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能源、污染等环保问题,而且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缺乏、环境管理薄弱、企业点多面广、规划滞后,对生态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林小兰 《经营管理者》2009,(16):364-364
太阳能路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路灯,因其具有不受供电影响,不用开沟埋线,不消耗常规电能,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等特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又因其不污染环境,而被称为绿色环保产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环保管理对水电站附近的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与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实现了水电站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电站建设项目全寿命环保管理内容,水电站建设项目全寿命环保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水电站建设项目全寿命环保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接续地,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与此同时,陕北能源经济发展中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贡献率低的发展瓶颈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陕北能源经济的发展。针对此提出加强能源信贷管理,加快能源项目保险步伐,引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的对策,来促使陕北金融服务对于能源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夏津县市环保局加大监管力度,积极防范应对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环境安全。他们树立确保白云蓝天为群众的意识,切实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锅炉冒黑烟、噪声扰民等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污染隐患排查,对企业污染治理设备运转、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环保规章制度建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严防污染物超标排放。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污染协同治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紧迫和优先任务,是京津冀产业发展必须坚守的约束条件,当前仍然面临高污染产业比重大、产业发展方式落后、环境规制不同步、协调机制不完善、生活消费方式不合理等诸多障碍,亟需将污染治理导向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成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航空工程"。根据产业污染溢出、不同产业的污染效应、环境规制对产业技术创新和区域产业转移影响等相关理论研究,京津冀协同治污下的产业发展,必须走严格管控能源生产和工业排放的标准、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合作、打造完整绿色产业体系、激励生态环保的生活消费方式、深度协同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房丹宇 《经营管理者》2013,(20):281-28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源的短缺状况不断凸显出来。而且,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在建筑领域中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及破坏,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就成为设计节能建筑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环境污染由点源污染到区域性污染,再发展到现在的全球性污染;人类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低估它的危害性和复杂性到90年代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新认识和大声呼吁,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探讨发展与环境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中央环保督察体现了中国纵向环境治理的制度优化与工具创新。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污染企业”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各主体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并借助系统仿真模拟,刻画主要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收敛趋势的影响,对中央环保督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中央环保督察能够有效激励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但对地方政府监管策略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会将自身责任向污染企业转移,趋向于选择不监管策略。(2)环保督察成本会对督察制度效果产生影响,督察成本过高,地方政府和污染企业容易选择大气污染治理不监管和不整改策略。(3)相比于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和环境税费,提高不监管策略的处罚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地方政府监管和污染企业整改的策略组合。进一步,从推动督察体系实现常态化建设、探索客观有效的环境政策工具、构建协同参与的环境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陕北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一)陕北自然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个省辖市及其所属23个县。北介毛乌素沙漠南缘,南临关中平原,西接甘肃、宁夏两省区,东隔黄河与山西为邻。全区域面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考虑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及协调问题,分别构建了单个第三方回收及两个第三方回收竞争下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分别从企业与消费者两个视角分析了CSR投入对供应链成员的定价策略及系统总收益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与“回收成本共担”相结合的契约协调模型。研究表明,两个第三方回收商间的适度竞争不仅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升废旧产品回收效率,同时对提高企业的CSR投入水平以及收益水平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契约参数的可行性范围内,“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在使供应链总收益达到最大的同时,还成功改善了每个成员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准确的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是环保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处置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为此,文章首先在新结构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基础上,对自变量驱动项、累加阶数、背景值系数进行组合优化,推导并构建了适用于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的新型多变量灰色系统模型。然后,应用该模型对江苏省垃圾清运量进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综合误差仅为0.996%,其性能优于同类其他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1.933%、4.894%)。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江苏省未来清运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成果为环保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生活垃圾清运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从矫正制度性缺失来破解我国环境污染较难根治且易于反复之谜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产能过剩偏向性为视角来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来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依赖于产能过剩在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偏向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同维度产能过剩的偏向性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2)产能过剩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能源结构锁定效应和产业结构固化效应而加剧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结构低端化效应而影响环境污染;(3)产能过剩偏向性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异质性、水平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文章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考虑多种(非累积性和累积性)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不同损害的前提下,首先基于Stackelberg博弈分析占主导的地方政府和跟随的工业企业各自的动态决策过程,确定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随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两个相邻地区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下关于跨界污染最优控制的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策略,包括最优的环境保护税、污染治理投资,探讨污染物存量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此两种博弈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及仿真分析表明:无论地区间是非合作还是合作博弈,工业企业的最优污染物排放量与其污染物减排比例的相关性不确定;每个地区的最优环境保护税与污染物减排比例呈正相关。但合作博弈下,每个地区均会考虑其非累积性污染物排放对其相邻地区造成的损害;每个地区均会增加污染治理投资;所有地区的总收益高于非合作博弈下,且高出部分(合作剩余)受累积性污染物的损害以及非累积性污染物对相邻地区损害的影响,但是与非累积性污染物对本地区的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15.
