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论王熙凤     
王熙凤在《红楼梦》里正式出场前,就有冷子兴介绍这位小说的重要人物:“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又有贾珍夸她从小儿“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越发历练老成了”。确实,对这个“脂粉队里的英雄”,曹雪芹并没有只把她作为一般的裙钗之辈来描写。把《红楼梦》看作只写家务事、儿女情的人,说王熙凤是什么“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这完全歪曲了《红楼梦》和王熙凤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作为一部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在王熙凤这个维护贵族大家庭利益的贾府当家人身上,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的若干重要方面,通  相似文献   

2.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子中,描写王熙凤的那支曲《聪明累》的头一句话,作者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王熙凤残忍狠毒的欺诈性格;说破了她巧弄机关的政治骗术;揭示了她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 王熙凤是一定的阶级的代表,她的一生“机关算尽”,集中反映了一切走向腐朽没  相似文献   

3.
重视人物出场的艺术描写,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传统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在戏曲艺术中尤为突出。所谓“亮相”,就是剧中人物与观众见面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表观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对人物的出场也十分重视。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和诸葛亮的出场,《水浒》中鲁智深、林冲,李達的出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出场等等,都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审美魅力和艺术生命力,这是论者所公认的。但王熙凤这一人物究属何种性格,说法颇不一致。或说她是“大凶大恶之人”,或说她是“擦了脂粉的曹操”;或说她是“没落地主阶级的代表”等等。我们认为,王熙凤的性格是属于市民性格。“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曹雪芹正是把握了这一时代市民属性的特征,把  相似文献   

5.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是《红楼梦》第五回十二支曲子中,描写王熙凤的那支曲《聪明累》的头一句话。作者用这支曲,概括了王熙凤的性格和命运;表明荣国府即使有象王熙凤这样“男人万不及一”的管家奶奶,也不能改变那“运数殆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红楼梦》中曹雪芹高超的服饰描写手法和服饰对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小说情节铺陈的作用揭示了服饰是《红楼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决定了服饰翻译研究是《红楼梦》文化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服饰描写着墨最多的女性人物,对其服饰的英译研究,是《红楼梦》服饰英译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熙凤是一个聪明俊俏、才干特出、伶牙俐齿的巧媳妇,又是一个狡猾泼辣、独断专行、口蜜腹剑的管家婆。她贪权好利,争胜逞能,深通权术,娴于机变。借用前人的话来况,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式的人物(《图注金玉缘》《读花主人论赞·王熙凤赞》)。她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简直可以让人听到她的声息,看到她的神态,感到她的心跳,而呼之欲出了。在古今中外的文艺画廊上,只有少数几个屈指可数的艺术典型堪与媲美。王熙凤的语言,也和她这个典型形象一样,是作者创造的一个奇迹。她的性格之所以如此鲜明突出,一多半得力于对她性格化语言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王熙凤的生活真实及其暗示命运的诗画、判词、戏文、唱词及语等的全面分析,指出王熙风所以是“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原因,在于封建夫权伦理对妇女的统治,她是作为封建子嗣观统治下无后妇女的“类的样本”进入“十二钗”的。对王熙凤悲剧的表现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生育观的鞭挞。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是一个最为令人瞩目的文学形象,又是一个在读者中承担恶名的人物。人们对王熙凤总是极尽道德审判之能事,但作者在小说中却极写她那精明强干的才能,从而为一个黑暗的末世塑造了一只金色的凤凰。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金陵十二衩”之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时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人物的肖像描写在《水浒传》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与许多古代小说一样,《水浒传》的肖像描写深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讲究“写照”、“传神”、“写真”。但以语言文字画肖像与用线条和色彩画肖像毕竟不同,作家进行肖像描写,是要给读者以具体的形象造型,使人通过文字而唤起联想,从而对这一人物的内在性格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整体式的概括描写,是刻划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作家进行这样的肖像描写,是给读者以总体式的具体形象造型,可称之为“写真”。(水讲传)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的肖像描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鲁智深一出场,书中…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个有情的世界。在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演绎着他们的情感。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呼风唤雨的狠角色。但是,从情感世界的角度来看,她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作者通过兴儿的嘴,对王熙凤的性格作了淋漓尽致的概括:“‘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她最早的一场表演是“毒设相思局”。贾瑞这个衣冠禽兽,竟想入非非,向王熙凤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罕见的“恶女人”形象。她残酷阴险,欺上瞒下,借刀杀人,作恶多端。在她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有的丑恶与卑鄙。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在向尤二姐介绍王熙凤时曾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全占了。”兴儿之语,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王熙凤性格的重要方面:圆滑、狡诈、凶狠。有评论家曾说,《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黑暗的一出,黑暗掩盖着血腥的谋杀,悲剧中,麦克白的野心骤然而  相似文献   

