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发现:年龄、学历、家庭总抚养比、认为新农保是否划算以及对新农保试点的态度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土地面积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将农民群体的年龄和身份类别进一步分组估计,发现不同年龄组和身份类别的农民群体参保影响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在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参保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基于对湖南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政策了解程度、了解渠道、养老金发放情况、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有显著影响.对此,可以从改善宣传方式、调整政策内容、完善配套设施和培养专职“新农保”经办队伍四个方面来切实推进“新农保”工作,以尽早实现“新农保”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养老意识;加强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农保的详细信息;拓展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子女及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4.
对榆中县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子女个数、年人均收入以及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如何看待子女赡养、农户类别、选择何种方式养老以及对"捆绑政策"的看法,对农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制定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待遇、淡化家庭养老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就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对新农保试点调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新农保试点中的农民参保选择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反映政府行为中制度设计层面的制度满意度与养老金水平、反映财政支持情况的各级政府补贴和反映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了解度等变量,对参保选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关系,个体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对于参保缴费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此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需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工作和提升农民的参保意识,以推进新农保试点顺利扩面。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在逐步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这既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运行效果,也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全国20省市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的政策满意度主要受政策信任程度、政策了解程度及缴费给付水平三个变量的影响,且它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次序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农保政策满意度的相关政策建议,以实现新农保制度的有效性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十堰市张湾区和丹江口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模型,对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认知、补偿政策的认知等变量的共同影响;受访农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参加林业种植培训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受访农户的性别、年龄、是否具有非林就业技能、非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等因素对受访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向影响;受访农户家庭的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是否应该得到补偿、现行政策是否会影响家庭的林业收入等因素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改善农户对森林补偿支付意愿的建议:提高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农户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加大以森林为主体的村集体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栖霞区579户农户为样本,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非农就业与宅基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和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之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中,农户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农保对家庭的非农就业情况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从事的职业对是否存在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新农保、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时间、对抵押权的态度和对处置权的态度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的职业、家庭人口数、宅基地的取得方式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研究对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和鼓励非农就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SEM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农户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不高,为47.32%。(2)对研究区农户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意愿起到显著性影响的有8项,其中家庭总人口、建筑年代、宅基地用途是极显著因素。(3)在5类外源潜变量中,区位条件变量对农户集约利用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其余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对农户意愿的直接影响程度依次为:住宅衍生变量>区位条件变量>农户自身属性>家庭特性变量,住宅特征变量主要通过到住宅衍生变量、家庭特性变量的路径来影响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参与行为与缴费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苏中和苏南参保率均在80%以上,参保率较高;农民参保缴费出现一定的梯次,苏北地区农民普遍选择较低缴费,而苏南地区农民选择较高缴费的较多.Probit计量检验显示,年龄较大者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较高;家庭承包地面积的多少与是否参保显著正相关,现阶段土地难以承载农民的未来养老保障功能;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高,其参保的概率越高.Ordered Probit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农民参保缴费呈现正相关关系,家庭承包地面积、土地流转情况在苏北地区对农民的缴费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广东7县市728户农村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主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年龄和对养老金领取服务的满意度与农村居民主动参保意愿正相关,且女性较男性具有更高的主动参保意愿;受教育年限、农村家庭人口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均与农民主动参保意愿反向相关;乡村集体补贴未达到激励农村居民主动参保的预期目的.所得结论有效解释了新农保试点地区普遍出现的参保率高,但缴费标准低且缴费不连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秦岭地区森林景区周边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324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Probit、T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的经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生态旅游是否提升当地知名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特征对农户生态旅游经营意愿和经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对生态旅游是否减少外出打工人数的认知正向显著促进其经营意愿,对经营投入无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引导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经营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7个地区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应用定性描述和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定量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状况、市场交易制度、产权制度安排和政府行为.其中,第三产业收入、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无中介组织、农户是否参与社保均是对模型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据此,该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三地为例,分析了研究区新农保的运行现状,剖析新农保运行过程中存在捆绑式参保引发家庭矛盾、政府补贴地区差异大、代理单位服务态度欠佳、年轻人参保意愿弱等问题.提出了坚持自愿原则、缩小政府补贴地区差、做好新农保窗口服务、加强新农保宣传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农户意愿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利用江苏省扬州市271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对非物质利益的偏好逐渐突显,体现在集中居住后农民养老保险的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相较于亲戚朋友和邻居的示范性引导,村干部的指令性规范对农户意愿影响更加显著;农民对集中居住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产生忧虑是降低其整理意愿的重要因素;观测变量仅对所属潜变量产生直接效应,但其作用力通过潜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其他潜变量产生间接效应;农户意愿影响机制遵循“观测变量→潜变量→意愿”的路径,观测变量的影响力通过中介潜变量作用于农户意愿.提出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保障机制,合理发挥政府主观规范的积极作用等有助于提高农户整理意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七省十三市(区)的调查数据,在个人、家庭、工作及地区变量之外,从职业流动和地区流动两个层面探讨流动对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影响,Logit模型结果表明:换工次数和打工城市数量对参保意愿、行为均无显著影响;是否跨省流动既降低了参保意愿也降低参保参与;在企业或在本地打工时间越长,越可能参保。说明高频率的流动并不会直接降低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率,流动距离远近、城市停留时间长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河南省产粮大县的645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动逻辑遵循“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表现”路径范式,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且感知价值对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2)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表明农户在做出真正决策时,其绿色农业生产感知风险的影响力大于感知利益的影响力。(3)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了悖离,政策变量对其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激励型政策比约束型政策更能促进农户主动实施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宣传教育、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对武汉市新洲区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回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对乡村的总体评价以及城市对农户的吸引力等都对农户回流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个体属性对农户回流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与农户回流意愿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其他家庭特征变量影响不明显。农户对农村总体评价深刻影响农户回流意愿,城市吸引力对农户回流意愿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因此,针对农户回流现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回流农户原地创业,通过农户回流意愿的分析,发现农村工作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基于146份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甘肃省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民倾向于选择以社会养老为主体的多支柱养老模式;年龄、健康状况、子女是否参与新农保、家庭人均年收入、社区养老政策宣传、养老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等变量对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正向影响显著;家庭子女人数及养老需要保障基本生活等变量则负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