16.
Eco-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use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ecologically — in the most efficient manner possible, while contain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The main aim is to improve the ratio service produced by the product to harmful environmental impacts. Together with Integrated Product Policy (IPP) it shif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reduction of production phase emissions and waste towar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roducts’ whole life cycle, effectiv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market orientation. IPP is more clearly an environmental policy strategy and program, where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of various policy instruments is inevitably underlined. Finnish Environmental policy exemplifies how these new concepts have already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hy it is important not to apply them separately, but to find the means by which eco-efficiency thinking and the factor goals it includes can be considered when IPP is being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7.
The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optim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recent research programs for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 This has also resulted in a set of new waste management goals in reverse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formulate a mixed integer goal programming (MIGP) model to assist in proper management of the paper recycling logistics system. The model studi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ple objectives (with changing priorities) of a recycled paper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objectives considered are reduction in reverse logistics cost; product quality improvement through increased segregation at the 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rough increased wastepaper recovery. The proposed model also assists in determining the facility location, route and flow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recyclable wastepaper in the multi-item, multi-echelon and multi-facility decision making framework. The use of the model has been illustrated through a problem of paper recycling in India.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值分析的产业集聚区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攀  耿勇  陈超 《管理学报》2008,5(2):243-249
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及方法,将产业集聚系统的产业、人口、资源和环境生态等各个子系统统一起来,建立基于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产业集聚系统的发展现状、动态与动因整合分析,以此来指导和优化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以大连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为案例开展了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地区环保投入具有策略互动特征的基础上,模型分析了禀赋和财政能力差异对地方政府政策目标的影响,并讨论了平衡地区资源禀赋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对地区间环保联合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环保投入策略互动特征的引入,使得环保联合产出最大化对应于适度的地方政府资源禀赋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过大或者过于平均,都不利于激发地方政府活力,为高质量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稳定条件。此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相比于总量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努力;而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在实践中的信息对称要求,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是进一步加大地区环保投入水平的可行政策。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确保环保投入发挥成效,测度地区生态外溢效应、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提升横向转移支付占比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环保投入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和绿色投资型环保政策工具既是对命令控制型工具的有益补充,也可能在企业层面引致更加复杂的环保行为响应,企业“减规模”抑或“增绿色”还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本文借助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探讨企业在不同政策工具下的环保行为响应。研究发现:各类环保政策工具的“增绿色”属性突出;环境监管和排污收费均引致企业环保支出和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增绿色”响应;环保补助则带来企业以环保支出为主的“增绿色”响应;环境监管和排污收费两种政策工具并不相容,互相阻滞了对环保支出的激励效应;宽松的融资约束和富有的企业家精神将放大排污收费的“增绿色”效果,而环保补助对引导融资约束下的“增绿色”响应更加有效。本文结论启示环保部门需了解不同政策工具的异质性后果,合理进行工具组合,并面向不同特征企业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