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正> 社会生产力究竟包括哪些要素?对此,我国学术界虽然作过长期而有益的探讨,但仍然存在着重大的分歧。 本文试图从辩证系统观的角度,运用二十世纪兴起的系统方法,来确定社会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 一、从把握系统的整体,到确定系统的要素 系统论认为“整体对于其部分、子系统、元素具有第一性”(瓦·尼·萨多夫斯基:《一般系统论原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对于系统来说,元素不是  相似文献   

2.
<正> 一、研究状况 关于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发展的问题,我国哲学界、经济学界已经讨论了好几十年,形成了不同观点的争论。考察近年来的各种观点与争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 陈诚道、司庸之的文章提出生产力的三种形式:基本生产力、大生产力和飞跃式生产力。基本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其基本含义是指构成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没有这三个要素,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大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管理。“大”的含义,一是相对于基本生产力而言;二是相对于经验管理的作用而言,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管理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科学的、理性的,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被引入生产力中。飞跃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  相似文献   

3.
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而存在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也不例外,它作为一种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由其内在的物质力和精神力构成的合力,是一个由其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其核心问题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运用整体观点、联系观点和最佳观点指导我们的行动,切实增强和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中华民族盘强力作为系统而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系统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某事物系统不但同周围的事物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而且其内部各要素也总是处于互…  相似文献   

4.
将系统论思想引入党建研究,有助于拓宽视野、创新方法,加深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党的建设科学化渗透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系统构造只有在互动作用过程中才能实现科学化。系统论思想要求在完善系统内结构和适应系统外环境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研究党的建设很有必要借鉴系统控制论的思想成果,使党的组织各种要素充分发挥从严治党的控制功能。党性锻炼、思想教育、权力监督、制度规范、纪律规定、党员标准等构成党的建设系统控制的关键要素,它们通过相应的实施路径来体现要素功能,以达到党组织系统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客体(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涉及客体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认识论观点早已为人们所接受,不过关于这个观点的科学依据问题,长期以来却探究和论证得不够.我认为这一情况的存在并不完全是人为的原因所致,而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也有关.现在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大现代综合科学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已在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契机.本文试图运用信息论观点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 1978年以前我国出版的一些政治经济学专著,对于社会生产力,一般只是简单地说,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掌握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构成。简言之,一个是物的要素,一个是人的要素,根本不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随着邓小平同志讲活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被纳入一些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同志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问题,还保持在只承认“在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发展变化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参阅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而不承认科学技术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我认为,这种观点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有一定距离的。它有碍于人们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中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向人们提出了不少哲学问题。比如,系统和要素能否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一对范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系统和要素是事物的两重普遍属性,它们的关系是对立同一的辩证关系。这对范畴,无论是对于认识论还是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应当成为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是整个生产力体系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理由是:现代科技在当今世界的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决定着生产的组织结构、方式,决定着产品韵结构、质量。而且左右着生产的发展方向,左右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速度。科技作用大于劳动者直接劳动的作用,无可置疑地是第一生产力。第二种观点则赞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及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说,反对把科学技术看成是生产力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产力或元生产力,它与生产力体系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力体系,是对提高整个生产力体系的功能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因素。其理由是: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之外,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作为一种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非现实的生产力存在着;②在生产力体系内,劳动者才是具有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是劳动资料的创造者与劳动过程的承担者,离开了劳动者就没有人类  相似文献   

