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5月9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7 年5 月14 日至15 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作为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3 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7 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建设,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迎上发展.笔者分析了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具有特殊的地缘优势、 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 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进而探讨厦门旅游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点:构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枢纽中心,提升厦门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设计"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路线,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枢纽城市.以期将厦门建设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核在于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理念,但是在国外媒体报道中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扭曲报道.如何对"一带一路"进行有效传播,并且在传播中较好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地区中媒介话语力量较大,颇具代表性. 半岛电视台总部位于阿拉伯国家卡塔尔首都多哈,是立足于阿拉伯国家、面向全球的国际性媒体.创办于1996年,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用阿拉伯语进行新闻报道,其官方网站有英文版本,被称为"阿拉伯的CNN"或"海湾的CNN",是阿拉伯国家收视率高、覆盖面广、影响力广泛的媒体之一.为全面考察其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态度,笔者将其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所有报道列为实证研究对象.具体方法为:以 "silk road"、"one belt one road"、" maritime silk roa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等为关键词在其英文网站上进行全文搜索,得到83篇,去除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无关的报道后共得到报道32篇.接着运用框架理论,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旨在管窥阿拉伯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认知,并提出我国在阿形象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湛江,是我国南方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并在2015年被国务院确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笔者以湛江现有港口发展为研究基础,提出了湛江面对"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应如何建设港口产业,创新港城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将自身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港口战略发展核心城市.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邮轮港口基础建设日趋成熟,我国邮轮旅游持续升温,邮轮市场接待量增长迅猛.但依然存在着邮轮航线单一、 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邮轮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沿海各邮轮母港应抓住发展机遇,促进邮轮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中国岩画学会和宁夏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远古的呼唤——张学智印象岩画'一带一路'巡回展"北京首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民委、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评论家和新闻媒体记者300余人,出席和参加了本次活动.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卫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从甘肃写生基地致电予以祝贺.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英工商峰会的致辞中说:"'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整个神州大地张灯结彩,辞旧迎新.春节蕴含着人们对家人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隆重和热闹的氛围中,寄寓了"阖家团圆""万象更新""天人合一""崇尚和平"等既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又契合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主题.  相似文献   

9.
一声发自人类文明交流史深处的热切召唤,一场基于共赢发展诉求的友好集结. 跨越万里海疆,牵起不同大陆,连接多个经济圈,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构想带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基因,从历史走进现实,自陆路延向海上,构筑起一道迤逦壮美的世界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0.
"单位制"和"街区制"两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 特点和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构成我国城市空间生产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基于"城市空间生产"理论,从经济体制、 产业结构、 城乡结构和政策倾向多维度对比两种模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探寻其空间生产模式下的转变.研究主要结论为:一是经济体制的变革深刻引导着城市空间生产的经济社会基础的转变.二是城市空间生产主体种类多样化发展,引发空间利益博弈,城市职能转向复杂的商服职能,单位的分解和开放街区的形成,打造了城市"微交通"网络.三是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更加多样;生产模式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政府"引导;工业化和城市化耦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他擅画花鸟、水族、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其大写意造诣很高,但他也擅长精细一路,特别是其工笔草虫花卉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用"超越古今"来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自此,这个深入中亚、联通中欧,惠及全球的伟大倡议在世界范围内一呼百应,成为世界最强音. 4载春华秋实,这份中国方案已结出累累硕果.4轮春夏秋冬,互利共赢、守望相助的中国主张应者云集,获得世界点赞;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4年间,中国以倡议者和实践者的形象活跃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共同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3.
"海上画派"(又称"海派""上海画派"等)与"岭南画派",其关系之复杂,远不止地域与画风的差异,其中还牵涉到两个城市之间的历史背景问题,兹分论之.论者大都注意到,"岭南画派"与"海派",都诞生在近代中国商业化的城市,而且与诞生时期的商业活动频繁有关系,这就必须谈到广州与上海之间的城市地位互相消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先提出一个目标,叫做"字古式新".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即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这是个客观事实.不能说"今不如昔",但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书法不同于科学技术,不是用机器,而是肉身所为,用毛笔去写字. 那么,为什么今人写不过古人呢?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就一直用到死,天天用,这个叫作"毕生穷修之功"."童子功"加"毕生穷修之功",今人哪个能做到?没有一个人能做到!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还是多大的学者,都做不到.还不仅仅是拿毛笔的时间长短,更关键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在履行职责中捍卫和平 "当中国军队首次亮相国际维和舞台时,就让世界为之一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原武官戴绍安说,中国维和部队严明的纪律、高超的技艺和过硬的作风让来自其他国家的维和部队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6.
一、品牌初创 "三域堂",即三域堂工作室,英文名为Triple Major,其创始人Ritchie,是个九零后,生于厦门,在香港长大,后又前往洛杉矶留学,因而在经营艺术、品牌运作和商品营销上有着与传统国人不同的见解.2009 年,他在美国洛杉矶以"Triple Major"为名成立一个创意工作室.由于在美国留学期间, Ritchie 曾选修过的工商管理、国际关系、历史这Triple Major的学位,于是他将自己的小店命名为"Triple-Major",即代表着他所接触过的三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黄平之名,有种说法是其由"地平掘土为黄"而得名.还有种说法认为,"黄平"来源于苗语"王且"."王且"就是旧州,"王"即"皇","且"即"坪","皇坪"即"皇城","黄平"由此演变而来.清康熙年间,兴隆卫并入黄平州,州治移于原兴隆卫所,原州治所且兰改成旧州,兴隆改称新州,"旧州""新州"之名由此传开.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网友发现美国电影《爱乐之城》台词里"shanghai"这个词,竟是"诱拐、欺骗"的意思.语言专家表示,"汉语出口"即汉语词以拼音等形式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这一现象早在19世纪甚至更早已出现.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更多汉语热词进入英语词典,从侧面反映中国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标、套路、葛优躺……"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2016年网络十大流行语.这十大流行语中,除"供给侧、工匠精神"外,其他8条均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含义, 2016年成为历年评选中网络用语入选最多的一次.年度流行语的评选结果,其实正是洞察年度表情的一个最佳维度.比如"供给侧""工匠精神"等,这些流行语都与政治经济相关.像"葛优躺""小目标"等,则主要立足于普通公众的视角,以草根眼光洞察和审视社会,从而做出的娱乐且戏谑的评价.不管如何,不同流行语的存在,其实并不是刷存在感,而是紧扣了时代的脉搏,传递出了时代发展的旋律和声音.  相似文献   

20.
瑞田兄曾发表了题为《谁"遍临百家碑帖"》一文,对书法界一些人动不动就号称"遍临"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一"瑞田观点",确乎点到了当代书坛一个要害.书法评论家也罢,书法家也罢,在评价一位书法家或自我介绍时,通常会使用"遍临百家碑帖""遍临诸帖""遍临古代各家""遍临法帖"等类似词语,紧接着这些习惯性套话的当然是"自成一家""自出机杼""诸体兼擅"之类.由"遍临诸帖"而"自成一家",看似富有逻辑性,实质禁不起推敲.瑞田兄的观点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这篇文章,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遍临"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