时,用铁锥袭击,误中付车,秦始皇幸免於难。张良逃跑,投奔下邳刘邦。张良谋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史记》、《前汉书》上均有记载,後人把张良当作英雄来进行歌颂。李白诗:“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在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219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徐市发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在此事过去了九年之后,即到了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市回到了中国的大陆,在琅岈郡向秦始皇作了汇报,谎称他入海数年求神仙之药之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为大鲛鱼所苦,致不得至”.这样他又再一次地向秦始皇提出请求,希望和一些年轻的射手一起出发去寻求仙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法治路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废除了奴隶制的世袭分封制,把郡县制推广全国,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新兴封建制的胜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革新路线的胜利。但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相似文献   

13.
李斯(?——公元前二○八年),战国时楚国上蔡人,出身微贱,青年时作过乡政府文书,后到进步思想家荀子处求学,与同学韩非都成为法家的杰出代表。公元前二四六年,十三岁的秦始皇即位;同年,李斯由楚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的门客,后来当了秦王的侍卫,因向年轻的秦始皇力陈统一中国的主张,受到重视,被拜为客卿。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始皇亲政,粉碎了吕不韦、嫪(?)等策动的反革命政变;但秦国的贵族复辟势力不甘心失败,又乘机煽动“逐客”,企图全部赶走革新派,孤立秦始皇,复辟奴隶制。李斯在被赶离秦国的途中,给秦始皇写了这篇《谏逐客书》。秦始皇读后,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派人追到边境,接回李斯,升任他为廷尉(最高司法长官)。以后,秦始皇一直信用李斯、尉缭等客卿,继续坚持法家路线,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秦始皇死后,李斯被赵高、秦二世胡亥等复辟势力杀害。李斯没有留下专门著作,《谏逐客书》和其他仅存的几篇上书:《论统一书》、《行督责书》、《自罪书》等,均保留在司马迁《史记》的《李斯列传》中。  相似文献   

14.
论秦始皇与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十数年的征战,终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政治大统一。此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的政治体制。那么秦始皇接受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呢?我们认为主要是齐文化。文章主要从齐文化在秦朝的影响和“焚书坑儒”与齐文化的沉寂两方面探析秦始皇与齐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两千多年来,很多人骂他“灭先王之道”,“改先王之制”,“焚书坑儒”,是暴君。但我们认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促进统一和促进封建制发展的进步作用,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不仅是史学领域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而且是政治战线上的一场严肃的阶级斗争。因此,我们今天有必要认真地评价秦始皇,以澄清这一历史人物的是非,并明确评价秦始皇问题上的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6.
说起秦代的学校,除了所谓“以吏为师”,似乎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其实,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学校不仅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而且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秦代的学校教育可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焚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一个时期,官学与私学并行,后一个时期,以官学为主,私学则遭到打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历史,“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①正是在秦始皇时代完成了这一个重大转变,在商鞅时代则为这一个重大转变奠定了基础。商鞅是战国时期,继李悝之后前期法家的杰出代表。曾以“霸道”(即用暴力统一中国)说秦孝公,得到秦孝公的信任,而被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于公元前359年至公  相似文献   

18.
大法家刘邦     
公元前二二一年,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家秦始皇横扫六国,饼吞群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秦始皇坚定地实行法家路线,通过“焚书坑儒”等革命措施,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由于秦始皇对反动势力的镇压不彻底,到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奸宄内发”,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六国贵族代表赵高在沙丘发动反革命政变,六国余孽一起跳了出来,进行残酷的阶级报复,秦始皇的重臣大将以及郡县地方官,遭到大屠杀,儒家路线又占了统治地位,法家路线中断了。挣脱了奴隶制束缚的广大农民又沦为奴隶,“黔首振恐”,于是陈胜、吴广斩木揭竿而起,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爆发了。仅仅三个年头,秦二世和赵高复辟政权被摧毁了,秦王朝也灭亡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补考证,探讨秦代时历史思想的需求以及"相术"的经验联合所衍生的肖像艺术。短期的秦帝国在许多方面造成中国文化的突破,肖像艺术的形成也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俑的"旧瓶"装肖像的"新酒"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功臣肖像"。在郦山附近所陪葬的秦始皇的武官、文官陶俑,各有个体的面貌。此一造形具体人物的目的有二:让此一帮助始皇统一天下的可靠禁军继续保护他的永生;使参与统一天下而保卫统一者的英雄永垂不朽,以纪念统一天下之大事。不过此种"纪念"并不是给民众看的"纪念馆",而是用以祭告秦国先王神人。这两种目的,同样兼含丧葬信仰以及历史思想两种需求。由此中国文明便产生了肖像艺术。  相似文献   

20.
黄帝与皇帝     
秦始皇并吞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这以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