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33年,谢觉哉同志来到苏区;给毛泽东同志当秘书。有一次,毛泽东同志要他写两张通知,他开始认为自己弄笔杆子多年,写通知有何难。于是,按照往常的写法,很快就把通知写好了。不料毛泽东同志看后,把他写的都删掉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他很纳闷。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2.
正上级领导要来下面调研,由一名刚上任的新领导带队。上级发来一份文件,文件上面有调研的内容。领导把办公室主任叫来,说:这个文件我看过了,方案都写上面了,你具体安排落实一下。办公室主任把领导批示的方案看了看,了解清楚后便开始通知各科室负责人。通知文书科的崔科长,说,新领导要来调研,要准备汇报材料,材料分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工作经验,三是今后打算。通知基层科的贾科长,说,新领导要来调研,要准备几个现场,现场要具备四个特点:一要有亮点,二要有看点,三要有特色,四要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读到胡松涛的《毛泽东影响中国的88个关键词》。该书仿佛画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语言地图",引导人们去巡看毛泽东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一些突出"坐标",因而也会勾起人们对现当代中国话风文风的万般思绪。毛泽东风云一生,立志改变,事实上确实改变了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看起来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的话风文风,就是他用力甚多的一个领域。他年轻时学师范,想改革教育,认为"非将国语  相似文献   

4.
我党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到安源煤矿工人夜校给工人上课。当他讲到“工人”的“工”字时,解释说:“‘工’字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模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我们工人,我们工人可以顶天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据毛泽东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当心"捧杀"     
有句俗话说:"哄死人不偿命."实际上,把人哄死毕竟是不容易的.然而,改掉其中的一个字,"捧死人"的事就不少见了.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一案,最有意思的是他光写字就收入不菲.据说他写的字并不好看,那么大家之所以买他的字是因为他有权,买他的字等于讨好他,等于在各种场合"捧"他.虽说导致胡长清腐败的原因是他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但"捧人"者在他走向腐败的过程中,却也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也算得上是被"捧杀"的.  相似文献   

7.
巧妙的批评     
<正>美国一家企业经理查尔斯有一天中午去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就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字样。可以想象,查尔斯有权怒气冲冲地指着牌子吼叫:“你们不认识字吗?那里写的是什么?”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朝那些人走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并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这些雪茄,我真是感激不尽。”那几个工人听了以后立刻知道自己违反了工厂里的一项制度,且急忙向查尔斯当面作了道歉。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主张秘书要具有精深的语言文字功夫。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不论对自己还是别人撰写的文稿,乔木都有非常严格的语言文字要求。正如前中办主任杨尚昆所说:“他对文辞的考究是尽人皆知的。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文稿,他都反复修改,直到改不动为止。”乔木说,“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给删去,要把每篇稿子一字一句地去推敲,删到无可再删的程度”,“使我们的读者感到满意,感到处处精彩而没有一点掺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公式     
杨威  米扬 《领导文萃》2006,(4):146-147
直到16岁,他仍是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打架斗殴抽烟逃学,十足的坏学生,连教师都有些怕他,他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她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虽然他的检讨书在宣传栏贴过不下20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种刺心的痛。第二年,他就转学了,在后来的那两年的时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学。22岁,他大学毕业,顺顺利利地进了政府机关。每天一杯茶一张报地在机关混日子,他觉得这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回…  相似文献   

10.
枪决肖玉壁     
1940年秋季的一天,毛泽东到中央医院看望老战士肖玉壁。肖玉壁战功赫赫,身上留下伤疤90多处,但此时病得皮包骨头。毛泽东看了很是心疼,向值班医生询问其病情。医生回答说:“外表看,他百病缠身,其实只要给他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毛泽东当场把特批给肖玉壁的取奶证交给医生,让他每天喝半斤牛奶。肖玉壁很快恢复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家企业经理查尔斯有一天中午去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就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字样。可以想象,查尔斯有权怒气冲冲地指着牌子吼叫:“你们不认识字吗?那里写的是什么?”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朝那些人走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并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这些雪茄。我真是感激不尽。”  相似文献   

12.
闲话     
《领导文萃》2009,(10):136-136
北大图书馆长李大钊找到代理校长蒋梦麟,希望能给毛泽东安排一个职位。于是,蒋梦磷写了一张条子:“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17元。”后来。某英国议员哥玩笑对蒋梦麟说:“如果你那时多给他一点钱,也许毛泽东就不会变成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是一代伟人,还是文章大家。他用一句话概括了好文件的标准,"使人读得下去,读过后很舒服。"公文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毛泽东还用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指导我们如何写好公文。自己动手自己动手写公文是领导干部理所当然的工作,也是其领导才干的体现。毛泽东不但把亲自动手写公文的要求下发全党严格推行,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亲自起草了大量的公文,如通知、指示、命令、电报,等等,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  相似文献   

14.
马清江 《领导科学》2004,(20):34-35
文风关系到党的作风,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不断树立和改进文风,是党的领导干部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简短邓小平同志是讲短话、写短文章的典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文章共计28.8万字,减去注解3.2万字,平均每篇只有2200多字,其中千字文71篇,约占60%。最短的不足百字,最长的南巡谈话7500字,还是根据他在4个地区的讲话综合整理而成的。讲短话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1980年,他曾经说过:“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  相似文献   

15.
实心与实政     
何谓庸官:请看:东海之滨某县交通局长,在局整顿机关作风学习班开班动员会上,读秘书写的发言稿,读着读着发现台下笑声不绝,一看不对劲,原来读的是另一个会的总结报告,连忙又到口袋里掏动员报告。去年某地有个法院院长,做报告竟把“贿赂”二字读成“有各”,人们讥讽其为“有各院长”——此乃不学无术者是也。看领导的眼色行事,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镜像     
邱积敏 《决策》2009,(10):26-29
1950年年初,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开始忐忑不安,他对新生政权有一种本能的畏惧,他听说工人们叫嚷着应该像土改一样,把工厂的资产直接分发给当家作主的工人。尽管在上一年的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乐松生还是跑到了天津,观望北京的进一步动向。  相似文献   

17.
<正>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彼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有一年零一个月了。在事业和人生的转折点,一个人一定要懂得"知止"的含义。知止——知道停止。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  相似文献   

18.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19.
郭林涛 《决策探索》2011,(18):15-16
文风是指语言文字及文章的风格,也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民群众从文风状况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因此,文风既反映着时代风尚,也是党风和政风的反映,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田梦 《领导文萃》2007,(9):155-155
问题159:清初,著名戏剧家李渔生了重病,要请医生。他母亲说:“东村有先生,开方医过的人病都好了,请他来看?”李渔摇手。他的妻子又说:“西村有个先生.只要他开处方、撮药,个个医好。”李渔又摇手。母亲急了:“难道你让镇上那个一年里治死几个人的先生来?”李渔点头。这使妻母二人大为不解,但拗不过李渔,还是把那个治死人的先生请了来。李渔的病便让他给治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