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油化工工业园区是以石油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和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是石油化工园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石油化工园区生态化建设目标由低到高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与新型工业和高端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生态化建设基础条件薄弱、制度缺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脱节等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整合资源构建园区企业良性的互动关系,科学定位,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杠杆作用提升企业内在动力,逐级推进石油化工园区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加快我市工业园区的发展,就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创新理念,增强园区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做大规模,增强园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高新区、经开区和林源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重点园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着力提高产业承载力、吸引力和集聚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园区发展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68-73
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被视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而工业园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群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产城融合步伐缓慢以及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必须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园区建设为导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由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浪潮,而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栽体.从北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可知,我国工业园区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应发挥中介机构和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明确园区定位,走特色化、差别化路线;加强园区政府服务和监管力度;注意对中小企业的孵化,特别是加强金融方面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产城融合不仅是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着力点,也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就业增长,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提高了城市核心竞争力;而城市的发展能吸引新兴产业,激活传统产业,催生现代服务业,不断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的作用机理揭示了工业园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互动"的发展规律,产城融合是实现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要推动产城融合必须提高园区规划的前瞻性,将产城融合作为"硬"指标纳入园区考核,要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园,建立产城融合标杆园区,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引领园区建设宜业宜居的绿色工业新城。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表明,以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经济,由于能很好地结合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因此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区域发展政策工具而被广泛采纳,并且成为发展中地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通道。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青藏铁路经济带格尔木加工中心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5):58-65
工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园区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采用2004—2013年江西省1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数据,运用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 ,对各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及动态变化进行的测量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更高;产业集聚度和省级发展战略对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国家级工业园区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8):63-7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加速形成,工业园区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探索高端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转型升级之路。本文从规模效率、开放创新、服务能力、绿色发展、平台建设等五方面构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16年江西省89个工业园区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转型升级的成效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示:江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但总体水平偏弱。通过比较各园区得分及排序变化,发现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和绿色发展对园区的发展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江宁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集高科技工业、房地产业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展现了新城区的轮廓。在确立新一轮发展战略时,如何提升开发区的地位,营造新的发展优势,根据开发区的现实基础及其在江苏省及南京市的区位综合优势,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建议确立“现代工业园区”、“现代住宅园区”与“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三园一体的大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一、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营造现代工业园区江宁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园区的目标已经确定,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园区应当由资金投入进入技术创新、由奠基起…  相似文献   

10.
山东经济园区在整个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国内外大环境不断变化下,需要转换思路,重装发展。通过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经济园区的发展状况,明晰经济园区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威胁因素,可以看出,山东经济园区产业升级面对的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加快经济园区转型升级成为园区经济再发展的关键,而园区产业升级则是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山东经济园区产业升级的进程,最终实现园区整体经济的提高,必须科学地制定产业升级路径与举措。具体的对策建议是:制定和完善经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加快经济园区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加强经济园区人才资源的建设,推进经济园区科技的自主创新,健全经济园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9-13
强力推进“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大工程”之一,有力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内的功能专业区集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黄山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集群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业园区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打造的增长极。我国实施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重点在于制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规划,推行创业导向的产业集群政策,确立地方工业园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专业、特色价值定位,依托地方化、城市化运动将工业园打造成服务全球、嵌入地方的产业社区。地方工业园区的集群战略面临一些制度缺陷,需要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崛起、激活中介组织的治理功能、构建创业型园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创新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本文从区位熵和产业集中度两个角度,依据合芜蚌跨行政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对其产业集聚状况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年度的纵横向对比分析,揭示出三市各行业集聚度的相对水平与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有利于合芜蚌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2):56-60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战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撬动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杠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江西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省外资吸引、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创新高效的经济区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园区规模和层次不均衡日益加剧,面临土地、矿产、生态等内在资源瓶颈约束和国内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挑战。科学甄别江西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层次差异和阶段区别,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原则,坚持"考评"、"集约"、"创新、"示范"的转型思路,差异化推进各层次工业园区"提质进阶",是江西工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等问题。研究目标是完善工业园区布局理论和提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对象的确定及研究意义、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各工业园区布局、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等。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收集、比较归纳、遥感、GIS技术、规范分析、野外考察和座谈访问等。技术路线的总体格局是从宏观到微观,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体现出系统逐级控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界定了产业集群资源支持力的概念,分析和比较了几种评价资源支持力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的评价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青海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园区的产业集群资源支持力,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技术创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合优势资源,是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培育的有效路径,其中健全和完善产业园区创新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庆工业园区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提高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做好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做好十篇“文章”。主要包括树立创新观念,促使企业提高认识;创新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转变职能,切实从对经济的管理者转变为经济的引导与服务者;多渠道、多层次逐步加大全社会对园区创新的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完善政策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创新力量的整合;在科技创新与经济的结合中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以保护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为主体的法制建设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不清,发展层次低;工业园区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技术创新不足;对工业园区的开发比较注重,对其管理、服务不到位;工业园区规划滞后,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水资源短缺成为工业园区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要重视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要强化工业园区内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建设;要营造工业园区集群创新环境;要深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外部产业联动;着力解决工业园区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理论界》2011,(3):46-47
我国的分权化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进而在改革与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钢铁产业跨区域整合进展缓慢,与地方政府行为有很大关系。地方政府的利益和态度在跨区域整合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我国钢铁产业整合来说,破解跨区域整合的地方保护障碍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兼顾产业整合主体各方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探索地区间财税利益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