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时下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了亲朋好友甚至个人的利益乱“打招呼”:有的干预干部的选拔、任用;有的插手有利可图的经济活动,或介绍基建工程承包人,或帮助推销物品,或充当皮包公司担保人;有的插足侦查工作,干扰执法和司法工作,等等。据笔者掌握到的,目前领导干部在“打招呼”时,一般采用以下10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被查处的贪官身后大多数都有“大师”的身影。他们或因官迷心窍,求“大师”指点升官捷径;或因做了亏心事,在反腐高压下惶惶不可终日,企求在菩萨的保佑下,逢凶化吉,逃避打击。在没有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中,不信马列信鬼神的也不少。有的领导干部家里堂而皇之地供奉着玉帝、观世音等神像;有的领导干部遇事都要问神灵、算日子。领导干部求神拜佛之风凸现了当前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方面的“软肋”,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政绩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绩的外在体现,是衡量、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凭政绩用干部”,是我们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目前考核干部政绩的标准、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给一些搞政绩浮夸的人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因而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炒作政绩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夸大政绩、炒作政绩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更是误导了一些干部,使他们滋生了“政绩靠炒”,“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干部热衷于政绩炒作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4.
杨柏荣 《领导科学》2006,(15):38-39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具有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履行职责、应对竞争、提高工作水平的前提。在以往的干部考察中,组织部门往往偏重于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情况,基本忽视了心理素质这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干部自我封闭严重,有的干部守摊思想严重,有的干部冲动鲁莽,有的干部自私虚荣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干部的考察材料中难以见到,不利于对干部的全面了解。那么,如何考察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呢?一、明确考察内容,把握心理素质的考察标准。考察基层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应着眼于基层领导干部平常在工作、生活中表露…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既要善于“办好事”,更要负责“管坏事”,这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领导干部,分不清办好事与管坏事的相互关系,热衷于办好事,却不愿意甚至不敢去管坏事,有的遇到棘手问题,却绕道而去、退避三舍;有的在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上,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只眼闭只眼,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对违规违纪等问题也不敢给予批评帮助或者给予必要的监督。久而久之,使小问题积小成大,恶性膨胀,贪腐案件日益发酵,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指出:“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干部任用条例》中明确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条件和程序。那么,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和《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切实防止和抵制公开选拔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考察与监督到位?  相似文献   

7.
县(区)科级领导干部“53岁现象”是我国干部管理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目的本在于促进干部的新陈代谢,年龄偏大的干部让位于年轻而有为的干部,但在现实推行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另外一些问题:人工成本过高、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本文在分析县(区)科级领导干部职业生涯状况、归纳提炼“53岁现象”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政府组织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与管理,中纪委把干部监督领域由“工作圈”扩大到“娱乐圈”、“社交圈”,即“八小时以外”,这无疑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监督再严也是外在的,只有将自我约束与外在监督结合起来,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端正领导干部生活作风过程中,作为各级党委和纪委,要充分管好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更应该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把自己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利用好,让自己在“八小时以外”充实起来。  相似文献   

9.
孙柏瑛 《决策》2009,(9):36-37
8月初,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机制的意见之后,中组部出台了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3个实施办法。“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是中央第一次就干部考核提出明确、规范的文件,在我国干部考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孙柏瑛教授,做深入、全面地解读。  相似文献   

10.
盛荣华 《领导科学》2006,(13):38-39
按照中央的部署,省、市、县、乡党委今年都要进行集中换届,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批干部面临着调整。换届是一块“试金石”,面对换届,能否保持良好心态,做到正确对待,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考验。应当肯定,面对换届,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对待,坚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忠职守。但也有极少数干部心浮气躁、心态失常,由此产生了一些“届末现象”:有的忙着跑官要官,为个人升迁四处活动;有的自感年龄偏大、提拔无望,因而坐等观望、得过且过;有的生怕别人抢了位子,于是在工作中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甚至造谣中伤、匿名诬告;有的遇到矛盾躲避退让…  相似文献   

11.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防止和纠正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中央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提出了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六条措施。干部“带病提拔”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恶劣,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对一些案例的分析来看,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别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用人凭个人好恶,不出于公心,不坚持原则,千方百计把一些群众早有议论和反映的干部往上推;有的是少数干部表里不一、善于伪装,违法违纪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知情面很窄,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全面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体现了坚持干部德才兼备标准的工作方针,对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在“德”的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为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德治”建设,应着力在五个“正确把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所谓“知识透支”,不过是一个比喻,指的是知识的补充赶不上知识的输出。眼下,领导干部中知识“入不敷出”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做工作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讲话缺乏新意,有的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讲一些“外行话”,等。面对知识上的“赤字”威胁.多数领导干部善于挤时间“充电”,认真学习。但也有的一味“吃老本”,结果出现“江郎才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对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来说,严格的监督是不是对他们的高度爱护?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因为实行严格的监督,这不仅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准则的要求,同时也是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的需要,是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为了爱护干部,党组织要抓好对干部的经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系统公开推荐选拔事业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为例,剖析和探讨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领域干部选拔与任用的特点,即注重“三公”原则,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凸显公开遴选在教育部门领导干部选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一种常见现象:以领导名字“打头”的文章、编委会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体现了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存在“挂名”的情况。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参与文章的写作,甚至连文章的内容都不知道,大名却挂在了最前面;有的领导根本没参加编委会的活动,却当了编委会的“主编”。“挂名”现象是不正之风的一种表现,值得领导者注意。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在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全国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整治查处是在消减存量,但如何同时确保不再新增,才是整治干部“走读”的治本之策。2014年,陕西省委办公厅出台《关于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地安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试水领导干部“家随岗走”。“新政”实行大半年,究竟能否有效整治“走读”,能否让干部扎根当地、融入群众?记者日前赴陕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延伸干部监督触角,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的监督,谨防领导干部在“生活圈”中失足落马,是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节奏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凸显、领导工作复杂性日益加剧.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不断攀升。超强的心理压力影响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干部心理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关注心理消极面,实现的是心理学的“治疗”功能。而“心理资本”概念的出现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对提高领导干部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个人幸福与组织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具体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优化干部心理资本策略主要包括形成积极思维习惯、学会乐观归因方式和提高理性认知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水平与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评价,对促使他们成为“政治合格型”和“经济管理型”的综合型干部,促使他们慎用财权、用好财权、理性决策,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经济责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