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中产阶级的崛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突出的社会现象。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是美国新中产阶级崛起的首要因素;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中产阶级的成长和壮大创造了条件;美国妇女广泛就业也促进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美国新中产阶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咏 《东方论坛》2007,(3):98-102
很多美国民众均认同美国是个中产阶级强国.其实,这种中产阶级国家概念的形成除了客观的社会、经济因素以外,还应归因于大多数美国民众自我认同为中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因此应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美国大众中产阶级认同心理的形成进行考察分析,客观全面地认识美国中产阶级的主观认同.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在文化传统上与中国大陆有着渊源关系,研究其中产阶级对理解中国大陆中产阶级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总体上,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社会中产阶级主要产生于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官僚政治的增长带来中产阶级的扩张,政府在阶级结构的形成和再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产阶级的特征还不稳定,处于塑造和再塑阶段;其政治角色也是摇摆的和情境的。但中产阶级的迅速成长,已经并将继续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注入活力,为高度的社会整合作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当前社会阶级结构分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上层和下层的收入差距及中产阶级收入状况的分析 ,认为美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现象 ,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 ,社会结构重新呈现一种金字塔形的模式。作者认为 ,出现这种新趋势的原因是西方新自由主义势力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战后发达国家阶级结构中,旧中间阶层减少,新中间阶层增加,整个中间阶层在数量上不断扩大。马克思所预言的中间阶层的两极分化只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长远趋势,并不意味着否认中间阶层的某些集团衰落而另一些集团兴起的现象。中间阶层的新变化也不表明发达国家出现了一个取代其他阶级的"中产阶级",所谓"中产阶级"是资产阶级人为拼凑出来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级对国家社会政治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有着类型化特征,其行为与意识备受关注。利用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以及不同类型中产阶级在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上的差异可以发现,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并非是后卫的,相比于非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更强、公共参与度更高,但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在意识上的差异要大于在行为上的差异,这表明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未能有效转化为公共参与。在中产阶级内部,新中产阶级、体制内中产阶级有着更高的政治效能感与投票积极性,其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显著高于老中产阶级、体制外中产阶级;且体制内中产阶级与体制外中产阶级间的差异要大于新中产阶级与老中产阶级间的差异。在当下中国,造成中产阶级内部政治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产阶级的概念界定、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中产阶级的基本特征等几个方面,探究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轨迹及演变趋势。作者认为,美国从建国伊始,其社会结构就已呈现出中间大而两端小的“洋葱头式”的形态,中产阶级在社会构成中明显地占据多数。在其后的社会演进中,特别是在20世纪的历史演进中,美国中产阶级不仅在人数上不断增加、群体构成上日趋复杂,同时也更凸显出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产阶级在西方社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例,然由于其阶层“边界”的不确定性,群体利益的异质性,故在西方社会两极贫富分化的现状中也难以避免其自身的分化。因此这种外在与内在的不稳定性,使中产阶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文化生活上表现“中间性”和多重性、政治态度上存在矛盾性和复杂性。这不仅使西方中产阶级理论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也使其难以成为一个自觉、自为的阶级或阶层。尽管如此,中产阶级在当代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仍有其积极意义,作为人力资本抗衡金融资本的代表,其必然成为当代先进生产力的载体;而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也具有潜在的反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乔磊 《21世纪》2010,(6):26-27
虽然美国经济慢慢走向复苏,但此次经济危机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打击超过历次的经济危机,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品质下降,甚至有些人沦落为穷人。2010年,美国有不少经济学家和媒体专栏作家在探讨经济危机对中产阶级的影响,最有名的提法是美国中产阶级现在已开始沦为新的穷人。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文官群体的社会阶级属性与文化特征入手,探讨和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异化"现象与文官"政治中立"原则之间的关系,实为一深入探赜索隐。作为19世纪末诞生的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的白领职业集团,文官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与美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冷漠"与"保守"的"政治异化"现象密不可分。文官之所以能够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一方面是政府层面上法律强制约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层面上中产阶级阶级属性和自然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新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的剖析,指出这一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只具备西方消费主义的个别特征,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中产阶级的消费主义。对于中国新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只有给予正确引导,采取激励与约束的协调机制,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积极消费文化的主流群体,在中国拉动内需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里士多德构建的古希腊城邦“中产阶级”政体,是依其政治学的理想主义而设计;而其所推崇“中产阶级”的理性、中庸等品性观念,也是为制度安排的一种理论铺垫。实际上,亚氏的“中产阶级”政体不仅是主观性产物,带有先验性和空想性,而且还具有极强的阶级性。故以亚氏的中产阶级理论来引经据典,未必适合对当代中产阶级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面貌与30年代或70年代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凯恩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以市场为主同时辅以各种宏观调控,是一个特点.同时,高工资高福利成了西方社会的新的风景线,资本的社会化以基金等形式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面貌以及他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情况使旧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贫富差别依然存在,但中产阶层快速壮大,成了社会的主流,阶级界限在不断模糊化.新的矛盾还没有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产阶级和中间阶层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在市场转型以后,我国的中间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由独立经营者构成的新中间阶层,而且新、老中间阶层的更替速度非常快,作为改革以前典型的中间阶层的由国有企业职工组成的群体出现整体性的衰落。在任何社会中,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因此,中国要获得经济稳定的发展,就应尽快实现从经济分化时期向中间阶层兴起时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当时中产阶级争取社会认同的努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国城市中产阶级在各个领域中发起和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使进步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在美国近现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进步主义运动也培养了他们的群体意识,成全了他们在地位“边缘化”的社会环境中争取社会认同的心里诉求,帮助他们实现了社会形象与价值取向的构建,造就了“黑幕揭发者”、“社会服务处运动者”、“反对个人主义运动者”和“政府改革者”等中产阶级进步主义改革群体,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进步的价值理念彰显了自身的社会存在,赢得了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