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小农经济转型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核心内容。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献,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小农经济是否过时?”“小农经济是否会长期存在?”“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的小农不同于历史上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传统小农,小农经济也并未过时,只是需要随着时代变化和制度变迁而赋予新的内涵。受制于人地关系、土地制度、城乡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约束,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小农经济转型是有条件的,需要从农业本身和农业外部寻找动能来缓解人地关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更为系统的方案在于:一方面从制度、组织和技术等宏观层面联动设计,另一方面从规模化、组织化和信息化等微观方向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
诺斯从制度创新和变革来分析经济增长的原因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于分析中国传统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从制度环境、产权与技术、土地制度变迁、小农经济对抗规模经济、国家与组织机构等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从制度层面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租佃制度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前提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土地经营制度。租佃制度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本文试图从租佃制度的视角来考察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同时对不同租约形式下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进一步地对能为中国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悝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其变法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变法的成功也有其深刻的原因,通过对有关史料的深入而精审的分析,充分说明李悝变法不仅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而且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李悝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它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重要启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历史,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众多的学科研究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理论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整理研究;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土地资源管理研究;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研究;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研究等。最后探讨了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地权力是政治社会史视野下土地问题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历史地看,随着社会关系和土地关系的变迁,土地权力的形态在不断发生着转向.通过对土地权力概念的内涵及其嬗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土地权力的形态大致发生了从分散到集中、从整体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从政权到治权四次逻辑转向.把握土地权力的内涵及其形态嬗变的总体逻辑能够为土地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不具有民法理论所确立的排他性、本源性和全面性。封建土地名义上为天子所有,实际为私人占有的模糊产权关系导致地主豪强非付费或少付费的土地兼并,侵夺了中央王朝的利益。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王朝推动的赋投制度改革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保证中央财政收入,主观上也想均平、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但政策产生的效果有限。为什么效率低下的产权制度及其赋役制度能够基本不变地在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下来,其原因是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道德人伦起了强有力的稳定作用,有效地克服了封建社会中各个利益集团“搭便车”的行为。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对土地产权界定的模糊性致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维持,并延缓了中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本在综合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1945—1949年共产党所倡导和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平分土地政策等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上丰叶中国3余年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这是研究中国土地政策发展史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土地政策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取代农奴制封建经济,资本主义大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小农经济是落后反动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农业不代表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农业形态,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土地国有和社会化大生产;在政治取向上强调尊重小农私有观念与农民利益;在科学取向上强调农业小生产.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联合小土地生产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初期的必然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土地集体公有”“分田包干”“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思想,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解决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以保障农民权益为目标、以继承和发展为动力、以建立和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生产关系为原则三大特点。毛泽东农村土地思想破解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因土地兼并而导致土地过度集中的难题;邓小平“分田包干”土地思想解决了生产队时期存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足两大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习近平“三权分置”土地思想破解了小农经济困境,推动了规模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