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后20年袁枚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后20年学界是袁枚研究史上的丰收期,有关袁枚研究的种种课题均获得了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开拓。生平研究上,《袁枚年谱》考释详明而持说公允,超迈前贤。随园诗学诗作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性灵说”“源”与“流”的深细探讨,创获甚多。而《性灵派研究》对整个性灵诗人群的全面、系统描述,可说是本期袁枚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易传·系辞下》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周易》是一部“象”书,“易象”是其核心。“易象”的特点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构成种种形象逼真的“象”,以比喻、象征一定的道理,其具体方法有“实象”和“假象”之分,这与文学艺术的通过创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思维和认识方式颇有一致之处。《易传》认识到了“易象”的这一特点,它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卦象”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取象”说和“言”“意”关系说,对“易象”的特点作了较深入的描述。《周易》虽然不是一部文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温公易说》为基本资料,探讨司马光《易》学思想中义理和象数两个支点。认为义理以“中正”为中心,贯穿于自然哲学、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各个方面;象数则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勾勒《周易》的数学统摄模式,与《潜虚》的象数模式有内在一致性。象数与义理的后先次第及其联系,是司马光《易》学思想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4.
“性灵说”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核心。在学术渊源方面,受到了儒佛心性论的影响,尤其是王学左派心性论所体现出的灵知活泼、道德色彩淡化的特点以及禅宗心性论的主体特征和《宗镜录》心本论。将“性灵”与本体之“心”联系在一起,深化了“性灵论’的内容。心性论对“性灵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过于反观自照,必然限制了作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不少论著每以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 ,就斥为唯心论,似未顾及全人和全文。什么叫“性灵?明人陆云龙有个简明的解释,他说:“率真则性灵现,性灵现则趣生。”(《叙袁中郎先生小品》)其中,“真”侧重内容,侧重思想性;“趣”侧重形式,侧重艺术性。也可以这样理解:“真”是性灵的灵源或根荄,“趣”是性灵的灵光或花朵;性灵是二者的完美统一。本文拟单就“真”的性质,探讨一下公安派对创作中心物关系的认  相似文献   

6.
明代万历年间,文风出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曲折。由于反封建礼教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强调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三袁在李贽的直接影响下,倡导文学创作上的“性灵说”,主张文学“任性而发”,“独抒性灵”。钟惺又起来纠正公安派的“僻”与“俗”的流弊,在主张抒发性灵的同时,提出有选择的学古,在性灵里装进了“仁义道德礼乐刑政”、“孝弟忠信”这些封建性内容以束缚个性的解放,致使诗文方面的个性解放理论出现了中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本是针对公安派末流之弊而发。但竟陵派讲为诗为文“期在必厚”,实际上是要“独抒”以“深幽孤峭”为宗、“以古人为归”的“性灵”。这就抽掉了公安派性灵说以我为主的主体性,去掉了公安派所说性灵包含的人性的宽泛性、鲜活性和世俗性。其说虽然自成一派,却未能尽祛公安末流之弊,反而从根本上替换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神思》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篇中提出了”神与物游”、“神用象通”等命题涉及了艺术想象活动。首先 ,艺术想象主要是在情感领域里进行的 ,所以其中“神与物游”应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艺术想象活动。其次 ,“神思”篇中“物”与“象”应有所区别 ,“象虚而物实” ,由此强调了艺术想象活动中另一个基本特征 :虚构性。  相似文献   

9.
在晚明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中,公安派和竟陵派是以标举“性灵”耸动一时的两个诗文创作流派。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首倡“性灵说”,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力地涤荡了笼罩于晚明文坛百年之久的拟古阴霾,给当时的诗文创作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以钟惺、谭友夏为首的竟陵派接过“性灵”的旗子,强调诗是性情的自然流露,非人力之强为。他们扩大了“性灵说”的影响,“世之论者曰:钟、谭一出,海内始知性灵二字。”(钱  相似文献   

