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化思想源于柏拉图的世界模式理念,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意味着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掉,受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而自由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笔者看来,异化本质上应当是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对虚假国家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批判、自在必然性批判,其目的论证人类解放意味着消除人对人的统治,人对人的剥削,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历史必然性不再驾驭人了。和谐社会成为人类解放之后的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旨归和目的,那些"主义"和政治理念的讨论,最终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因此,和谐社会就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疯狂成为美国文学的时代主题。塞林格在作品中刻画了大量的这类具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文学形象。他们试图追求自我表达,摆脱异化,因而被看成疯子。他们的疯狂反映出现代社会权力统治和科技发展导致的社会异化现实。文章从权力理论和人格理论等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挖掘这些疯狂形象的表现和疯狂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主体自觉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征.对传统哲学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主体自觉的出场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实现主体自觉,需要把人从宗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揭穿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需要把人从政治国家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揭穿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和作为私人的对立;需要把人从旧哲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揭穿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需要把人从异化劳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主体自觉,是本体论逻辑、认识论逻辑、方法论逻辑和价值观逻辑的有机统一,为人的自我解放和自我超越勾画了新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技术理性时代是指工业文明社会以来,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方式,可以称之为一种绝对的理性主义。技术理性时代科学、技术、理性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出现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的失落,导致了"完善的人"的消解,加剧了教育异化、学习异化,加剧了学校教育工具化、制度化、理性化、科学化、机械化和终身化。关注人的意义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理性形而上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存在论基础,在资本主义状态下人被物(如资本、商品)统治的实质是抽象理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造就的异化。马克思在异化劳动中找到了理性形而上学的现实根源,异化劳动理论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切入点,并指明了回归现实生活的过程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第三,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是较早地明确使用"消费社会"这一称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消费社会是富裕的,但同时也是病态的。第一,技术理性利用对消遣、娱乐、休闲等的控制,成为消费社会新的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第二,不断发展的技术以及强大的商品和消费逻辑,彻底破坏了文化的传统形式和基础,使其丧失了颠覆和反抗功能,沦为单向度的文化;第三,消费社会不断地制造和满足各种虚假需求,这是所有异化现象的根源。基于对现代性的反思,马尔库塞构建了独特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点源自他对资本主义早期工业社会的观察。在马尔库塞看来,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虽然不同于马克思所处年代,但"异化劳动"并没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消失。在技术合法性外衣的包装下,现代社会变为了一个"单向度社会"。特别是在流通和消费领域,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消费"制造了众多虚假的需求,把人变为了资本的工具和奴隶,变为了"单向度的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只是表面上得到了类似于"商品交换"的自由,但其实则是不自由的。这里的"自由"已被"制度化"地融入了"社会有机体"中,最后"异化"成为资本统治的工具。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时代,处于以及向往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人们,应该明白和清醒:"资本文明化"本身并非意味着人类的最终解放和幸福,相反则意味着人类文明走向"新奴役之路"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人处于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是资本增殖的工具。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一维视角下整体的人,包括资本家和工人,因劳动异化和资本异化而沦为资本的奴隶;在价值流通领域,二维视角下资本家和工人成为买者与卖者,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使得资本家(买者)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卖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增殖;在价值分配领域,三维视角下,雇佣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者之间的价值分配是按资分配和按土地分配,缺乏正义性和合理性;在价值生产领域,多维视角下分工体系中的人成了分工体系的一个个器官,通过协作和分工加速了资本增殖。要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推翻资本的统治,实现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和生命逻辑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科技带动了社会高速发展却又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所能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奴役和统治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窒息了人们的怀疑和创造精神。从伦理学的角度积极思考科技异化的成因并寻求解决和抑制科技异化、确保科技安全的思路与方法,澄清人们对科技发展的困惑,有助于促使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彰显科技内涵的伦理价值、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加速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也有助于完善国家现代安全文化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13.
宗教理性和道德理性都是理性异化的产物。它们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客体,体现了理性的智慧,后来都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控制、压迫、统治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小说中存在着这样一类专制型寡妇形象,她们虽长年身受封建男权制压迫,却被其浸润同化,进而模仿男性权威在家庭中对子辈施行专制统治,成为不幸与悲剧的制造者,异化为男权忠臣。  相似文献   

15.
现代理论界在阐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时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解读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沉思和反思的,本来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无生命表征的定形物如何会奴役活生生的人呢?这种定形物真的具备奴役人的能力吗?在笔者看来,异化应当是这个日益碎片化世界中人奴役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科技异化消解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异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所带来的危害越发凸现,使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日益严峻。这种情况下,如何消解科技异化、防范其所带来的危害,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揭示科技异化产生的原因入手,对作为科技异化消解途径的科技人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国家作为政治组织在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以后,有着双重属性,即阶级性和社会性。这种双重属性体现在行政权力上:其一,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权力形式,行政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是公共性;其二,的确存在着总要摆脱公共性的属性。这决定了公共权力既可以成为谋取公共利益的权力形式,也可以成为谋取个人或集团私利的手段。防止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必须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从权力制约权力到社会制约权力的转变;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尊严"是人作为存在的基本权利,不但伴生于生命的全过程,而且体现在与人的本体存在的哲学之中,既有现实性,又具有抽象性。由于受制于统治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使得尊严的关注一直落后于人权的解放。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物质上的满足,民主权利的主张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得尊严成为当下社会进步的重要话题,而人的尊严同时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显现出成为科技和物质附属物的倾向。加上人的追求不断提升,使尊严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解决人的尊严异化问题,必然从提高科学素养、强化人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尊严权利的角度出发,来实现人的尊严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马克思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的“生产和消费同一性”观点,揭示了现代消费社会的可能性,但并不说明现代社会的实质已经由生产转化为消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消费成为异化劳动的新形式,拜物教转化为消费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逃离商品生产进程和资本运行逻辑,现代社会在其根本性上仍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来看,正是资本逻辑导致现代人的发展过程始终包含着深刻的矛盾悖论。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扭曲了人的发展进程。资本逻辑与人的全面异化之间具有本质性的关联:资本与现代异化都遵循同一种颠倒的主体性逻辑,具有相同的历史起源和实体结构,资本统治构成了现代异化的根基。资本逻辑所支配的全面异化,加剧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就必然表现为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脱节与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