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相互渗透不断扩大,交叉性金融产品逐步出现。单个市场或金融机构的风险将会通过这种交叉传递途径扩散到其他市场或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形成交叉性金融风险。本文对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全面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方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创新持续推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呈现集聚效应。区域性金融风险突发性强,传导速度快,局部机构的经营恶化极有可能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此,现阶段亟需借助金融审计手段,发挥金融审计的预防、警示等作用,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防范与化解,进而促进区域金融健康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4.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源于1929—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银行倒闭风潮。此后,各国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了探索。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金融自由化发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组织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对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的绩效进行科学、严谨、及时地评价,成为度量金融风险,考核银行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这样,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随之常态化,其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提出金融创新与风险化解的动态依存理论假说,并以此来解释两者的矛盾运动和探求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提出金融创新与风险化解的动态依存理论假说,并以此来解释两者的矛盾运动和探求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作为风险承受者所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有许多种类.不同的金融风险除了自身的产生.表现形式不同.还有一些共同特性:首先,金融的基础是信用关系.它以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为基础,在所有者让渡资金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因素或环节出现问题和变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关于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中提出“研究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完善的住房金融体系将逐步构建。回顾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就是住房金融问题所产生的次级贷危机。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住房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如何防范我国住房金融的风险的措施。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的发展,住房这一问题日益加深,研究当前我国住房金融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业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又存在高度风险的领域。我国目前正处在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性阶段,金融风险日益凸现,且国内外金融风险的互动性逐渐增强,因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尤其重要。从发达国家、地区银行的实践来看,风险管理贯穿于银行工作的全过程,所有工作以防范风险为核心,是银行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真正竞争优势。加快建立一套严密高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不仅有利于指导商业银行认真做好风险的识别、量化、管理工作,还能够及时减轻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失衡。但目前尚无涵盖各个层面、宏微观相结合的预警系统,以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的风险和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伴生物,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或称扩散性.本文探讨了金融风险传导的相关问题,包括金融风险传导的条件、传导强度、传导效应、传导的终止及金融风险传导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交互行为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和宏观经济风险指数,采用DCCA、MF-ADCCA、基于时间延迟的DCCA算法与TVP-VAR模型分析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之间交叉相关的、非对称的、方向性的、时变性的复杂交互行为,结果表明: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呈双向交叉影响作用关系;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金融风险的累积会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而金融风险的释放却不能及时带来经济的繁荣;金融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间具有显著的时变关联性,宏观经济风险对金融风险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极值理论引入到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中,通过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估计我国33家上市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整体的风险贡献,并识别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总资产收益率呈现明显的非正态分布特征,使用极端分位数回归技术可以更准确的度量尾部的风险联动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水平最高且波动变化最大,系统性风险贡献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基本为银行类机构;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金融机构的风险贡献水平相对较低;通过与其他研究的对比发现,考虑到极端情形下的尾部风险联动性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贡献上升。本文的研究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本身所拥有金融风险很多,而且企业面临的外部金融风险也来自多个方面。在企业金融风险中,金融投资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金融创新作为拓展市场、提升利润的有效手段,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与之相伴的是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创新在规避原有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为了进一步克服金融风险,又会引致新一轮金融创新,从而形成创新与风险的交替演进。因此,防范金融创新风险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关系的同时,就金融创新与实施当中产生的金融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商业银行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金融安全对维护一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维护金融安全工作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与有关部门发挥好协调作用。金融安全协调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之目的。建立金融安全协调机制必须加快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金融机构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发挥普惠金融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加剧金融风险传播的可能,但目前尚未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风险传播的影响进行严格分析.本文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传播的视角出发,首次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行业间极端风险传播的机制,接着利用我国31个省份、18个行业的股票收益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实体经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的传播,也使得金融与实体经济行业间的极端金融风险溢出程度增加.因此,在发挥互联网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防范行业间的极端风险传播,以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脆弱的问题分析,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为稳定金融市场,保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避免金融脆弱现象的发展,必须完成机制转型,全面消除旧的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建立健全的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新的金融体制。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任务艰巨,只有有效防范存量金融风险和增量金融风险才能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