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许诺 (1910 -1993 )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 ,而我对于他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则是在近期有幸拜读了《许诺纪念文集》(余三定编 ,人民日报出版社 ,2 0 0 2年 3月版。以下简称《文集》)之后。我是在一种好奇心与敬仰感的合力驱使下认真细读《文集》的 ,读后掩卷而思 ,不断闪现于脑海的莫过于“学术”、“人格”、“文章”三组词语 ,我有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情绪感奋、一种试图解读的渴望与冲动。一、特立独行的学术情怀许诺“首先是一位独立思考 ,严谨治学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许诺纪念文集》(余三定编:《许诺纪念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文集》)是余三定先生在学者研究领域里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对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贡献。许诺(1910~1993),湖南省岳阳县人,30年代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统区担任过地下党的县委书记等职。1940年到延安后一直从事报刊编辑、新闻宣传和政策理论研究等工作,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深理论工作者。他生前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但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表现出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所应…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和缅怀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陈乐素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乘陈老九十冥寿之际,发起编辑了这本纪念文集,交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已付印,预计可于1993年第一季度见书。全书共计35万字,收文25篇。作者基本是陈老的学生与亲属,除大陆学者外,还有澳大利亚与台湾的学者。每篇文章之后,均附有作者简介。收入文集的文章,按性质分为三大类:怀念篇,收入追忆陈老生平的文章11篇;纪念篇——宋史卷,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曾出版于延安的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通过刊登演说、报告、社论、纪念文章及通讯报道等形式,对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较全面的报道.《解放日报》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再现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纪念十月革命的情境,阐述纪念的动力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二是刊登文章纪念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表达纪念的鲜明特色在于纪念新的时代的开启;三是重申以战胜法西斯主义来纪念十月革命的鲜明立场,指出纪念的目标指向在于携手团结反对非正义战争;四是重点分析以延安为中心纪念十月革命的基本初衷,描绘纪念的价值取向在于学习苏联走苏联道路.现今,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背景下,重温《解放日报》对十月革命纪念的历史,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勇往前行与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杨玉圣 《学术界》2001,(4):230-236
在程千帆先生去世一周年前夕 ,6月 2日 ,接到程先生高足莫砺锋教授的赠书《程千帆先生纪念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第一版 ) ,即手不释卷 ,一鼓作气读完 (对不少篇目还读了不止一遍 )。因为 ,这本书太吸引人了 ;这种兴奋而激动的读书滋味 ,记忆中 ,只有在读陈平原教授赠送的同样也是纪念文集的《王瑶和他的世界》时才有过。收入这本《纪念文集》的文章有 57篇 ,另有“程千帆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要”(收有 32位学者的致辞和发言 )以及挽联、挽诗、挽词、唁电唁函选录。尽管这些文章或长或短 ,作者也长幼有别 ,但对程先生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现代政治纪念源起于西方。为探寻中国本土化现代政治纪念的策略,选取晚清至民国期间近代中国革命纪念制度化过程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转型过程中各因素转变的非同步性,近代中国革命纪念的建构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近代中国革命纪念经历了酵素酝酿、边缘突破、深层迂回与规范化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不同政治主体的政治理念、在权力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建构策略都有所不同。可以说,近代中国革命纪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个从中心到边缘再到中心的复杂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7.
悼向达先生     
向达先生是国内外负有盛名和众望的学者,毕生尽瘁学术研究,著作甚丰,是我国西域学和敦煌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不幸在十年内乱中被迫害致死。新疆人民出版社将出版《向达先生纪念文集》(上下两册,共约七十万字),我们从文集中选出赵朴初先生的题诗,常任侠、萧离、阎文儒、阎万钧四同志的文章,先在本刊发表,以表示对向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8.
1915年后,国耻日渐呈泛化之势,这实为顺应形势发展的产物。由于国耻纪念释放出较大政治能量进而甚引国民政府重视,国耻纪念遂从一种民间活动上升至政府行为,国民政府通过国耻教育塑造国人爱国意识,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纪念政策。就纪念效果而言,国耻纪念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童小彪 《云梦学刊》2009,30(4):63-66
“七一”纪念是党的优势资源,是推动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纪念符号可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通过纪念仪式可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纪念话语可以推动全党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中共纪念史的研究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态势:剖析纪念活动的内涵和价值;关注纪念活动本身的历史考查;借助纪念日评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为进一步拓展其研究深度创造了条件。当前,对中共纪念史的研究亟待解决三个问题,即如何界定中共纪念史学、中共纪念史学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如何推进中共纪念史学的学术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我党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阮啸仙同志牺牲五十周年,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学习室和广东省档案馆选编的《阮啸仙文集》,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了阮啸仙从1916年至牺牲前的绝大部分文章、讲话、书信,计81篇,26万余字。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更好地研究总结30年来晋江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启示,中共晋江市委宣传部、党校决定面向全国征集理论文章。优秀征文将结集出版,部分作者应邀参加第四季度举办的晋江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纪念"报道越来越成为正面宣传的基本内容,也越来越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福建日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报道<波澜壮阔30年--福建改革开放最具影响力事件>为标本,剖析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在"纪念"报道中的意义与作用,历史事件与"纪念"报道的内在联系、视角提示,寻求做好"纪念"报道的思路、途径与方法,实现"纪念"报道的有效引导与有力引导,从而切实提高"纪念"报道的引导水平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记忆之场与文化传播媒介,纪念空间一直是人类缅怀历史、共享记忆、传承文化和建构认同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传播科技迅猛发展引发传统实体性纪念空间的网络化延展,主要体现为纪念空间仪式时空、参与方式和话语权力的转型与演变。网络纪念空间兴起,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网络纪念空间给集体记忆建构和文化自觉提升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纪念空间网络化转型也可能消解纪念空间固有的仪式感和文化意涵。理性评估技术的利与弊,规避网络纪念空间的消极文化影响,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1):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近期我校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系列活动。目前,系列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6.
鲁涛 《云梦学刊》2010,(1):80-80
《学林华章——(甘肃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纪念文集》(胡政平主编)于2009年9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文集分为专家寄语、学人评论、编辑随想、名篇辑目和论文转摘五个部分。文集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有些甚至是广大作者和读者关心的问题,并希望看到真实的、从不同角度来研讨期刊和学术问题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正>在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时刻,《王梦奎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问世了。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庆献出的一份厚礼。《王梦奎文集》收录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从1979年以来撰写的专著和文章,共分八卷。其中:论文占2卷(1—2卷);专著占2卷(3—4卷);国际对话、回忆和自述、杂著及书信各占1卷(5—8卷)。40  相似文献   

18.
陈蕴茜 《学术月刊》2012,(7):134-137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现代性与本土性。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话语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嬗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比较紧张,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围绕反对"美国非法对日媾和"、"美帝国主义"及亲近苏联展开。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中国与世界、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中国面对比较平稳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胜利纪念渐渐趋于理性,国民党的抗日贡献得到承认,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也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进入新世纪,抗战胜利纪念的政治色彩渐趋淡化,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民族情感,越来越强调历史本身及其意义与作用,希望通过铭记历史、纪念历史有益于未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因应时代的需要,不同历史时期的抗战胜利纪念话语展示出不同的主旨内涵。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大陆官方对辛亥革命的高规格纪念,作为一种政治仪式,既是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也是延续纪念传统,弘扬辛亥志士的精神,表明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及传承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需要。通过辛亥革命的国家纪念,诠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表达、宣传了政府及各党派的主张,弘扬了辛亥革命的精神,构筑了两岸交流的平台,保存和传播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