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著名历史学家侯外庐孟祥才侯外庐(1903──1987)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生前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一级研究员。先生于1903年2月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五四运动时,在山西河汾中学读书,他接受...  相似文献   

2.
关于侯外庐先生论《管子·白心》等篇著者问题的一次谈话孙开泰我在侯外庐先生主持的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了30年,主要从事先秦思想史研究。在文革之后的1979年5月4日下午,我去侯先生家(方家胡同),向他请教关于先秦思想史的一些问题。当时侯先生看了拙文《杨朱思...  相似文献   

3.
湖湘学人     
《船山学刊》2008,(4):F0002-F0002
陈谷嘉,男,1935年5月出生,湖南宁乡县人。1959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1959年——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进修,跟随侯外庐先生研习中国思想史。1962年任湖南大学助教,1988年任教援。曾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院长)、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常务)、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中国书院》顾问和编委。  相似文献   

4.
学习侯外庐先生自觉清除历史研究中的教条主义赵世超侯外庐先生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史,十分成功地避免了教条主义的流弊。我们不妨以“氏族制残余”问题为例,来看看侯先生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的。摩尔根曾把血缘关系看作氏族社会的基础,把地域关系看作是政治社会的基...  相似文献   

5.
侯外庐先生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中的卓越贡献杨生民侯外庐先生是中国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之一,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现仅就侯先生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上的卓越贡献谈一些意见、体会,谨以纪念。我学习侯先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上的理论,是从1...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侯外庐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对于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而言,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曾经长期发生重要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这样一个脉络之中来考察侯外庐是否合适?换言之,对于"中国哲学史"来说,关于侯外庐的讨论是切题的还是不相干的?第二,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来说,侯外庐所建立和提倡的典范与方法是什么?第三,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是如何流行的?那种典范与方法是否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建立之后的结果?抑或对于侯外庐自己来说,这种典范与方法可以视为一种学术发展的结果?第四,对于当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以及最近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的讨论,侯外庐所建立的典范与方法是否还有其相关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启蒙说”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的中国史学界 ,侯外庐先生以其不肯曲学阿世的崇高人格和独树一帜的理论建树 ,凸显了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的学术研究所具有的非凡价值。其“早期启蒙说” ,通过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统合研究和对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的精微辨析 ,突破西方学者对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传统偏见 ,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 ,论证了中国有其内发原生的现代性思想文化的历史性根芽 ,以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接着侯外庐先生往下讲 ,文章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启蒙反思”的思潮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说 ,深入探讨了“早期启蒙说”对于突破体用两橛、中西对峙、传统与现代截然二分的思维方式 ,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所具有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孟祥才教授,山东临沂市人,1940年生。196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考取中国思想史大师侯外庐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76年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秘书长、秦汉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农民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历史系教授。孟先生亲炙于侯外庐大师数载,“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发表论文50多篇,1980年出版的《梁启超传》,是建国后第一部全面研究梁启超的论著,深得学界推崇。1990年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重印该书,  相似文献   

10.
王军福 《晋阳学刊》2003,2(4):56-59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它的论争由来已久。侯外庐先生继承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论争的统绪,并以之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从而得出了“亚细亚的古代”和“古典的古代”是同一个历史阶段的两种不同路径的结论。侯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赵复在北方传播理学的意义和贡献魏崇武赵复是蒙元初期重要的文化人物。中国理学史、教育史等著作,都把赵复当作元代理学、教育的开山之祖,专门加以介绍,但又因资料太少而语焉不详。侯外庐等先生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对赵复生卒年的考辨还出现了不少的错误。这里存在一...  相似文献   

12.
公孙龙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初探王永祥自侯外庐和其他几位先生合著的《中国思想通史》论定公孙龙为“绝对主义”的唯心论之后,这个结论便一直在中国哲学史界据于统治地位。然而以此来解释其《名实论》,则显系牵强,故而近些年来有人已提出异议,但是多数人对其《指物论》仍...  相似文献   

13.
袁志伟 《人文杂志》2022,(6):107-114
侯外庐的中国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运用的重要成果。侯外庐对中国哲学的思考包括历史、宗教和社会三个维度,三者分别体现出他对中国哲学的历史性思考、结构性思考和现实性思考,彼此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反映出侯外庐自觉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解决中国学术和社会问题的现实关切。这些研究观点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从学术研究角度明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范式”的建设途径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1月29—30日,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纪念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侯外庐同志逝世一周年,在北京举办“纪念侯外庐同志学术讨论会”。本文是张传玺教授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5.
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他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他的著作中,既有大量论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文章,也有不少尊崇佛教的文章,这说明他的世界观是非常矛盾的。那么它的基本倾向是什么呢?怎样正确对待这个矛盾?在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中,根本未提柳宗元尊佛  相似文献   

17.
李丹 《快乐青春》2014,(4):14-14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辗转迁徙(xT)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在这里,他投师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侯外庐的墨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作者指出,侯外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从社会史切入思想史,从儒、墨比较入手梳理研究先秦墨学,对墨家思想学说作高度的概括,抽象出阶级论、天道观、知识论、逻辑学这样几个思想内涵,把墨学"十论"纳入其中系统来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梁启超肇其端,中经侯外庐先生大力抉发,方以智的思想在近60余年的时间内被学界进行了深入而多元的挖掘。而这之中,其"质测"与"通几"之学则是被研究的主要方面。综合分析学界关于此问题的诸多研究,并征诸方以智的具体原典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方法论层面的立意与考察才是理解方以智"质测"与"通几"之学内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认为,王船山的“气者,理之依也”是“思维依存于存在”,“理在气中”是“思维不能离存在而独立”,“气上见理”是说“‘理’是反映客观存在发展的思维活动”。总之,“理依气生”,“气或物质为第一次的,而理或思维为第二次的”。对于上述观点,我有点疑异,提出来与侯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