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 (一) 管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和生活,因此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在进行着管理活动。但是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和探讨,则是近百年才开始的。 所谓管理,就是把人力和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完成一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或者说,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的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种要素,促进它们相互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管理科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生产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就越复杂,科学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劳动力商品问题又形成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产生的必然性、劳动力商品化同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关系以及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质与发展方向等问题,谈谈我们不成熟的看法。 一、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买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社会化,一方面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经营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需要对方的产品,需要交换。另一方面,决定了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一定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和组合。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一般社会前提。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生产要素所有制形式,包括劳动力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物质利益关系,则是物质产品和劳动力采取商品买卖形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主劳动者的自由时间,直接关联着劳动者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者自由、全面的发展(包括其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从而也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从理论上廓清这一问题,在当前具有现实意义。 自然的一昼夜即一日等于24小时,在这24小时的分分秒秒中,都充满着人们形形色色的活动。这种自然日对人来说,就是自己的生活日。当我们将人作为个体的劳动者来考察时,便会从人的生活日中划出劳动日即劳动时间来。 经济学上确切的劳动时间是狭义的劳动时间,它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场所为社会生产所付出的智力和体力的时间。这样,在单个劳动者的生活日中,便可区分为劳动日和劳动外时间,即劳动者的生活日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劳动者劳动外时间的活动,就其活动的方式来讲有两种:一是自然生理性的;二是社会性的。人,具有二重性,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欲望、需要相应地也分两类:生理的和社会的。这种二重性质必然要反映在劳动外时间的活动方式上。生理性的活动主要包括饮食、睡眠、锻炼;静息、洗涤等等。社会性活动主要包括参加社会交往、各种集会、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就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我国传统的劳动制度是建国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城镇劳动就业实行“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统一分配到企业,以固定工的形式使劳动者和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这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劳动制度,对保证就业和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多,使劳动就业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供求状况,从总量上看,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就业压力非常大;从结构上分析,大部分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而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深入发展,马克思所揭示的异化劳动出现了新的状况和挑战,劳动者对异化劳动的认知对其劳动状态产生很大影响.综观各种特征历史阶段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展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自身生产要素的结合状况是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关键,这同时也是当代劳动者"资产阶级权利"的合理表现.如何把握好三者的统一结合,并注意预防"资产阶级权利"的演变,是我国广大劳动者消除异化劳动痛感,确保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积极性的必要认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劳动保险制度始建于建国初期。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劳动保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的体系。但从现实来看,这种社会化的体系尚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劳动保险制度在对象和待遇上存在的严重的城乡差别、部门差别和劳动者身份差别,与劳动保险的公平性和社会化要求相背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劳动保险对象和范围也逐步扩大和发展,但劳动保险对象仍然是非全民化。劳动保险的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就其劳动保险的概念而言,劳动保险是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时,能够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做为保险对象的劳动者,应该是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所有劳动者,而我国,真正能够享受到劳动保险的劳动者,只占一部分。从这一点上讲,我国的劳动保险有违现代社会共同遵守的公平原则,没能充分体现劳动者在社会上的平等权力。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我认为,我国的劳动制度应该是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劳动制度,即劳动用工的市场化、工资增减的市场化、劳动保险的社会化、市场化与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化等一套新的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市场化、社会化的广义劳动制度.一、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广义劳动制度的基本内容.1.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即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来配置本身发展所需要的不同工种、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劳动者.而劳动者也可视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人的志愿而自由地选择职业.过去那种完完由劳动部门批准的指令性的用工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予改变.2.市场化的工资制度.企业工资不再是指令性的指标工资,而是市场工资.国家应该全面下放企业对职工工资的决定权.企业应根据通过市场检验的微观效益,按照自律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劳动概念是反映社会生产活动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反映人们对社会生产过程认识的一个侧面。生产劳动概念应如何定义,争论甚久,本文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一、马克思以前关于生产劳动的概念重商时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生产领域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劳动,交换是不能创造财富的。从十五世纪末开始,一系列地理大发现有力地刺激了西欧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说:“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5页)的确,无论是家庭、民族内部的分工,还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者是企业内部以及其它类型的分工,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现代迅猛发展的生产力和不断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生产的新领域联系起来考察,那末,社会生产力的每一巨大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劳动分工,而每一项新的社会劳动分工,又总是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的标志。企业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是和企业直接生产劳动相分离的产物。它的产生,把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藉以实现的劳动方式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分工。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孙善良近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也有人把它与企业的管理分离开来,片面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管理只是对企业的产生计划、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劳动组织、生产经营等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知识劳动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主要劳动形式。与传统劳动受资本支配和控制不同,知识劳动显现出了对资本的相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知识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支配地位、知识劳动者在价值分配上的优势,以及知识劳动者相对于资本的稀缺性等方面。在高科技企业中出现的与传统企业资本雇佣劳动形式不同的劳动雇佣资本的新现象,是知识劳动对资本相对优势的集中体现。知识劳动对资本的相对优势,使知识劳动者有了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机会,影响着企业的组织形态与经营战略,强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国家干预,并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为其向更高级的社会制度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动组织的两种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劳动组织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广义上使用的劳动组织概念,一种是狭义的劳动组织概念。广义的劳动组织概念,泛指人们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的分配和组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讲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以及“社会劳动组织本身,  相似文献   

