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身正为范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无论制定什么政策,部下也不会遵从。孔子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个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领导者以端正的态度或行为出现在部下面前,会有效提振部下的士气,如此以来,组织的公关氛围就会融洽、和谐,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领导干部,通过与下属的一番谈话,会让下属得出两种结论,即不是前进,就是后退.试想,如果在与下属的谈话中,领导者说出"我完全同意",那么下属就会认为领导者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工作,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做事方式;若是领导者说出"我完全不同意",那么下属就会认为领导者不同意自己所坚持的一套思想体系和工作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就会想法去改变既定的思路,从而让领导者满意.倘若领导者在与下属的谈话中,因情绪暴躁而随口乱说,那么下属就会与原本正确的道路背道而驰,在原本错误的基础上渐行渐远.因此,领导者怎样与下属谈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许亮生 《职业》2012,(25):36
美国管理学家泰罗认为:"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级只保留处理例外和非常规事件的决定权和控制权,例行和常规的权力由部下分享。"这句经典名言,在管理学上称之为"例外原则"。当一个领导真要把"例行和常规的权力由部下分享"的时候,也许却会举棋不定,怀疑是否会削弱自己手中的权力。由于对权力过分的担忧,某些领导大权小权都不肯放,胡子眉毛一把抓,他们怕别人分享权力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稳固。  相似文献   

4.
陈中友 《职业》2008,(2):60
一、严律己,宽待人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领导者必备的品格,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0,(22)
在学校里,我们会记住比自己高两三届的人,却不大能记住低年级的同学.职场上也是如此,通常我们会仔细雨观察上司和前辈,对部下和后辈则不怎么注意.  相似文献   

6.
作为领导干部,通过与下属的一番谈话,会让下属得出两种结论,即不是前进,就是后退。试想,如果在与下属的谈话中,领导者说出“我完全同意”,那么下属就会认为领导者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工作,就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做事方式;若是领导者说出“我完全不同意”,那么下属就会认为领导者不同意自己所坚持的一套思想体系和工作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性作为新闻的首要原则,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必须遵从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国的新闻仍出现虚假新闻泛滥的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而且会使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产生扭曲和变形,失去了新闻传播的本质意义。本文试图对2016年度虚假新闻所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A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遇到一个问题, 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还是按照所在国的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我也会强调客随主便。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相似文献   

9.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08,(5)
⊙天上的日头,老婆的面,老板的工钱,年夜饭。——民工年终四大盼⊙作为上级,不能看不到部下的缺点,也不能老盯着部下的缺点。看不到缺点,会用错人;老盯着缺点,会没人用。  相似文献   

10.
西铁 《现代交际》2002,(4):22-23
作为一名主管或主任,你多么希望自己的部门 业绩骄人、人心向上;你又多么希望能与部下 和谐相处,手挽手走过工作中每一段或坎坷或平坦的路。但是,你总是会遇到一些部下,因为他们的不自律和漫不经心,使得每一份结束的工作都像一只没有上釉就出炉的陶器,虽然成型成品、但却不能让它完美。 你该怎么办?你们该怎么办?在这里给当上司者一些建议,但这绝不仅仅是给上司看的。 棘手部下众生相 1、自恃清高,不服管理。 2、好大喜功,小事不屑做,大事又做不了。 3、对搬弄是非乐此不疲,以挑拨离间为己任。 4、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  相似文献   

11.
莱维?多尔博士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耶鲁消费者洞察中心主任,是品牌营销策略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将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原理引入消费者决策研究的领导者.在本文中,他分享了自己对数字时代消费者行为的10个预判.其中他提到,大数据将攻克品牌营销的一大难题:消费者为什么买?  相似文献   

12.
一、进行教学技巧训练,注重课堂效果 1.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也不能例外.虽然经过几年的磨合,各个独立学院都根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探索出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特色,但是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要素,教师的教学态度、行为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所以,对新教师而言,端正教学态度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学不能有一点马虎和大意,必须一丝不苟,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备课,把课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知识和兴趣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13.
<正>姚欣离婚了,离得连她自己都觉得委屈。姚欣十分爱老公陈元.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姚欣是个好妻子、好母亲,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婚后,她包揽了一切家务,陈元从来没进过厨房.他不知道菜刀搁在那儿,甚至不知道微波炉怎么用;她发自内心地崇拜陈元,陈元的一切行为在她看来都是美好的;女儿出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无论职务高低、岗位变迁,每天都要与无数人打交道,但认真总结归纳,终其一生所接触的无外乎以下"五种人":一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二是自己的部下,三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四是自己的家人,五是自己.那么怎样才能与这"五种人"打好交道呢?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10,(8):40-41
在学校里,我们会记住比自己高两三届的人,却不大能记住低年级的同学。职场上也是如此,通常我们会仔细观察上司和前辈,对部下和后辈则不怎么注意。在人数众多的地方,连部下的名字和人都对不上号的情形也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或其他社会群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某个群体里,如一个班级、一间宿舍或一个球队里,在一个相应的环境中,会因偶然的因素而引发众口同唱时下流行或曾经流行的歌曲.作为社会心理现象的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有一概念叫“从众”.其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一种手段.从众行为可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近年来在流行歌曲领域中的各种从众现象.在对流行歌曲中的从众现象观察中发现:当某一歌曲流行时,大多数青少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喜欢这首歌,并且往往会独自哼唱或聚众齐唱这首歌.但仍有个别或小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喜欢这首歌,然而他们却往往会跟着多数人哼唱这首歌.虽然他们可以完全不记歌词,也不关心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仅凭着多数人或不绝于耳的媒体“介绍”记住了一点曲调,但为了让自己更适合于这种群体的氛围,不破坏这一群体的内聚力及他们的审美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好恶感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不是现在的我;如果我没有遵从我后来的生命轨迹;如果我今天是以另一种活法活在另一个地方;如果我有另外的事情要做;如果是另一份工作、另一场爱情、另一次婚姻,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我记得自己孩提时的理想,远不是将来要当什么科学家、作家、画家或者诗人,而是一心琢磨去哪儿弄只猴子,然后牵着它满世界游走,去经风雨见世面———一种只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才可能见到的那种世面。如今,我不认为自己活得很好,当然也不是很差,也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已。我原以为自己见多识广,对社会生活多少有些发言权,孰料一本名…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是学校灵魂"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人们谈到中职学校时常与学校领导班子联系在一起.但中职学校领导者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对学校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管理绩效高低与成败,这与领导的素质高低和运作情况有关.中职学校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应如何充分发挥其能力体现效能?对学校的成败起何作用?本文主要从三方面来谈:一、中职学校领导者素质关系到学校行为的成败.二、中职学校领导者素质.三、如何培养中职学校领导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与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原则。◆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其实,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他是一个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孩儿”。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而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在平常情况下,能怀着教育爱的情感,以平常的心态,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育.但是遇到特殊情况,如本人的不良情绪或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和理智,不再考虑教育后果,任凭感情用事,以求一时的痛快解恨,结果导致教育失败,事后又以“恨铁不成钢”为自己解脱辩护.下次再遇类似情况又“重蹈覆辙”,周而复始,走进了“误区”不能自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班主任应有的情感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