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DPSIR模型建立森林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分别计算指标权重与森林生态安全情况,并通过阻碍度模型测算森林生态安全的主要阻碍因素。结果表明:部分省份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并不稳定,随时间变化而不断波动;森林生态安全主要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不同省份在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导致“环境倾销”现象的产生。基于此,提出构建新型核算体系、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内省份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制度环境、提供内外部动力三方面有力支持了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在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创新行为由线性创新向集成创新再向开放式创新演化,创新模式由单利共生向偏利共生再向均衡互利共生演化。据此,文章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相关引导政策。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是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该地区雾霾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地区污染严重的问题,需探寻新型的产业生态共生模式。在对国内外产业生态共生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产业生态共生三维立体循环模式,指出京津冀产业生态共生需依赖地域、产业、微观主体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三个地域间的资源、产品、技术的互补和区域划定—产业协作—主体参与的过程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区域分异视角,使用2002—2015年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林业人力资本等变量的生产函数,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区域林业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还发现,目前林业产业结构阻碍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带动各地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是贫困山区反贫困斗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性挑战,强化农业生态安全建设已刻不容缓。借鉴OECD的PSR分析范式,结合湘粤桂边贫困山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贫困山区的农业生态安全层次分析模型,并以省级扶贫重点县双牌县为例,运用该层次模型对该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测度,最后,提出警惕农业生态安全、强化农户行为引导、加强农业生态财政投资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大别山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层面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既影响其辐射范围内生态产品的供给,更扩及相邻省市地区的生态安全.在合理规划该区域发展定位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红色影视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借以畅通融资渠道,优化产业布局,落实转移支付,创新培养机制,扩大公众参与,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生态形势日趋严峻,"泛珠三角"区域中各省区应树立着眼经济、立足生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的发展思路,强调生态保护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遥感和统计数据,综合考虑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选取26个指标,构建了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级行政区生态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对比研究。结果为:甘肃省综合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为0.4 162,总体处于临界安全、预警状态;生态安全空间上呈现出西部高于中东部,中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地区明显生态安全水平高,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安全水平低于汉族地区。对甘肃生态安全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到:第一,自然环境方面。甘肃自然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第二,经济方面。甘肃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区域间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第三,社会方面。甘肃省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和人均耕地面积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可进行生态保护与恢复,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超越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贡献者。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实质是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提升的动态过程,通过将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箱",利用SBM-DEA模型从投入产出的视角测度了2003—2011年中国各省份的农业生态资本效率。结果显示,粮食主产省区的农业生态资本效率要低于非粮食主产省区,且较之2003—2005年,2006—2009年的区域间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差距在波动中不断扩大;不管是在粮食主产省区还是非粮食主产省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财政支持政策与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水平对于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则具有正向作用;在粮食主产省区,绿色农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提升的拉动效应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模型,在分析区域内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测度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及生态系统稳定性,揭示了宝鸡市及其各分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发展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2006年,中部川塬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为2.451,处于不安全状态;南部中高山地区为0.541,处于较安全状态;北部山地丘陵区为0.837,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宝鸡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总体为1.778,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