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芳 《当代老年》2007,(9):51-51
一些老年人总感头痛脑涨,胸闷气短,老想睡觉,有时还有视物不清、站立不稳的现象。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有人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经常会被检查出血液黏稠度高,简称“血稠”。健康人的平均血胆固醇含量为每100毫升血中有160毫克,如超过220毫克为过高;甘油三酯为85毫克,如超过160毫克为过高。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虎毒不伤子”,那么,这位父亲就比毒蝎更毒了;如果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这位打工妹就好过妈妈了。世上竟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小红红是不幸的。8岁的小红红被亲生父亲抛弃在兰州街头。红红的大名叫童小红,家在陕西歧山县青化镇童家村。父亲童叶辉不擅农事,长年在西安一家饭馆打工,偶尔回家一趟也带不回来几个钱。父亲跟母亲关系不好。终于有一次,当父亲灰头土脸回来,不知为啥母亲跟他大吵一架。第二天,母亲就喝农药,死了。只有13个月大的小弟弟被父亲偷偷地送给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而红红,就被塞给爷爷奶奶照养。…  相似文献   

3.
不少女读者向某顺(作者鱼顺顺自称“某顺”)倾诉,在家不被老公心疼,出门不被老公惦记,自己不过是爷的免费性伴侣和不拿报酬的家政服务员;其他,竞再也看不出做人老婆有啥便宜可赚。发此牢骚的一般都是好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都是她的事,伊的孩子比老公听话,伊的老公比孩子还难伺候;  相似文献   

4.
交流     
汪耀华 《中外书摘》2008,(12):96-96
上期稿挤,没有“交流”一直有点遗憾。 本刊第9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一生正气胡耀邦》、《徐铸成的“文革”》、《陈粟之争与苏中七战七捷》;被认为不喜欢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的秘密功能》。第10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陈庚、周希汉“戒烟记”》、《不用母乳喂养,全球每年1500万婴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母亲     
她的儿子是一个残疾人,左手没有手掌,脊柱也稍稍有些歪曲。大家都劝她把孩子送出去,她不干。“我的儿子也是一个人呢。”她这样说。因为坚持要这个儿子,丈夫与她离了婚。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日子。她拾过破烂,摆过小摊,给当地供销社挑过脚,在城里做过保姆……日子过得艰难极了,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喊过一声累。她对儿子非常好,自己不吃,也要让儿子吃饱;自己挨冻,也要让儿子穿暖。儿子很争气,从小学到中学,功课总是年级头几名。高中毕业后,儿子考上了大学。她的负担更重了,生活更苦了,但干劲更足了。大学毕业后,儿子被…  相似文献   

6.
您家中有老人或因病致残的老人吗?您曾经历过在生活环境和公共环境下的无障碍设施给您带来的方便或尴尬吗?笔者就曾遭遇过:新春佳节,全家人到大酒店吃团圆饭,因病瘫痪坐轮椅的老人被酒店高高台阶所阻碍的尴尬;也经历过因机场滑坡道不健全,不得不提着行李上下楼梯的窘态;也经常看到老年人到银行、邮局、公园等公共场所时,迈着不灵便的腿一步一步艰难地迈上台阶……。  相似文献   

7.
晚年生活怎么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也就各有各的过法。有的老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再创辉煌;有的老人老有所乐,唱歌跳舞,愉悦天年;有的老人老有所学,上学读书,充实人生。若问我的晚年生活怎么过,那就是健康第一,坚持做好“三子”。一是提篮子。实际上提的是个布袋子。过去对家务事我是百事不探,但看到老伴整天被家务事累得精疲力竭,又觉得于心不忍。退休后有意改邪归正,便坚持清晨跑菜市场,“提篮小买”。几年里,住宅周围的农贸市场我全“光顾”过,还多次到过十里开外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和红星农贸市场。真也是实践出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人口流动性的日益增大,以及对儿童保护的不到位,拐骗、拐卖、抢夺儿童案件层出不穷。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失踪,国家没有公布过具体的官方统计数字。据联合国估计,全球去年被贩卖人口达250万,其中一半为儿童,而亚太地区是重灾区。据民间调查,失踪儿童大致去向包括:被贩卖给需要孩子的家庭;沦落为流浪儿童;被职业乞丐控制成为乞讨工具;被社会福利机构救助;被好心人收养;受劳动剥削;性剥削;贩往国外。  相似文献   

9.
大约是在二十多年前,《参考消息》上有过一幅漫画:西方国家检阅台上一长溜的将军,正向台下寥寥几个接受检阅的士兵敬礼;一个士兵很是得意地说,瞧,现在将军比士兵还多,也不知是谁在检阅谁。及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拿破仑的经典格言,被全方位多层次地引进时,  相似文献   

