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论消费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的消费方式是以奢侈型为特征的消费方式 ,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需要进行一次消费方式的革命 ,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和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步进行 ,实现由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向可持续的消费方式转变。与过度消费、污染型消费、过分追求物质消费的旧的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同 ,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以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更注重精神追求的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全新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倡导怎样的消费方式?有人认为高消费是一种腐朽、颓废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有钱就消费,别人不必去非议.究竟怎样去看待这些问题?消费固然是个人行为,用自己的钱去消费是个人的权利,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消费行为与方式又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文化、近达与国情,不能不遵守一定的共同道德规范。我们应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消费方式,倡导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物质富裕的社会中,人们固然消费各种生活必需品,但是除了消费这些消费品之外,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符号来消费。不仅如此,在消费社会,人们不会局限于物品的消费,还把其他一切东西都纳入消费的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东西都被人们当作符号来消费。比如,劳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在消费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符号。而人的身体本来是进行消费的,如今也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这是因为,身体在现代社会也成为一种时尚品。当人们追逐时尚并按照时尚的方式进行各种符号消费的时候,人们就完全丧失了自我,这个时候即使人们想摆脱时尚消费也是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杀”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构建健康文明消费模式是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通过抑制高收入群体的高消费来控制两极分化的过速发展,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如果不从消费上抑制高消费状态的持续存在和恶化,发挥消费结构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势必会加剧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社会无法和谐发展和良性运行。作为一种消费伦理,节约紧缺的资源,确立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和永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树立崇尚适度物质生活和丰富精神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健康文明消费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受西方国家的消费主义影响,我国的消费领域出现了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盲目消费等消费异化现象。消费异化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最终阻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消费均衡,转变消费观念和建设消费文明,是克服消费异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消费社会是一种诞生于后工业社会、具有典型消费特征的人的生存状态.异化消费下的消费主义客观作用于人的存在方式导致人的生态出现了危机、人的异化.弱化异化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突破人的物质占有和精神匮乏的悖论有助于人诉求消费理性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7.
消费的一项系统论分析——兼论建立消费生态学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是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行为。消费作为经济活动四个环节中的一环,它是一种经济性行为;同时,消费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也是一种社会性、生态性的行为。因此,必须从经济、社会、生态不同的角度来系统地研究消费,由此而产生消费经济学、消费社会学、消费生态学。  相似文献   

8.
消费活动伦理意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还具有伦理意义。消费活动与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心理总是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的体现,反映一个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貌;消费行为总是对社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后果;消费方式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因而,我们应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合理消费方式和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不断弘扬倡俭崇实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东部的许多发达地区步入了消费社会。大众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消费社会相类似。文章在深入考察西方消费社会产生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现实,剖析中国大众消费呈现的不合理现象,指出在现代中国大众消费领域中普遍存在的责任伦理缺失。这对于我国构建健康的消费环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消费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开始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深化,该模式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消费"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双赢,就是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所在。可持续消费是人类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对消费合理性的研究,是对发展合理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农业文明消费观念与挥霍型工业文明消费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当今工业文明消费观念崇尚的高物质消费与高品质生活并不成正比。高品质生活由满足健康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积极向上的精神消费和良好的环境消费三方面构成。单纯追求高物质消费不仅不会获得高品质生活,反而会扭曲和破坏构成高品质生活的其他两个方面——精神消费和环境消费,同时也减少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使人更无暇享受生活。单纯追求高物质消费,使当今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这一严峻现实迫使我们对当今工业文明消费方式——异化消费进行评价与规范。人类物种生命的延续,是消费合理性的最高评价标准。在地球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节约型消费是实现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消费,是合理的消费。  相似文献   

12.
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将人类推向了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工业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人类的消费逐渐趋于奢侈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扩大具有盲目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由此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当代消费群体的各种不当消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伴随而来的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符号消费盛行,导致一些错误的消费价值取向产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因此,推动异化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型尤为重要。生态消费是促进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度消费、有限消费、低碳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需求性消费,需要政府的“引导力”、企业的“推动力”、社会媒体的“宣传力”、社会公众的“内在动力”等合力而行,共同构建生态消费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消费增长的代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为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消费。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始终是围绕着满足人们的消费。但是,伴随消费与经济的增长,我们却付出了资源、环境、生态与社会方方面面的代价。思考与探讨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消费,除了金钱我们还付出了什么,从而倡导适度消费与可持续消费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消费模式的变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距 ,出现了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的现象 ,给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该模式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在我国推行此消费模式 ,需要积极宣传可持续消费观 ,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消费意识 ;建立新的消费价值观 ;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研究和开发更多的可持续性产品 ;健全各种法律、制度和体系 ;正确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发展与消费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方式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它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因此,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对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积重难返的生态危机 ,人类行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消费模式的示范作用下 ,有限的资源遇到了无限的欲求 ,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对峙当成必然 ,消费成其核心。为此 ,要倡言一种为寻求人类共同繁荣和未来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以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已经从物品消费转变为符号消费、图像消费。消费是一种操纵符号的行为,人们对符号的追求是无穷的。要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品必须变成符号、图像。人们通过符号建立差异,通过符号获得拯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消费生态化呈现五大趋向:"合度"——适量消费,"合宜"——绿色消费,"合道"——文明消费,"合味"——多元消费,"合是"——本真消费。而大学生中所存在的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当消费行为与这种趋向背道而驰,这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健全、社会认同、信仰构建等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因而,大学应当以消费生态化的趋向来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消费,要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合理的消费文化,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使之形成适应消费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发展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充分享受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满足之后,却又不自知的陷入了物质利益至上的泥潭。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满足基本需求后的人并没有正常地寻求更高一级的精神需要,或者有寻求尊重、归属感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但发现这些需要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富裕的人们受到了物的包围,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心态恶性膨胀,扭曲了人性和经济行为本身,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背后是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和生存无意义。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对消费行为进行伦理分析与思考,探讨社会的伦理风尚、个人的道德观念对消费行为的制约和影响,用经济的杠杆、行政的手段,特别是道德的力量引导消费。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引导合理的消费行为,规正完善的消费取向,体悟生存意义的完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