9.
<正> 发展科学技术是当前受到高度重视并已被广泛探讨过的重要问题,但纵观已有的种种观点,觉得仍有不够深入和完整之缺憾。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如何发展科学技术问题从哲学系统论的角度谈一点新的看法,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科学技术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是一个由许多要素在一定的结构方式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整体,所谓发展科学技术实际上也就是提高科学技术系统的整体功能。由于科学技术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系统内部的要素、结构、机制与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因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相应的从科技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组合、运行机制和社会环境四个基本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看国企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兰州学刊》2005,(3):113-115
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图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涵盖了宏观系统中制度管理层面和运行保障层面的因素,也包括微观系统中的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必须考虑它对整个系统各个要素的影响,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系统方法对应于传统的个体方法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从广泛应用的结果来看,系统论得到了普遍的确正。但是,一般系统论还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以往有相当多的论述从系统的自身结构和功能去探索、构造系统的一般理论,而缺少对系统间联系与作用的深入探讨,所以多半给人以一种封闭的印象。似乎系统即意味着事物内部的层次性、结构复杂性。其实,仅停留在对系统定义的具体阐述,使人达到对系统是由要素构成,要素间存在着联系与作用,系统部分之和小于总体等等所谓系统论的一般性了解,是远远没有达到从现有系统工程学等系统理论概括出哲学高度的一般系统论的要求的。因此,难怪有人简单地把系统论称之为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思想的具体化。为要完成一般系统论的研究,我们有必要从对系统的分析研究开始,过渡到对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的考察,以便我们扩大系统研究的范围,找出更高层次的系统规律来。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的要素问题,既是理论界长期关注和争鸣的问题,也是目前条件下进一步深化生产力范畴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观点供思考.有种观点绝对地否定把生产力本身的内在要素归结为人和物的“二要素说”以及归结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三要素说”,这是欠恰当的.因为,第一,从方法论上讲,“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遵循的是“实体还原”的方法,即把现实生产力还原为它的原始单元,这些单元都是一定时空中存在的可感形体,而且对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各自不同的功用.“还原”本质上是一种“分解”或“分析”,而“分析”的方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也曾把人和物看作是生产条件的要素,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看作是劳动过程的要素,这正是“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立论的经典依据.我们认为,生产劳动的实现和生产力的形成是同一个过程,因而实现生产劳动的要素同时也是形成生产力的要素.第三,“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揭示了现实生产力的实体构成,便于向我们呈现和说明简单生产劳动的情况,特别是原始生产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它各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调动各系统各层次作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应,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产品论     
生产是劳动者运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以获得产品的过程。把生产看作一个系统,它包含有两个因素:—是生产要素,指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能源动力、资金(资本)、技术、管理等;二是产品,即是一种产出或者说使用价值。没有生产要素就无法进行生产,但仅有生产要素而没有产品,也不成其为生产。故产品和要素都是构成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以来,经济学偏重于研究生产要素,而对产品研究得少。如生产力经济学经常讨论生产力有几个要素,还有工具论、劳动力论、劳动对象论等,生产力系统论则把要素集合为系统。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区域承载力城市是一个以获取集聚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技术即集约社会生产力的空间地域系统。而城市与其周围腹地区域又是一个相百促进、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城市与区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性地域巨系统,它由城市、区域以及城市——区域联系三个子系统有机构成。在这一巨系统中,一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产力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系统。它从源泉(自然力、人力和科学技术力)开始,到直接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到这些要素结合的结果(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结果(剩余产品)又转化为生产力新的源泉,并通过积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取得更多的结果。社会生产力就是这样在它自身的系统中循环不已、螺旋形上升地向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在运动中又衍生出两个规律:一是这个系统的横向比例(源泉、要素、结果各自的结构,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经济比例)的规律,另一是这个系统的纵向转化(由源泉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由生产力转化为产品及其实现)的速度规律。这两个规律就其抽象形式来讲,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补充,共同构成生产力规律的体系,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共有规律。在商品经济下,它们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人才管理是对科技人才及其社会劳动的管理,包括科技人才的发现、使用、培养及其作用的发挥。其目标是发挥科技人才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科技人才管理的系统原则,就是把一定范围内的科技人才队伍作为一个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管理,使其达到整体功能最佳。根据系统理论,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有机整体,要素是整体的部分,要素与整体、环境以及其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使系统整体呈现出各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质,具备各构成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产力要素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而关于生产力基本要素问题的争论更为激烈。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二要素论。认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主要指劳动工具);二是主要素论。认为除了上述两要素外,还包括劳动对象;三是多要素论。认为除了上述三要素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分工协作、信息、教育等要素。以上三种观点的提出和反复论争,对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多要素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对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但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偏颇,都未能全面科学地阐明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容。同时,也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  相似文献   

19.
<正> 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堀起的技术科学理论。作为一门横向学科,系统论在它出现后短短几十年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学科,从而成为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的现代科学方法。系统论的出现,为科学一体化的发展展示了诱人的前景。尤其是它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里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如何将系统论引进社会学领域,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把握社会系统,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我们认为,系统论关于整体的观点、结构功能的观点、层次的观点与社会学从辩证综合的角度在总体上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学科特点是基本吻合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结合,不仅将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有力的科学方法工具,而且从建设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来看,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因此,本文试图就社会学和系统论结合的根据以及二者如何结合等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广西经济的基础。对于广西的农业经济问题,不少人从结构、布局、规模等方面去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于指导我们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仅仅从这些方面去研究还不够,还有必要引入新兴的理论——系统论,来研究和指导广西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问题。系统论,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一观点的具体运用,是对客观世界深化了的和正确的认识。它被许多学科引进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系统论认为,凡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是一个系统。广西农业经济,是由农、林、牧、副、渔等五业,生产力各要素,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