15.
奖金的本质     
奖金与工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根据劳动者给予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支付。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反映的是定额内的劳动,后者反映的是超额劳动。奖金是工资的补充形式,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奖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劳动者为社会多提供超额劳动。超额劳动是奖金存在的前提,也是衡量奖金数量多寡的一把尺子。一个劳动者,是否应该获得以及获得多少奖金,只能以其是否提供了超额劳动以及提供的多少为依据;对一个企业该不该发奖金,发放多少奖金也只能以这个企业是否超额完成了计划,以及提供了多少超额劳动为准绳。离开了对超额劳动的奖励,奖金也就失去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有一种意见认为,奖金的本质在于奖励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干劲、责任心和创造性。否。这是实行奖金的目的,而不是奖金的本质。这种意见的不妥之处.就在于把实行奖金的目的和奖金的本质混淆了。  相似文献   

16.
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活动是人得以成为人的根据,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征.活动方式是活动这一内容借以表现的形式,活动方式应是人们对生产技术利用的社会方式,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结合的具体结合形式.制度是社会统治者确定或社会共同体认可的关系,活动和活动方式决定制度的产生和跃迁,制度为人的活动提供活动的空间,形塑人的活动方式,范导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想就国有企业如何顺利地实现股份制,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代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实现的目标现代股份制是在生产力和社会化得到极大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与现代发达商品经济相联系.在现代股份制中,董事会成员并不—定是股东(有的也是股东),他们是一群具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企业家.股东并不完全是按投资的份额对企业重大决策行使决策权,在这里,决策权与股权相分离.所以其基本目标,是追求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和财产增值并让财产所有者获得更多的收益,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企图在同行业占据垄断地位.马克思曾经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人的个体发展史.人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状况,是生产关系的基本状况,也是人的个体发展的基本状况.如果我们撇开各种社会形态中劳动者的社会觉悟和劳动性质不论,人类经济实践已表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根本途径在于劳动者能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并且这种结合越是紧密,劳动者的积极性越是易于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本主义社会企业里,资本家的积极性和责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是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实现的经济效果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它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体现。既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劳动者之间进行分工协作的一种制度,又是现阶段按劳分配在工业企业中得以具体贯彻执行的较好形式。它把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分配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更确切地说,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实行权、责、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济管理制度。因此,实行经济责任制,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紧紧抓住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因为提高经济效益是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出发点和落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 2 0世纪 6 0年代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 ,劳动质量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核心 ,劳动力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已由简单的生产劳动变为科学劳动 ,整个社会劳动不断智能化 ,企业竞争聚焦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上。实践的发展和需要 ,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所谓人力资本 ,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等 ,是劳动者素质的总和 ,它是通过对人的保健、教育、迁移等投资来形成和不断积累的 ,表现为人的素质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中保健投资所增强的体质是人力资本的前…  相似文献   

20.
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仅是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给与之相当的货币工资吗?劳动者按劳分配仅是一次吗?否。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劳动者必要劳动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的生产耗费需要得到补偿,凡是用于必要劳动补偿的产品价值部分都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