10.
罗西 《金色年华》2008,(9):42-43
母亲是个美人,她不识字,但她知心,礼佛向善。她和父亲的婚姻不是很幸福,爸爸脾气很坏,是只沉闷的虎。在我上大学之前,曾有过荒唐的念头:如果我是一个被百万富翁遗弃的孩子该多好!那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毫无牵挂地离开这个家了。  相似文献   

11.
霍修勇 《老年人》2008,(6):40-41
夏曦是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关注他的革命贡献,说功大于过;有人强调他肃反滥杀,说过大于功;有人则说功过相抵。对于他的一生,贺龙指出是“两头小,中间大”,萧克评价为“两头好,中间错”。  相似文献   

12.
网聊     
网上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尝试过,冲击过,甚至享受过或难受过。不少人会问,网聊,到底是什么?半年前,“温馨”在BBS上贴了一个帖子:我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工作,我已万念俱灰。没想到短短时间,因特网上就有“生活博士”、“不幸人”、“扎根”等20几位热心人发来讯息。他们有的说,“这是人生新的起点”;有的说,“这种不幸比比那些大灾大难,其实算不了什么”;有的说,“这好比将一棵桂花树砍掉了一些树枝,其实这也是好事,这样有利于迁移到新的生长地”。浓浓的网上亲情很快使温馨与他们结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心网友。通过…  相似文献   

13.
有人做过研究,一般人看广告,5个人中有4个只着标题。因此——人们常用“题好一半文”这句话,赞许文章标题的作用。我们每天读报都要先看标题,听广播先听提要。好的标题象一双传情达意的眼睛,印在报面,跃然纸上;那干巴巴、呆头呆脑的题目.往往会把读者的兴趣赶跑。看一则广告也是如此,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鲜明醒目的标题。因此,精心制作广告标题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有人做过研究,一般人看广告,五个人之中有四个只看标题。人们有时被报刊杂志的一则广告标题所吸引就要看个究竟,这是什么原因呢?美国一位广告专家对此有过精辟…  相似文献   

14.
不少人在购买床垫时,都愿意选择席梦思床垫,觉得睡着舒服,但过了几年后,有些人会感觉越睡越累,往往是一觉醒来腰酸背痛,全身不舒服。一检查床垫才发现,上面已经被睡出了“坑”,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睡个好觉和不影响骨骼的健康,一般都选择了让它“退休”。  相似文献   

15.
开佛寺腊梅     
何立伟 《老年人》2010,(7):26-26
前年过年时节开佛寺的腊梅开了。星星点点的有贵胄味的黄,无声地绽放在刚刚落过雨的中庭中,不热闹,也不落寞,但是醒目。这样的花真是好,不媚,不旁顾,只坚持自己,只相信自己。有香味么?肯定有,但是被寺庙里的烟火味遮蔽了,不近前,闻它不到。淡淡的,不由分说,却有分寸的香。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现代交际》2006,(2):48-49
俗语讲得好: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在诸多有关蛇的俗语中有一句大家最是耳熟能详的,那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听说过十朝被蛇咬,30年还跟蛇玩的人吗?以前我也没听说过,可偏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蛇类专家陈远辉。  相似文献   

17.
亮云 《当代老年》2009,(11):46-46
梅葆玖:好眼神就有好精神 梅葆玖先生年过古稀仍风采依旧,着实是精神矍铄、身体倍儿棒,用周围人的话说:“梅先生跟人握手格外有劲,小伙子没准都能被捏出一身汗。”  相似文献   

18.
文金 《现代交际》2004,(4):51-51
从小我就是个懒散的人,做事不喜欢按部就班,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一份不需要“坐班”的工作。朋友都说我运气好,想什么来什么,可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想要这样的生活方式。过去,只有单位选择你的份儿;现在则不同,你也可以选择单位。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你就可以去寻找。  相似文献   

19.
阮红松 《当代老年》2006,(12):15-15
唐先生是个退休工人,军人出身,不赌钱不好色不抽烟不喝酒,也从不惹事生非,是一个活得不安分的男人;但他绝不是那种活得很面的老实疙瘩,惹恼了他,也会充老子骂娘,训得人脸上冒黑气。这样一个男人,回家竟然没了脾气。夫妻结婚近三十年,从没红过脸、拌过嘴、打过架。  相似文献   

20.
《上海科学生活》2003,(7):92-93
对心理危机干预不干预,干预得好与不好,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干预方面已有过几次比较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