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晨曦 《城市》2008,(12):34-35
2007年10月27日,全球石油峰值研究会主席谢尔·阿列克列特在第2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到2015年左右,全球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石油的"辉煌时代"即将过去,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善能源利用结构、考虑可替代的能源战略.为此各主要能源消费国纷纷调整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能源政策,如欧盟的新能源战略、绿色能源战略,美国的新能源战略等,而其核心内容都是提倡简约型的能源消费理念.这些现象表明,"后半桶石油时代"正向人类走来.  相似文献   

2.
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气候灾变看“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低碳经济”,是最近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自工业革命以来的250年间,世界经济发展依赖的主要动力是碳素矿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迄今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这三种矿石能源的比重仍占87%左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69%,石油和天然气约占24%,发电能源结构中燃煤发电比重高达78%。  相似文献   

3.
中东是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在国际能源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习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关系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框架的战略支点。本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关系的历程,通过分析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的主要机制,即中阿能源合作大会、中海战略对话以及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即中东地缘政治风险、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中东的指责,指出中国在中东面临的竞争加剧,并对中国中东能源合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当前,能源问题与气候变化问题高度融合,全球能源系统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加剧了能源转型的不确定性和石油市场供需失衡的影响,世界能源前景面临巨变.高度依赖石油财政的海湾国家亟需寻求适应性战略,以应对经济难局.财政紧缩政策和产油国联合减产等纾困措施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但要实现经济自主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快重塑地区国家经济结构.长期来看,经济多元化仍应是海湾产油国应对全球能源变局的战略方向,而重视发挥石油产业在转型期间的战略作用,将碳循环经济作为多元化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石,依然是海湾产油国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能源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能源市场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中东地区能源金融化主要体现在夺取石油定价权、石油美元回流和建立主权财富基金上。能源短缺、能源依赖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东仍将是中国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因此,构建中国能源金融战略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日前,应上海科技大学邀请,世界知名学者、英国石油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鲁尔博士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做了关于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学术报告。《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是历史最悠久的全球能源统计汇编,2013年年鉴是BP发布的第62份年鉴。鲁尔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下,2012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放缓至1.8%,远低于过去10年2.6%的平均增速。受经济放缓以及油价居高不下影响,去年,以众多发达国家为成员国的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同比下降1.3%,是过去7年中第6年下降。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同比增长3.3%,也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鲁尔表示:"过去5年间,经合组织国家的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石油等价格上涨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常规能源的使用受到了挑战,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层面上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日益增长,中国-中东双边政治、经济、外交和战略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东石油在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的中东政策面临多重挑战,中国需要重新评估和更加突出中东石油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战略定位,重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以确保中东石油对中国的长期和稳定供应。此外,中国在中东的能源利益已经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引起了中国与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冲突,为此中国的中东政策还必须兼顾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关系平衡,寻求中美在中东石油安全和广泛问题上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中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日益增长,中国—中东双边政治、经济、外交和战略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东石油在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国的中东政策面临多重挑战,中国需要重新评估和更加突出中东石油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战略定位,重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以确保中东石油对中国的长期和稳定供应。此外,中国在中东的能源利益已经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忧虑,引起了中国与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冲突,为此中国的中东政策还必须兼顾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关系平衡,寻求中美在中东石油安全和广泛问题上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 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费大国。尽管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为美国人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消费总量上,中国早已是一个重量级国家。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了日本,占世界石油总消费的10%,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长三分之二,而中国则将在2020年跃升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阿拉伯能源战略一直是其对外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从一战到伊战曾经历多次重大调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时可借鉴这一能源战略,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实行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立能源对话合作机制以及扩大阿拉伯产油国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份额使中阿能源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原油进口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们必须了解世界能源市场的变化才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其实,世界能源市场的供给一直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关心的主题。从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工业化国家一直以一种“殖民主义”的形式来保证自己的能源供应。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等地区掀起的民族独立运动对欧美大型的能源跨国公司造成了威胁。特别是从1973年至1974年,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此后,欧美国家采取了两种能源战略对策,即开发各种石油替代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气候变暖日益严重并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们不得不关注起碳排放量过度和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场全球范围的低碳革命随之兴起。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以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等一系列以“低碳”为前缀的新词汇频繁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石油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中以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方式增长。中国的石油外交也成为新世纪中国外交的主旋律。中东石油在中国海外油源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非常重视发展与中东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要素,中国石油外交最重要的考量亦是国家利益,中国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外交具有政治与经济利益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的特点。石油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极为重要,“石油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由此凸现了石油外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是开放和外向型的,其核心思想是“保内争外”,即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坚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直面国际博弈。中东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应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开展能源合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东油气与中国石油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应是开放和外向型的,其核心思想是“保内争外”,即中国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中国石油企业应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坚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直面国际博弈。中东国家油气资源丰富,且与中国关系友好,应是中国石油企业对外开展能源合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7.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压力下变得越来越贵.除了节约石油资源,开发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解决石油危机的另一条出路.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油价上涨对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在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高油价给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机遇.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开发已成各国发展战略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世界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以目前的消费速度,不到100年,世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终将枯竭。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阿拉伯能源战略一直是其对外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从一战到伊战曾经历多次重大调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时可借鉴这一能源战略,做到扬长避短,通过实行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立能源对话合作机制以及扩大阿拉伯产油国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份额使中阿能源合作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地区油气资源富集国家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油气出口。随着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重要议题,能源供给向“绿色”转型,这给阿拉伯国家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国际能源转型压力,阿拉伯国家在继续挖掘油气资源潜力的同时,也积极通过应用CCUS技术、提升能源供给多元化水平、实施节能和能效提升行动等措施,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目标。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将深化对外开放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其与中国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政策互通性。上述变化推动中阿能源合作逐渐从油气合作为主向油气与“低碳”合作双轮驱动,由贸易与基建合作为主向贸易、基建和投资合作共同推进的方向转变。然而,全球融资成本上升、国际油价波动以及阿拉伯国家能源补贴改革的复杂性,或将给中阿能源合作的立体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