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康在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阐释弗洛伊德的过程中,不但丰富发展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法国哲学发生了深远影响。他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阐释了自我的构成,把人类主体看作不但是可以构造的,而且是具有非理性欲望的一个结构。他继承了结构主义者对语言的解析,把言语或书写的意义视作一种功能,是说话者或书写者的无意识思想和动机的流露,而非词语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他还以自身实例展示了思想是寓于时间之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承认思想的不完整性,才能不断发现真理。这也许是他对解构主义发生的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子昂 《理论界》2007,2(11):190-193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思想体系十分复杂,他既热衷于精神分析学,又投身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当代不少学术和思想领域里都能见到他的足迹,如文学美学、哲学、解释学、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等。本文主要从拉康式的语言无意识主体出发,论述其在文学及艺术场域中的实践、阐释以及审美表征。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批评话语在文学研究中呈历时性发展线索,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的研究重心在文学要素中的转移及相关批评策略:以作者创作心理为对象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彼得·布鲁克斯的叙事情节;哈罗德·布鲁姆的后结构主义文本互文性分析;精神分裂分析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4.
姚本先在《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它虽然不是弗洛伊德的发明,但他是第一个认真探讨并以此确定精神分析学说体系的人,也因之成为该学说的真正创始人。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基于生物个体机制,提出了个体潜意识。荣格针对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潜意识生理与本能冲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潜意识,这是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卓越贡献。荣格的理论是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在潜意识基础上作出更大发展与贡献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罗姆,他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社会潜意识,从而…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现象学方面,胡塞尔晚年“Horizont”(视域)学说比他的他人理论更接近当代的“他者”旨趣;在精神分析学说方面,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他者”已蔚然大观;在同时代的法国哲学中,勒维纳斯的“他者”理论更是对他者状态的尖锐化和鲜明化。可是,德里达的问题是,如果胡塞尔的“视域”已经成为康德意义上的理念,成为“太阳的太阳”,成为历史性本身,那么,我们该如何讨论这个意义上的“他者”?如果精神分析中的“他者”只不过是一个“发明”,我们该如何认识“他者”?如果勒维纳斯希望走出一条迥然不同于希腊传统的道路,但他所提出的“他者”…  相似文献   

6.
论弗洛伊德对神话原型批评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乃至于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认为,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①一般认为,神话原型批评的成熟与发展与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的核心集体无意识理论息息相关。莱格一度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后来杀出弗洛伊德的营垒,修正着泛性论的偏颇,自立S‘二户开创了分析心理学学派,但其理论基石却是以精神分析学为基础的。进而言之,莱格为神话原型批评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体系导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反过来说,精神分析理…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拉康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自弗洛伊德以后最具影响力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20世纪有国际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在走进拉康的世界之前,首先要了解拉康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否则很可能会不得其门而入。追踪拉康的学术历程,描画其思想来源的地图,或许是一条接近拉康的“捷径”。在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拉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做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期,然后分别探讨拉康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索绪尔的语言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  相似文献   

8.
在意识形态批判问题上,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连续性又存在断裂,而正是这种断裂,构成其“后”学特色,形成了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他们都倾向于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反对把意识形态作为“知”的,而是强调分析意识形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8,(4):134-141
雅各布森从失语症的研究中得出了隐喻与转喻的两极图式,这个超出语言符号本身的图式被拉康继承并建构到其能指链的运作方式之中。因为拉康改写索绪尔的符号算式之后需要重建意义产生的方式,转喻与隐喻问题就成为他整合语言学和精神分析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拉康确立了转喻对隐喻的优先性,并重新阐释了弗洛伊德的"移置"和"凝缩"概念。转喻与隐喻理论为拉康的精神分析提供了基石,成为他解释一系列精神分析现象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转喻与隐喻问题的阐发,揭示了拉康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死亡本能是弗洛伊德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长期以来影响了法国现代思想家巴塔耶以及拉康,德勒兹通过对尼采哲学权力意志的重新阐释,改造了死亡本能是把生命导向无机物的精神分析学的观念,把死亡本能理解为生命不断创造的心理———物质的重复模式,并把死亡本能运用于德勒兹哲学中差异与重复这两个基础性范畴。德勒兹把死亡本能与柏格森的时间与创造的进化观念相结合,从而超越了拉康哲学中主体被构成性的虚无主义的理解。他把死亡本能理解为是重复的肯定性,是生命活动的发散性,死亡本能构成了德勒兹在生命丧失过程中认识生命存在差异性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打破同一性本体论假设而趋向“游牧式”思想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拉康思想标志着西方哲学和美学在多方面的演进:在精神分析上的演进,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的演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演进,从文本向图像的演进,从无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演进。拉康对爱伦.坡的小说《被窃的信》的分析和对与视觉美学有重要影响的观悟(gaze)理论的提出和分析,显出了其在美学上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美学是20世纪前半期西方美学的重要思潮之一。其中,精神分析学美学是最为重要的流派。总体上看,这一思潮对现当代美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勾画出弗洛伊德、荣格、阿恩海姆、拉康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超出了心理学范围,更广泛地深入到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美学、诗学和文学艺术各领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美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与荣格艺术动力论比较秦丽萍在精神分析学史中,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道扬镳意味着一个新的分析心理学派的诞生。在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观念上的意见分歧,使他们各自的艺术观也染上了不同的色彩。但毕竟他们还共同走过一段相同的路,因此,二人艺术观中相同或相近的因...  相似文献   

