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恢复生态学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生态学作为应用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与当代园林设计的结合越发频繁和广泛。恢复生态学是关于生态恢复的一门科学,它运用生态系统演替理论,研究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是生态恢复实践的产物,恢复与重建在自然灾变和人类活动压力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包括土壤的生态处理、水体净化与循环利用、植被的生态设计和场地废弃材料的处理等措施。在工业废弃地改造中应变废为宝,重新发现工业遗迹之美;设计结合自然,尊重场地自然过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搬迁前后收支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通过转移生活在草地环境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牧民到生活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达到生态环境恢复改善与移民生活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对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生态移民搬迁前后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及收入水平的比较分析,明确了具体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生态旅游和恢复生态学的内涵、特点、研究内容以及恢复目标的基础上,将恢复生态理论与方法引入生态旅游中,探讨受损生态旅游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主要原则以及恢复时间,指出恢复生态理论在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中的作用以及恢复生态理论在生态旅游中应用的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4.
进行生态恢复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作者从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及学科发展,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实践4个方面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城市化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境与生态退化问题日渐突出,以生态功能的恢复、构建健全的生态过程并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是城市生态恢复的重要途径。在阐述城市生态公园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植被恢复原则,包括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近自然森林建设原则、提高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遵循群落演替原则、生物气候区适应原则,并从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园路设计、水景设计、景点塑造、建筑安排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植被恢复工程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景观绿化和生态绿化.实施景观绿化是因为长江三峡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景观绿化可促使三峡恢复过去曾有的原生植被美景,增强对游人的吸引力,促进库区旅游经济繁荣;实施生态绿化,是因为三峡两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绿化可有效遏制生态恶化,促使库区生态良性循环,确保库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三峡植被恢复成功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此提出震后心理重建的生态心理模式:.基于"助人自助"的自我恢复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社会动态平衡的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环境统筹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加人WTO之际,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恢复息息相关,在国家实施"三北"林防护建设、七大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天然林(草)保护、风沙治理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牧、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三废"资源利用等措施中,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环境整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严重环境退化问题,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具有过渡性、环境退化、居民的异质性和疏离性、灾情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基础性、原有组织体系破坏、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通过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为受灾群众充能和增能,形成受灾群众的互助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达到预防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冲突)的产生、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应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最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反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学及其跨学科研究方法, 剖析资源约束性经济贫困与生态敏感、脆弱地带的高相关性。探寻生态敏感地带环境退化成因; 描述生态敏感地带与贫困地区深层矛盾; 提出缓解贫困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充分利用非耕地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比较优势, 实现劳动对土地和资金的替代, 改进非耕地资源配置, 提高边际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榆林要建成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区,必须要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平衡的问题。旅游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得到蓬勃发展,其与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的特性,使得生态修复得以乘旅游发展之风和谐共进。分析了旅游发展与生态修复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榆林作为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发展可持续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灾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给国家经济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带来大量人员伤亡。高效率的生态修复机制是当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建立与完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对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关注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谨防发生自然灾害时处于被动应付境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建议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以滨海新区为例,在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3S技术对天津湿地景观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得出了天津地区湿地面积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化过程。文章分析了湿地景观的功能、生态过程和格局的关系,探讨了湿地水禽的栖息地的破坏因素及生态修复途径。最后,结合实例提出了天津湿地景观生态化恢复的途径,希望能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湿地景观的恢复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有相关立法规范用于规范和约束生态修复行为,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立法体系。从法条的梳理可知,法律层面的生态修复责任包含两个方面:即直接的生态修复和间接的生态修复。直接的生态修复,即人为采取各项修复措施,直接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间接的生态修复,即通过各类设施设备的运转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功能修复。文章在简要分析生态修复基本内涵及生态修复责任法律表达的基础上,从目标法益、判断标准、责任形式和实际成效等四个方面对比生态修复责任与恢复原状责任的不同之处。而这也是生态修复责任作为新型环境责任形式,其"新"主要体现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生态修复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环境责任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实现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诸如生态修复责任能否被法律予以明确表达,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程序是否有章可循,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是否具备充足的保障措施。面对这些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我们应理性、客观地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是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关生态修复责任的法制度安排通过法实践的方式得以实现,是从应然到实然的一个过程。为实现生态修复责任的最优价值,文章认为可以从明晰生态修复责任的概念与性质,从单行法或者相关法的实施细则中健全生态修复责任法律规范体系,从制度设计和物质方面完善生态修复责任实现的保障措施,从建立第三方参与制度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路径,以期对生态修复责任制度的良好施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大开发战略有着深刻的影响,应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教训,树立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制定出一系列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修复责任关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实现。中国现行法律中生态修复责任表现为一种行政管制工具和一项法律责任方式。作为一项法律责任方式,司法实践中生态修复责任是以请求权为基础的民事责任,属于私法责任。生态修复责任虽有"私法责任"之名,但在私法责任的理论框架下,难以得到圆满解释和适用。遵照大陆法系公私法的二元划分,生态修复责任实为公法责任。此处的公法责任不同于传统的公法责任体系,是环保行政主管机关依赖公法规范督促监管污染者实施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的责任。公法责任属性下生态修复责任的实现,应当建立起以"行政磋商修复+行政责令修复+行政代履行修复"为主导的公法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对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沿线水土保持措施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宫胁法生态修复原理,提出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3个原则,分5个功能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体系,以实现高速公路"点、线、面"水土保持综合防护目标,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监测重点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退耕是其主要原因.耕地面积减少对区域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耕地占补平衡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属经济发展主导型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值得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中部属过渡型地区,耕地保护不影响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小,生态退耕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我国西部属生态保护主导型地区,生态退耕有利于实现水土资源平衡,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耕地保护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