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同时也揭示了创作主体自身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对于后一点,学术界似乎很少关注,这无疑是影响曹禺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主要障碍。因此,如何突破作品中的种种艺术假象,去探索曹禺精神世界的灵魂奥秘的问题,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较试图用精神分析学对此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立先生专治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已经多年,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海内外学者所瞩目。从(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的结集出版,到《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系列丛书的推出,王立先生的研究不仅为国内古典学界引入主题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一直处于该领域的最前沿,并不断实现自我突破,以其高水准的著论启示学术同仁,推动主题学研究的成熟发展。1998年底,王先生(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一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无疑又为国内主题学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以下简称(复仇》是作者长期学养的积累。它的…  相似文献   

4.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三部剧作创作了一批具有象征意蕴的幕后人物形象。幕后人物与场上人物明暗交织,在激化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以及深化戏剧主题方面起着独特的美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研究者大多从政治、经济层面来揭示《雷雨》的主题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雷雨》主题的认识。其实,从《雷雨》的内容来看,曹禺在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人的影响以外,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非理性世界,特别是人的生存困境,即主要表现了非理性世界中人类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曹禺是一位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戏剧大师,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堪称我国现代戏剧的精品,将它们“列入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文章认为,曹禺建国之后,还是原来的曹禺。他始终倾心于艺术的追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矛盾冲突的建构与戏剧语言的提炼,为新中国剧坛增添了光彩。但是,曹禺又不是原来的曹禺。通览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建国前后创作心态不一样、创作方法不一样,以致于创作效果也不一样。在总结曹禺建国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创作的功过得失时,要积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知识分子定位问题,一是创作自由问题。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关系着中国戏剧的成败与命运。  相似文献   

7.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戏剧艺术的"内行人"。曹禺的戏剧崇...  相似文献   

8.
王俊虎 《兰州学刊》2007,(2):153-154
曹禺在其戏剧创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浓厚的"原始向往"情节,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成就了曹禺的戏剧,使得曹禺的戏剧凸显出不同于其他同时代戏剧作家的迷人魅力.回归原始,是曹禺给现代文明影响下的赢弱人类开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9.
宋剑华论曹禺早期话剧创作的《困惑与求索》,源于作者的困惑,而立志进行自己的求索,以图达到对曹禺早期剧作的全新阐释.应当承认,作者通过自己的剔爬梳理,发现了隐含在曹禺早期剧作深处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内涵,即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并围绕这一界定,研究了曹禺创作的理念选择,模式特点,思维方式,艺术特征等问题.作者不仅是国内把全力放在曹禺与基督教文化关系上进行研究的第一人,也显示了国内从这一视角研究曹禺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的话剧创作无疑是独领风骚、别开生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之一。和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家一样,曹禺的剧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我们把曹禺的话剧创作分别以解放前后两大历史阶段来考察,从《雷雨》到《北京人》显示着曹禺前期剧作风格演变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 30年代塑造的蘩漪、白露和金子 ,另一类是 40年代塑造的丁大夫、愫方和瑞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前期塑造的具有个性解放特色的女性形象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曹禺后期塑造的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时代风气的嬗变以及曹禺独特的创作心理对这两类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并揭示出造成曹禺前后期女性形象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继承祖国的辉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我国唐代乐舞戏曲艺术,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李尤白同志倡议下,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西安市戏剧研究所等二十个单位发起成立“中华梨园学研究学会”。并聘请著名戏剧家曹禺担任名誉会长,张庚、郭汉城、鱼讯等担任名誉副会长。倡议书中说:唐代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综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世纪主题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20年代,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识确立,以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为标志,显现出其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70年代末,其从一度停滞、沉寂的低谷中爬升,逐渐显示出复归的生气。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渐成显学,到新世纪之初获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响应,主题学研究的意义、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方法和模式基本形成,特别在实际应用上更为自觉、有效。  相似文献   

14.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并以不同方式反 抗着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为此围绕曹禺剧作中的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及成 因,分析了曹禺剧作对妇女解放道路所指明的方向,即由个体解放走上集体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5.
曹禺曾多次谈到对他的戏剧创作产生较大影响的外国剧作家主要有莎士比亚、易卜生、奥尼尔和契可夫,自然,这些影响在曹禺的剧作中已融而化之,与中国传统戏剧的熏陶及曹禺的个性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外国剧作家对曹禺创作的影响有不同的侧重面,在契可夫与曹禺之间,影响和联系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方面。对于艺术风格,歌德曾作过以下的概括:“在全部艺术领域内,我们谈到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了自身的内在特性”。因此可以说,风格是作家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6.
悲剧的历险——论曹禺悲剧艺术的发展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邃的悲剧意识铸就了曹禺悲剧艺术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这种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样表现在曹禺悲剧文本的艺术范式与美学风格上。曹禺“人样生活”理想追求使其确立了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两种主视角 ,其悲剧艺术发展表现为 :从内在冲突向外在冲突转化 ,从“高调悲剧”走向“低调悲剧” ,从悲剧向喜剧偏移 ;从灵魂的戏剧走向生活的戏剧 ,由激越走向哀静  相似文献   

17.
曹禺研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曹禺戏剧艺术这座蕴含丰富的稀有精神矿藏,在经过不少前人的勤奋开采后,仍然以其内涵的珍异和不可穷尽,吸引着广大研究者。这里,笔者不揣浅陋,想就如何深化曹禺戏剧的研究提出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18.
<正> 柯可同志赠我一本曹禺戏剧研究的新著.我知道这是一个不易着手的课题.几十年来曹禺的几部戏已经由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转为“烂熟”程度,仅仅近年来出版专著的就有六家.累累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也在后来者面前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墙垒.研究的突破取决于研究者所持有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他的美学观与价值观.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研究者的思考、审视下,会呈现不同面貌.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从单部剧作入手,逐个评析戏剧人物与结构、冲突、语言,指出其社会意义.至今,这种方法在曹禺戏剧研究中几乎花样翻尽.受近年来勃兴的新方法论的影响,有人就从潜意识、性意识着眼审视曹禺戏剧,或讨论曹禺与基督教、与尼采等的关系.于是隐隐约约似乎要画一个新的“曹禺”.柯可的研  相似文献   

19.
王立先生文学主题学研究,可分为文人抒情文学的主题与意象研究、叙事文学题材母题的分类型研究、武侠文学及通俗文学通题研究、佛经文学及小说母题中外溯源比较研究、主题学研究学术史和研究范型的方法论总结等方面。文学主题学批评,摒弃了传统批评着力于"社会——人物——作品"的研究,把作家作品个案集锦式研究,转换到文本内在演变的关注上。王立的主题学研究论从史出,具有跨学科性、跨文体性,理论色彩鲜明而系统性突出,是运用外来和邻近学科理论进行文学史贯通问题研究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爱与意志——论曹禺悲剧艺术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与文化、人与历史、人与自身三方面对曹禺的悲剧艺术进行考察。文章认为,曹禺的悲剧艺术提出了“人样地生活”这一最高的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曹禺力图达到人对文化理性与历史理性的超越:在人与文化的关系中谱写生命之诗;在人与历史的关系中谱写道德之诗。但是这种人生终极的追求在现实中常常落空,从而导致了曹禺悲剧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