15.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er)是20世纪美国南方作家。她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南方乡土气息。文章以《好人难寻》为例,探讨了奥康纳作品的主题与艺术风格。在这部作品中,读者可清晰地体会到她的故土——美国南方留在她身上的深深烙印;目睹她为读者勾勒出的社会上的“畸形人物”(她试图通过对暴力和畸形人物的描写来达到让人们自己“清醒”的目的);捕捉到对她影响很大的宗教思想的影子。这些主题的成功塑造一方面归因于南方地域文化对她的影响和天主教家庭对她的熏陶,另一方面要得益于她对讽刺、幽默、象征等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矛盾的平儿     
一部《红楼梦》写出了四百多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出身下层、受人奴役的丫环们更是性格迥异、命运多变。其中描写得最出色的,还是那时刻处在矛盾中的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通房大丫头。性格之“辣”的凤姐与性格之“平”的平儿是怎样相互依存的呢?李纨说凤姐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平儿作为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主子的心腹,如果像小红那样聪明外露,她的结局不是被凤姐暗中除掉就是与其结党营私;如果像紫鹃那样纯洁顺从,那么她也就无法存活了。所以,平儿必须效忠于凤姐。平儿是个头脑敏捷的好助理,但她毕竟是个丫环,也能体会到做下人的艰辛,因…  相似文献   

17.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光彩照人。身为贾府当家人,她既有卓越的才干,出众的口才,对于“妇言”的规范性要求颇有微词;身为闺阁,却巾帼不让须眉,性格中潜藏着男性因子,不甘雌伏,敢于以各种手段挑战夫权,甚至将男性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最终不能不向男权低头。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并非都属于简单的“妒悍”类型,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金云翘传》中的宦氏与后来《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笔者试从王熙凤和宦氏与以往妒妇的差异、嫉妒手段的差异、悲剧结局的差异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比较,考察出妒妇形象已经由传统概念中的“悍妒型”向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型”流变。由此不仅可以追寻小说史中妒妇形象动态发展的进程,也可以探知妒妇形象转变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直接用诗来刻划人物、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和构成情节;并在描写人物方面,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刻画出人物的“多面性”。这都是曹雪芹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写法的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20.
琼瑶的小说多以旧时帝王、豪门家族生离死别、爱情纠葛为背景,表现人物“轰轰烈烈”的感情和矛盾冲突。《琼瑶全集》第四十二部《冰儿》却刻画当代青年的爱情纠葛。小说构思奇特,文笔细腻,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笃深。现在试论《冰儿》的艺术特色。一、用各种艺术手段,突出表现人物性格冰儿开朗、活泼的性格,是从冰儿说话“表情”和冰儿的“笑”表现出来的。冰儿是个爱笑的女孩,小说中的李慕唐医生对冰儿都感到奇怪:“一个自杀的女孩,从走进医院,她几乎一直在笑。”《冰儿》生动地描写冰儿的笑,有上百处,如:她柔弱的笑了笑、她唇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