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研讨会于4月4日至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就孙中山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性质和形态问题有四种意见:一,仍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机械唯物论和进化论唯物论,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建都设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全有 《天府新论》2004,(2):98-100
都城设置是孙中山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中华民国的首都设于何处 ,孙中山的思想有一个流变过程 ,前后有上十处地方为其所注目 ,其中有的城市一提而过 ,有的则多次强调。在所有的都城候选城市中 ,武昌和南京是孙中山最为看中的所在 ,这更主要的是基于反对袁世凯定都北京的考虑。在武昌和南京之间 ,孙中山有时候倾向于前者 ,有时候则对后者予以强调。当然 ,从总体上来说 ,在孙中山眼里 :武昌和南京实属各有千秋 ,互为伯仲 ,介乎于均可之中。至于其建都主张 ,更多的是基于现实政治斗争考虑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刘增合 《文史哲》2001,(4):115-116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76周年之际,由日本创价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21年 3月 11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近百名来自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孙中山的思想观念。人物与事件和国际关系与外交等重大课题展开严肃而又热烈的讨论。兹将会议研讨观点略作概述。 和平与战争交叠更替,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历史发展的行程,也给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注入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孙中山与世界和平问题成为会议关注的主要议题。林…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为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演讲而写的著作,发表于1937年7月。《实用主义》则是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1906年至1907年为波士顿罗威研究所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几篇演讲稿,成书于190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主义》已加入了一些有关的文章)。我之所以对这两本著作进行比较分析,不只是因为实用主义和实践都是从希腊语“行动”一词的意思引伸而来,更主要的是基于以下的认识。在探讨如何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注目投笔于实践的问题,有的提出实践哲学,有的主张实践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或者现代模式。至于两种新提法与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孙中山在其国民会议主张中所表达的职业代表制,很难说是其民权思想真正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标志,更像是一种应对时局、把握机会的政治实用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座谈会情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编辑部邀请成都、重庆地区部分理论工作者和企业政工部门的同志参加,于6月7日至9日举行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讨论会,主要讨论了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怎样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两个问题。现将讨论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归纳整理如下。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名称问题现在报刊宣传上,有的提思想政治工作,也有称为政治思想工作或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的。这四个提法的含义不尽相同,需要规范化,以便进行科学研究和在工作中正确划分职责范围。有的同志考  相似文献   

7.
<正> 为隆重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67周年,弘扬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和爱国精神,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于1992年3月7日上午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以“孙中山与广东”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方少逸主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段云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华侨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樑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及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华侨”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6月22-24日在广州召开。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共向会议提供了30多篇学术论文。围绕着研讨会的主...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对日观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彦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03-110
研究孙中山对日观 ,对于了解孙中山思想、孙中山与日本关系以及近代中国革命进程都有重要意义。从战略与战术关系出发看待孙中山的对日观 ,可知他是为了达成革命目标 ,而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不惜付出代价。本文还专门就民初孙中山同日本的几次政治交易特别是订立《中日盟约》问题进行具体考察并作出评价 ,对有关文件的真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为张磊同志从业40周年感言段云章张磊从业40周年,也是作为我的良师益友的40年。读大学时,我就喜读他的文章。1960年后,我作为陈锡祺教授的研究生、中山大学的教师与孙中山研究工作者,更与他一直交往频繁,诸多合作共事。从1961年参加在武昌举行的纪念辛...  相似文献   

11.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第一次以政治领袖的形象活跃于国内历史舞台,所经历的诸多政治事件同时也具有名誉事件的性质。尤以在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汉冶萍借款案"和卸任后的"比款"风波,影响巨大。孙中山对各类名誉事件的反应有刚有柔,有时倾向于妥协,有时奋起捍卫,其背后有不同的目标和条件分别支配,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楠 《理论界》2006,(9):168-169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其鲜明的思想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孙中山伦理思想的特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论色彩;熔古今于一炉,汇中西于一体;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艰难碰撞。  相似文献   

13.
关于柳永词的评价问题,全国学术界和各地的高等学校曾在1958年展开过热烈的争论。当时我还在中山大学念书,也曾与许多同志一起,就柳词的评价问题跟王季思先生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后来王先生将他的看法,整事成文,在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社会科学版,一九五九年第一、二期合刊),最近又收入了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红集”,看来王先生的观点并没多大改变,我个人觉得那些观点涉及到某些根本性的问题,应该继续开展争论。从柳永词的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区分为两类:(一)写社会生活的。这类词,非常明显地表现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对现实的态度。他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小就有功成名遂的理想,但几次落第,就到烟花巷里充当风流才子;后来考上了进士,做了屯田员外郎,成了附庸文人。这样的生活道路,使得他的生活面和政治态度在不同时期有着某些变化。这类词在思想与内容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变化。他前期生活,主要是一个不得志的风流才子,乐于到“烟花巷”里找寄托,寻欢乐,因而写出些象“鹤冲天”(黄金榜上)那样的词,宣泄其对统治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可是个中也掺杂着相当浓重的平均主义成分。本文试就孙中山的平均主义思想作粗疏评述,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从“平均地权”到“共一切事权”孙中山的平均主义有其自身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到同盟会成立,孙中山由于提出均田主张,表明他的平均主义开始萌发。此时,孙中山抛却改良道路而渐趋革命。早在1891年,就展现“治国平天下”的良愿宏谟。1897年,企望“由道地的中国人来建立起纯洁的政治。”1902年,在与章太炎的谈话中,依据自然法,提出:“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余壤,而富斗绝于丑类,故法以均人。”还说:  相似文献   

15.
<正> 1989年1月13~15日,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举行了以“深化孙中山研究”为主题的座谈会.张磊、黄彦、李时岳、方式光、黄明同等十多位同志欢聚一堂,在热烈、自由、融洽的气氛中交换意见,回顾了近几年来孙中山研究状况,提出了拓展与深化孙中山研究新领域和新途径的一些看法.针对孙中山研究暂时沉寂的状况,有的同志指出:研究的暂时沉寂,并非说明研究的过时或走到尽头,而是发人深思,说明我们需要开拓与创新,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反思与参与将是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环节,孙中山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仍有待于我们一代人以至几代人的努力.拓展与深化孙中山研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古典实用主义者比较关注宗教问题.他们否定了理性宗教的可能性,把宗教奠基于个人体验,并倡导宗教在公共领域发挥作用.但新实用主义者罗蒂认为,宗教问题不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而是文化政治学问题.无论就终极关怀而言,还是就政治上的反教权主义而言,宗教都应该私人化,必须将其从公共领域中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17.
<正> 张磊主编、我院历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室(令孙中山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九、第十、第十一卷,于今年八月公开发行.至此,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经过五年合作编辑的《孙中山全集》正文十一卷,赶在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前全部面世了.《孙中山全集》第九、十、十一卷,收入孙中山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的著作(包括论著、函电、演说、谈话、公牍等)二千四百九十八篇,一百四十多万字(含注释),与在此之前收集较为齐全的《国交全集》(台北一九七三年版,下称台版)比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由中山大学、广东历史学会,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20日至26日先后在广州市和中山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国研究孙中山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一百二十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四篇,举行大小讨论会十四场,发言近一百人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孙中山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于孙中山海权思想的研究是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孙中山的海洋政治观,内涵丰富,认识深刻,主要包括海权、海军、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利用,以及海洋发展战略等诸多内容。通过研究发现,孙中山的海洋政治观,目标高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但从分析中也可以得出,孙中山的一些想法亦有不符合当时中国现实国情的地方。总之,孙中山的海权思想,对后世中国海洋政治发展的启蒙意义远胜于其思想政治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