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基本主张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教育本身也必须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它在促进中国教育迈向近代化、科学化的同时,也给中国的近代科学以及中国本土化教育道路的探索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五四科学思潮的勃兴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外在表现主要是科学知识广泛传播,科学救国风尚盛极一时,科学成为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之一。这股思潮主要由人文思想家与自然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汇合而成,双方对科学的阐释虽有差异,但本质上互相渗透,从而构成了思潮的双重向度和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崇尚科学是“五四”的主调之一,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必然受其影响与制约。考察“五四”时期的小说,我们无法遮掩科学的影响与促动。“五四”小说所呈现的科学理性精神、思想方法以及创作观念与科学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宣扬科学理性精神;对“五四”小说求真倾向的导引;对“五四”小说的批判意识的影响;对“五四”小说启蒙话语的促动。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造运动,科学与民主是五四新思潮的精髓。在教育领域,五四新思潮引领教育科学化,昭示教育民主化,促进教育革新,对中国教育现代化起到了巨大的催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科学思潮被定性为科学主义或唯科学主义思潮,似乎已是不刊之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中国科学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存在渊源关系和相似之处,但是中国科学思潮诞生于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背景,根植于实用理性的传统文化土壤,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广泛深入的科学实践,并且存在科学派和唯物派的内在分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思潮,而是一种前科学的科学主义。它传入时正当民族救亡之际,填补了五四反传统之后的形而上价值空缺,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五四之后,科学思潮进一步意识形态化,摒弃了求真的精神。中国科学思潮没有实现中西接轨,反而因其失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五四思潮中的偏激言辞反映了极为复杂的时代情形,交织着极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长期引起人们议论甚至误解.联系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五四思想家们的基本主张分析,这些偏激言辞是他们在文明转型、救亡图存与民主革命时代采取的思想斗争与文化论战策略,是一种"有意的偏激",是特定时期思想文化斗争难以避免的现象.偏激不是五四思潮的主流,更非五四思想家们的一贯主张.在和平年代,要警惕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断章取义与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村主义就是一种曾对中国思想界产生过较大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本文介绍了新村主义在"五四"时期流传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并就新村主义思潮的评价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8.
“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是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韩贺南教授在她的《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研究》一书着力揭示和探讨的主旨。对于五四运动在新文化、新思潮传播推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在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等方面早已定论。在妇女理论研究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妇女解放思潮的肇始。应该说,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对五四时期的妇女理论与运动也多有研究,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的则研究某些思想家的妇女观、还有的学者研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但多停留在对妇女解放思潮宏观的阐释上,而鲜有…  相似文献   

9.
进化思潮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三个时期。戊戌维新时期进化思潮成为变法的理论基础;辛亥革命时期进化思潮成为民主革命的理论根据;“五四”前后进化思潮异彩纷呈,一些先进人士由进化论转变为历史唯物论,并使历史唯物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五四前期他所说的科学包含自然科学,但主要是指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五四后期他转而推崇社会科学,尤其是唯物史观,科学由此衍变、强化为科学主义,陈独秀科学思想的这一演变历程,与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潮流的变动趋向是相吻合的,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1.
论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不仅表现在人权至上,人格独立等民主主义观念上,还表现在改造国民性所激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上。另外,新文化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新文化运动也为五四运动准备了一批鼓动者和骨干。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体制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同时起步。与近代英法两国科学体制化时期的情况相类似,五四时期中国也出现了以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为主体的科学活动:科学家的科学活动和人文学者的科学活动。两种科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中国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妇女杂志》是一份在时间上跨越民国前中时期办刊宗旨和主题上几经变更,在内容上"对外开放"程度分阶段扩展的近代妇女期刊。以该期刊中涉外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四"前后刊载的涉外文章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爆发前后,《妇女杂志》中刊载涉外文章的数量、涉及的妇女议题、内容的取材等在不同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而言,"五四"之前的涉外文章以传播先进实用科学知识为主,"五四"初期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女问题。而五四运动后《妇女杂志》大量刊载外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妇女了解国外妇女运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深远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促动,催生出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作家群并很快形成一个创作高峰期;其中相当多的作品因其纯女性的视角和明显的反男权叙事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最初的强有力的潮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发生发展除受到外来文化的推动外 ,中国文化的内质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史的分段研究不应限制我们对中国文学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袁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后一位大家 ,身处晚明个性思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间环节 ,其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对权威的怀疑与蔑视、对个性的标举与张扬和鲜明的平民特色 ,以及在文体形式上对格律的突破和语言运用上的白话化倾向等 ,都在诗歌发展的链条上起到了历史的承递与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五四”女性散文的思想内涵。女作家们批判黑暗现实,描摹人生苦闷,倾诉心路历程,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直面人生的勇气,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的僭越与科学精神的失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是现代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洋务运动中引进,在五四时期建立了权威。但是,由于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信仰的僭越,使科学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最后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运动中,意识形态主义取代了科学主义,建立了霸权,从而使科学精神失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但建设科学精神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思想、进化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等学说渐次传入中国,晚清思想界出现了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学术转向。可以说,晚清的经世之学、康梁维新思想以及被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学说,是陈独秀五四启蒙思想之滥觞。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且还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继伟大的五四运动之后,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