14.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多学科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广泛流传和应用,并不是因为它有着统一的哲学观点,而只是因为它对于社会一文化现象的结构分析的方法有着较为广泛的适应性。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克罗德·列维一斯特劳斯作为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就毫不讳言地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它对社会事实进行试验,把它们转移到实验室。在这里,它首先注意的是关系,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正是由于他首先把结构主义为分析方法首先应用于人类学和神话学领域,建立起结构主义方法的基本模式和操作程序,使结构主义开始从语言学正式走进了社会—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戴着结构主义徽号的学者,如结构主义历史哲学家米歇尔·富科,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结构主义政治理论家濮兰查斯和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等等,在法国理论界和学术界掀起  相似文献   

15.
自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产生以来,先后出现生成了莱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结构主义、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阿尔图塞结构生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们设法从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和理解整体、尤其要努力去把握那潜在于事物现象外部联系下面的深层结构。无论是语言学、人类学的,还是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的结构主义方法,它们都使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通过某种结构或模式达到了一种理性主义的认识阶段。这正如皮亚杰所断言的那样:“一切有关社会研究的形式,不管它们多么不同,都是要导向结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第68页,下面引文仅注页码) 然而,上述种种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通过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检验与批判,大都显现出了这样一些不足之处,结构先于社会,仅重同时性的静态描述,不能从历史性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科学价值管晓刚19世纪末至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从一种探讨精神病病因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演变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又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它“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彻底变革”①。“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  相似文献   

17.
在精神分析学的语境下,通过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呈现了荣格象征理论的来源与特点,核心观点是象征来源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其生成过程恰与无意识表达自身的过程相吻合.在象征与符号存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将索绪尔语言学引入荣格的象征理论,为荣格的象征理论找到了语言学的基础,并尝试建构一种以语言学为基础的关于象征理论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将索绪尔语言学的启示运用到对荣格象征实例的具体分析中,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挖掘荣格的象征理论.  相似文献   

18.
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与游牧政治为法国结构主义的版图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的同时,也昭示了一种唯物主义寻根的理论企图,在差异中肯定本体、游牧政治中解放游牧民,将弗洛伊德心理学意义的欲望置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差异区分与游牧逃逸既是个体欲望的外在展现,也是对现代性的解辖域化奠基,差异与游牧成为反对宏大叙事、构筑个体愿望的微型学.  相似文献   

19.
无意识主体理论是雅克·拉康哲学的基本内容与根本特征之一,也是他与其他精神分析学家最明显的区别。在雅克·拉康“无意识主体理论”阐述中,可以找到三个基本观念与弗洛伊德“无意识主体理论”来比较,分别是:现实界一想象界一象征界与本我一自我一超我;研究弗洛伊德“无意识主体理舌爸’’与雅克·拉康无意识主体理论多层次的耦合关系,是雅克·拉康未完成的问题,也是当前雅克·拉康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段方乐 《理论界》2006,(6):170-171
拉康把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理论的生长点,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建构方式和弗洛伊德无意识欲望理论颠覆性的改造,奠定了自己欲望学说的逻辑基础。伴随着对主体际关系中确立的自我的否定,拉康揭示出作为他者的无意识奴役结果的欲望的本无性,彻底终结了各种传统的欲望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