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总的说来,英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迄今为止依次经历了无责任时代、过错责任时代、严格责任时代以及当前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当然,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上述演变路径不是偶然的,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筑起了"合同相对性"的堡垒,这意味着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选择了违约责任;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视,过错责任勃兴;20世纪60年代后,保护消费者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主导性国家政策,严格责任开始盛行;因为严格责任的单一性,不能适应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逐渐过渡到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归责时代.  相似文献   

2.
论严格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无过失责任都是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依据,即归责原则。无过失责任与严格责任有本质区别:无过失责任不以过错为责任构成要件,不承认不可抗力、第三人过错等免责事由;严格责任可视为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过错推定程序来实现的过错责任。我国法律中存在着依严格责任和无过失责任归责原则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责任采用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 ,以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制度。从一般意义上归责原则到具体的法律规定 ,具体探讨《合同法》总则及分则 ,对深入掌握违约责任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诉讼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也是确立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关键所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一般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然而,面对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过错责任原则已突现其局限性,依过错责任原则认定行为人过错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本文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在对知识产权侵权的过错责任原则这一归责原则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方案,力求构建一种以过错推定责任为一般、以过错责任为例外的二元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5.
民法的归责原则 ,是构建整个民法内容和民事责任制度的关键 ,合理的归责原则体系一方面应充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应体现民事责任制度的制裁、预防、补偿、保护权利等价值功能。我国民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应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合同法中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导致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法的价值判断标准、对西方国家合同法归责原则的演变趋势及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对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标准取舍上的认识不同。在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基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标准,我国合同法的合同责任归责原则框架应该是过错责任和严格责任并存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7.
与Trips协议相适应的商标侵权归责原则与我国民法通则、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确认的以过错责任为基本原则的侵权归责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应当采用过错归责而非有学者认为的无过错归责。把握商标侵权责任构成与基于商标权请求权的其他民事责任构成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理论上理顺我国商标侵权责任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在美国、英国以及欧共体,经历了合同责任、疏忽责任、担保责任到严格责任的演进。我国理论界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观点并不一致。现行产品质量法和民法通则对我国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是采用生产者承担严格责任,销售者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和严格责任并举的归责体系,从而比较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按照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奸淫幼女是故意犯罪,必须以明知幼女的年龄不满14周岁为条件,在归责原则上适用过错责任,这在理论和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奸淫幼女行为适用严格责任也并无不妥,这除了因为严格责任更有利于刑法保护幼女的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外,还因为严格责任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无过错责任,不构成对过错责任原则的悖反,而且,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实质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排斥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10.
冷传莉教授在《论民法中的人格物》中坚持以严格责任作为人格物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笔者从严格责任的适用和概念等对此作出反驳,认为应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此外根据《解释》与《侵权责任法》关于人格物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冲突以及国内外理论及实践情况,肯定了在人格物侵权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与严格责任之分。在具有明显依从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若对双方当事人一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易为用人单位提供逃避法定义务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口实;若一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又会同时加重劳动者承担责任的风险,将其推向更加困难与无助的境地。只有对双方当事人区别对待,即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时,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时,采严格责任原则才真正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2.
对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赔偿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个趋势的直接理论基础就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我国自1995年颁布《国家赔偿法》的10年中,对归责原则的褒贬不一.通过对归责原则的三种体系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的重新构建方案--以违法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或危险责任原则)为辅助的三元体系的多层次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侵权属于民事侵权的范畴,但在知识产权侵权归责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知识产权侵权、知识产权侵权归责与侵权责任是相互关联但又有明显区别的概念。为理解知识产权侵权归责问题,可以引入知识产权请求权的概念。在对待知识产权侵权归责问题上,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本的归责原则,而不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从民事侵权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立法及国际公约的规定以及知识产权侵权的现实情况评判,均可以得出过错责任原则为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吴祖祥 《兰州学刊》2004,(5):166-168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学者们对中国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的建构众说纷纭.笔者在文章中阐述了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涵义、历史演进,并对归责原则进行了法理分析,认为我国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应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构成.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即确定加害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原则。其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契约责任、过失责任及严格产品责任等几个历史阶段。严格产品责任币是无过失责任,二者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同。在我国,产品责任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的一种,其归责原则应实行严格产品责任,这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伦理道德观念基础的,是随着侵权法功能的转变而出现的,也是顺应世界产品责任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民法学界对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有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的学说,这些理论都存在一定的瑕疵。无过错责任归责的基础并不在于“无过错”而在于体现“公平价值”,因此应将无过错责任与原有的公平责任合并,故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只有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两种。当然,公平责任包括了酌定的公平责任和法定的公平责任两种。  相似文献   

17.
董春华 《理论界》2008,(7):62-64
在产品担保责任中,加拿大和中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都为严格责任。在产品侵权领域,加拿大产品责任为过失责任原则,中国产品责任为严格责任。两者的不同有深层次的原因,如社会背景、社会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卢子扬 《理论界》2013,(7):96-98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等物件致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国外所采立法例包括: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结合责任原则。国内学者观点不一致,有采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无过错责任原则。本文则基于无过错责任原则必须法律有明文规定为限、从法律解释的视角分析、从作为侵权责任归责基础的归责事由判断以及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符合经验法则并具备合理性等理由,支持采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9.
贺翀 《广西社会科学》2006,(1):72-73,76
建筑事故归责原则是确定责任归谁承担的标准和依据,是处理建筑事故责任归属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建筑事故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并具有直接决定建筑事故的责任构成、决定建筑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责任分担、决定举证责任的内容、决定免责事由以及决定责任的大小等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事故侵权归责原则,是指确认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属所必须依据的法律准则,即依据何种标准来确定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责任。一、国外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概述美国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演变。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州的判决还对交通事故的加害人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虽然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以制定法明文规定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彻底放弃过错责任,而直接采用无过错责任制度,但是,以保险制度为一种中间步骤,美国侵权法在道路交通事故领域的发展趋势正在逐渐向无过错责任制度演变。德国率先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