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祖辈教育的目标是让孙辈回归其父母吗?我认为:尽管孙辈幼时由祖辈带,祖辈不能把"标尺"定在回归父母上,孙辈最终要长大成人,参与隔代教育的祖辈要为孙辈今后自立着想,以此为指导来规划、实施对孙辈的教育。这不是仅用"主角""配角"能概括得了的。作为年轻的母亲,我有与参与隔代教育祖辈交往的体验,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第一,要学会"撒手"。祖辈一定要让年轻父母学会承担父母的责任。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家庭中的隔代教育再度勃兴,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隔代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从而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但是,隔代教育也可能阻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激化家庭教育冲突、降低家庭教育质量、加重祖辈多方负担、助长年轻父母的依赖心理。为此,注重协调祖辈和父辈的位置和职责,有机结合祖辈的实践经验和父辈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就成为隔代教育兴利除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协助者     
踏雪 《成才与就业》2014,(15):32-32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应作为一个协助者、支持者,积极配合子女养育孙辈。做好协助工作,首先要多和子女沟通,把过去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子女,给他们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另外,与子女经常讨论孙辈的成长情况,全家人一起解决问题,一起享受成长的喜悦。比如,很多父母都非常关注子女高中时的学习状况。入学时,祖辈可以帮助子女引导孩子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正确认识高中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到了高二,祖辈与子女商量,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做人,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到了高  相似文献   

4.
隔代教育是祖辈对孙辈的看护和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隔代教育呈增长趋势。隔代教育一方面帮助年轻父母解决了孩子的拖累;另一方面也为亲子教育留下空白,显现出隔代教育的诸多弊端。针对其弊端,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铺路石     
正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必须有"铺路石"的精神,即甘愿在"第一线"多奉献,但不要沾"第一线"的功劳。更明确地说,是让孙辈多记住其父母的"功劳",而不是父母缺位。比如,考虑到父辈忙于工作,祖辈学会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多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祖辈要多陪孩子玩他们父母买的玩具、看父母买的图书,有意识地点明是他们的父母带来的"乐趣",让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站住脚"。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现象的国家。一些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婚姻破裂等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祖辈,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据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的一项调查,沪上七成家庭由祖辈带娃。近年来,隔代教  相似文献   

7.
孙辈教育,也称隔代教育,就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养育“第三代”。如今,祖辈参与孙辈养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其中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祖辈对孩子过度限制或保护、处处百依百顺、迁就溺爱等,由此还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如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岳父母与女婿的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长宁区社区教育开设了特色课程《孙辈教育》。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代教育下的单亲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加上祖辈老人教育方式不当,容易产生自卑、冷漠、逆反等心理问题,这既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隐患。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关键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因势利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其人格,激励其自信,使他们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谨慎的客人     
正祖辈在隔代教育中要扮演多重角色。不少祖辈在儿女有了孩子以后,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带养孙辈的任务,成为不折不扣的带孩子的"老仆人"。他们带养时全心全意,就怕孙辈有点什么意外;同时还要为上班的子女操心,担当了"买汰烧"的任务。虽累,却任劳任怨。在隔代教育中,很多时候是祖辈到子女家去照顾孙辈,有时也得扮演客人的角色,客客气气地与下一代相处。祖辈毕竟不是住在自己的家里,特别是去和儿媳妇、女婿一  相似文献   

10.
忠实的仆人     
正祖辈在隔代教育中,要担当起有主人翁精神的仆人。我家孙子"船船",今年3岁,平时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从小就由我们祖辈带的。我花工夫认真学习育儿知识,向同事朋友讨教好方法,不亦乐乎。在中国传统家庭里,相当多的祖辈在隔代教育中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担当起忠实的仆人角色,自觉承担很多的养育责任。祖辈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做一个胜任的呵护者、保护者、照料者。  相似文献   

11.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8,(22)
利之说老人带孩子一举多得"老人带孩子有经验,比年轻人有耐心,我觉得挺好的。""现在找个满意的保姆太难了,由老人帮忙带孩子,省心多了。"几天来,读者纷纷对隔代教育的问题表示关注,对于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年轻父母都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3.
正说到共同养育,我们往往想到父亲和母亲之间的合作。众所周知,目前父母在职场上冲锋陷阵,祖父母在"大后方"含饴弄孙已成为主流。因而有必要将"共同养育"的主体从同一代人延伸至两代人,讨论父辈与祖辈之间在共同养育后代中的合作关系,这比单纯讨论以祖辈为主体的隔代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血缘是祖辈、父辈实施共同养育的基础,但是光靠"血浓于水"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磨合来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2,(6):40
导读:当下,"隔代抚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有利的方面显而易见:一方面,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另一方面,孙辈可以给老人排解孤独、寂寞。可是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半以上的隔代家长不懂得如何正确施教。"隔代抚育"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希望通过本期的栏目,为老年朋友解决"隔代抚育"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二元制格局的加剧,青壮年农民离家入城务工现象越发突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单亲监护、隔代监护,或他人监护、无人监护的生活环境,学习教育中缺少家长的监护、引导和帮助,情感上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加上祖辈“隔代教育”中的过多宠爱或无法关心之类现象,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情商发展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隔代教养质量不高,对家庭中祖辈、父辈、孙辈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祖辈的教养模式欠科学、教养方法欠妥当,对孙辈的健康成长尤为不利.在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日趋普遍的今天,政府与社会应负责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祖辈与父辈家长应在提高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农村社区与学校则要协助农村家庭教育子女并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水平,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何达 《社区》2008,(33):15-16
“老人带孩子有经验,比年轻人有耐心,我觉得挺好的。”“现在找个满意的保姆太难了,由老人帮忙带孩子,省心多了。”几天来,读者纷纷对隔代教育的问题表示关注,对于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年轻父母都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黑龙江、河南、浙江、四川四省小学儿童问卷调查数据,探析学龄前这一农村儿童人力资本形成重要时期的隔代抚养经历对入学后学业表现的长期影响,考察学前家庭教育在"隔代抚养-学业表现"影响路径中的作用机制及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隔代抚养对儿童学业表现的长期影响因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而异;隔代抚养人教育能力较差时,会对儿童入学后学业表现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祖辈教育能力提高,隔代抚养通过增加家庭早教频率对儿童入学后学业表现产生积极影响.随着全面三孩政策放开,隔代抚养现象可能进一步增多,建议加强对隔代抚养人的教育引导,普及学前家庭教育相关知识,提升隔代抚养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14,(11):1-1
正5月14日,由本刊和长宁区学习办、长宁区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长宁区社区学院共同主办的"大手拉小手.祖孙共成长"系列活动。在华阳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结束。此次系列活动从4月16日起,至5月14日止,由三场专家教养讲座与一场隔代教养论坛组成。在前三场讲座中,居民们从幼儿园园长、早教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等专家的讲座中获得了有关幼儿教育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