10.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童庆炳:《〈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指出“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袁枚“性灵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分析了“性灵说”形成的基础,袁枚倡导“性灵说”的原因,“性灵说”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认为“性灵说”把诗歌创作与个性自由的要求联系起来,强调个体意识,肯定感性欲求作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以传统儒学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取代.反映出一种要求解放传统束缚和文学自由的倾向,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扭转诗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诗学理论深受佛禅的影响,从主体性灵心性出发,提出了因地乘气的主体心性论、因定得境的审美虚静论和至言无辩的言意论,从而构建了以境生象外为中心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论证了《说卦》是以八卦取象说对六十四卦进行解释的,并对学术界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辩驳。本文认为,八卦取象开始了卦画的自源性解释;《说卦》成书经历了四个阶段:八卦的随机取象、八卦取象的系统化阶段、八卦取象的宇宙论扩张、孔子为《说卦》加冕;八卦取象是《易传》各篇的“祖源”。  相似文献   

14.
《潜虚》是司马光的未完之作,系一部篇幅较短的象数类作品。本文首先对《潜虚》文本进行了甄别,认为今本《潜虚》虽由后人补完,但其结构是司马光本人确立的。其次,本文跳出道学谱系,重点研究了《潜虚》的理论与现实语境。《潜虚》以象数的形式回应了北宋中期普遍的理论问题:如何统合天人。其答案,即天人法则的一致性,则构成为唐宋思想转型中的重要环节。《潜虚·体图》不仅仅是司马光等级名分论、君主核心论的简单呈现,更是以"政体"说回答了他晚年所面临的最大政治困境——王安石变法。《潜虚》针对的是当时最为迫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宋代思想史与政治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开创了一代“诚斋体”,创作了4200多首独出机杼的“新体诗”<元欧阳玄:《罗舜美诗序》评诚斋诗),前人周必大、陆游,今人钱钟书、周汝昌等大家对他都有“至公”的“议论”,但对他的诗论却至今还未作深入系统的分析。其实,“诚斋生平论诗最多”,“最多妙语”(明贺裳:《载酒园诗话》卷5)。他的诗论既表明了他作诗的美学趣尚,又是“诚斋体”形成的理论宣言,对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独抒性灵”,特别是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过很大影响。研究“诚斋体”不可不重视他的诗论。  相似文献   

16.
晚明诗文领域,以公安三袁为首的公安派声势最为浩大,而其中又以袁宏道声誉最隆,成就及贡献最大。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袁稽动宏道》说:“中郎之论出,王、李之云雾一扫,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沦心灵,搜剔慧性,以荡涤摹拟涂泽之病,其功伟矣。”何为“中郎之论”?“弟小修诗……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袁宏道《小修诗叙》)后人因此称公安派的文学思想为“性灵说”,并以“独抒性灵,不…  相似文献   

17.
根据《梁书》和《南史》的记载,刘勰写完《文心雕龙》以后,立即设法去求定于沈约。求定心情的急切,和他的写作用意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序志》说;“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乎,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又说:对于“超出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神与物游”说,实即形象地阐明了“心物交融”的过程,开启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作者要像“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那样,迅摄意象,运笔于纸。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对创作之前的作者必须保持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9.
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真假问题,大致可归纳为“战士说”“狂人说”“寄寓说”.但三说似乎都失之偏颇.事实上,小说本身可提供的“象”(疯子);“象外之象”(战士);“象外之意”(历史吃人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三者不仅不相互排斥,且紧密联系,互为依托.中国传统的美学讲求“象外之象”,“象外之旨”而这些美学原则,都是建立在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一、《天问》“日德月刑”说屈原的作品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屈原对于自然科学则一向本着求实的精神,主张“参验以考实”(《九章·惜往日》),又说“名不可以虚作”(《九章·抽思》)。《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正是屈原本着这种求实精神对日月的所谓“德刑”提出了质疑。王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